APP下载

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2013-03-31史为磊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非政府市民发展

孙 杰,史为磊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 100091)

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孙 杰,史为磊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 100091)

当今世界,美国何以兴?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市民社会。纵观历史,促使市民社会在美国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悠久的基督教传统、发达的非政府组织、庞大的中产阶级、高度的乡镇自治、完善的市场经济以及完备的法律基础等。研究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以期对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启示。

美国市民社会;社会组织;发展机制;有益启示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何以兴?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指出:“美国最鲜明的特征,即在整个美国历史当中彰显美国力量的那种特征是什么?它就是美国拥有一个完整的市民社会,也许是政治历史当中唯一的一个完整的市民社会。”[1]在他看来,“美国例外论”的关键在于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这是美国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美国市民社会对国家权力构成了有效的制衡,是美国制约专制统治与暴政的一种重要力量。美国市民社会始于北美殖民地时期,成于内战结束,此后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市民社会在美国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一、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状况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市民社会 (civil society)的界定仍不一致,关于美国市民社会的概念,本文拟采用目前美国学术界较常用的定义,即个人和政府、国家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在自愿与自治基础上形成的非政府组织,它们是个人和国家相联系的媒介,并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结构。这些非政府组织将社会中单个公民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在政府功能较薄弱的公共领域发挥着协调与补充作用,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国家权力的异化与过度扩张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吞噬。

学术界普遍认为,美国现代市民社会是市民社会的典范。由于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阶段,从美国建国时起,就通过宪法赋予国民以权利,从而直接进入了市民社会阶段。纵观美国历史,美国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即殖民地阶段、建国阶段与现代阶段。[2]在殖民地阶段,这是美国市民社会的萌芽阶段。在此时期,美国出现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大学如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和独立战争的战争需求相关的志愿组织,如仓储团、民间消防队等。在建国阶段,这是美国市民社会的确立阶段。在此时期,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开始呈现出多样性,逐渐发展为慈善基金会、互助社、社会服务组织、改良运动组织、教育文化机构等。正如托克维尔所指出的那样,美国 “除了依法以乡、镇、市、县为名建立的常设社团之外,还有许多必须根据个人的自愿原则建立和发展的社团。”[3]235在现代阶段,这是美国市民社会的成熟阶段,也是非政府组织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2000年,非宗教性质的慈善类非政府组织数已达74.4万,在美国国税局注册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数为180万个,其他的各类协会也有数百万。从非政府组织的雇员数量来讲,2001年美国非政府组织共雇佣了1200万人,占全国组织机构雇员人数的8%,超过了联邦政府与50个州政府的雇员总和。此外,还有1亿多名志愿服务人员。[4]

二、美国市民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美国悠久的基督教传统

基督教传统对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美国清教是宗教改革后新教的一个流派,最早可溯至宗教改革时期的英国。

17世纪初,清教徒为了躲避宗教迫害,被迫逃离欧洲移居北美。在北美殖民地建立不受官方与国教控制的自主教会是早期移民的最重要目标之一,这不仅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也具有群众与社区实行自治的政治意义。随着移民的逐渐增多与清教殖民地的不断扩大,各地教会既为教徒提供宗教服务,同时也保持着移民的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为移民提供生活帮助和服务。正如裴孝贤指出的那样,宗教对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美国没有国教,并拥有深厚的政教分离的传统,但美国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5]基督教对美国市民社会的影响主要有:其一,以慈善、互助、仁爱等为基础的宗教集会与宗教社团是美国市民社会的支柱。其二,政治文化中的政教分离原则,为市民社会提供了一个自主的、不受政府干预的活动空间与场所。可以看出,以宗教为纽带的社团是美国市民社会快速发展的载体,而宗教自由也给美国人创造了自主创新与变革的机遇。

(二)美国发达的非政府组织

美国非政府组织是市民社会的行为主体,为市民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组织基础。美国非政府组织具有强烈的自愿、自治和法治精神,诚如托克维尔指出:“美国是世界上最便于把结党结社和把这一强大行动手段用于多种多样目的的国家。”[3]235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发达是美国特殊的历史与文化的产物。美国先有社会后有政府,先有州后有国家的历史,使人们情愿通过自愿活动而不愿依赖政府来解决社会问题。美国特殊的历史经历构成了其独特的政治文化,这就使美国人更加崇尚自由主义,“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宪法的颁布、政教分离原则也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坚实的基础。

当今,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迅猛,规模庞大。全国共有160万非政府组织,总支出6700亿美元,占GDP的9%。非政府组织部门的雇员近1100万 (占全美支薪雇员的7%);志愿者630万(占支薪雇员和志愿者雇员总数的11%)。纽约市有8000多个非政府组织,资产大于2780亿美元,支出990亿美元。[6]诚见,美国非政府组织数量之多,慈善事业之发达。这些组织主要包括慈善团体、社区组织、社交俱乐部、家长与教师协会、民权游说团体、教会、工会、贸易商会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等,它们广泛分布在宗教、慈善、教育、经济与政治等各个领域。这些组织可将单个公民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止国家权力对个人权利的侵蚀,而且能够在政府功能薄弱的公共领域起到协调与补充作用。美国这种特有的社团精神与自治传统等因素使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搭建公民参政议政和管理社会的平台,为社会提供大量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等。

(三)美国庞大的中产阶级

庞大的中产阶级是美国市民社会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基础。美国中产阶级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它与欧洲发展道路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它先于城市并外在于城市而出现。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美国的中产阶级可分为 “旧式中产阶级”与 “新中产阶级”。旧式中产阶级始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20—30年代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体是农场主与城镇小企业主;新中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后,其主体是白领阶层。部分旧式中产阶级通过经营方式的转变而成为新中产阶级。

由于美国的社会发展是由下至上推动的,因此,中产阶级在美国市民社会成长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纵观美国走过的历程,不论是女权运动、废奴运动、反贫困运动或是进步主义运动,中产阶级都是这些社会运动的组织的领导者与主要参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从非营利组织成员的构成上看,中产阶级也是这些组织的主体。他们在慈善、教会、银行、读书会、道德改革与棒球等方面都是领导者和主要参与者。他们认为参加慈善与改革社团不是重申党派影响,而是承担起财富与福音教派所要求的社会责任。[7]

据统计,当前大约80%的美国人属于中产阶级。这些中产阶级多为 “专业人士”如律师、医生、计算机技术人员、会计师等,或者在企业中担任中层管理职位人员,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在3万至20万美元之间。从中可以看出,美国这样一个庞大而稳固的中产阶级队伍对社会的健康运行具有导向作用,同时也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四)美国高度的乡镇自治

乡镇自治是美国市民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基石。美国社会自治的深厚传统来源于新英格兰的乡镇精神。所谓乡镇精神,即乡镇居民积极参与本地公共事务的自治精神与对乡土热爱、依恋的公民精神。乡镇自治和乡镇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何顺果教授指出,“美国民治传统的更深厚基础是来自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精神。这种乡镇精神,先是传到相邻各殖民地,接着又扩散到更远的殖民地,最后席卷了整个英属北美地区,从而成为美国民治传统最广泛而深厚的基础。”[8]随着 “五月花”号船抵达北美大陆,清教徒们把源于英国的乡村自治借鉴过来,在新英格兰地区建立镇民大会 (town meeting),由全体居民共同管理全镇的公共事务。比如在建教堂、办学校、道路修建和水利设施等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上,每个人都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平等权利,这就形成了以高度自治为核心的乡镇精神。这种乡镇自治促使公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积极参与管理社会,关心、热爱自己的城镇和国家,把自己的未来、前途与城镇和国家的发展、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乡镇自治也有利于公民自愿参加各种结社组织,有利于保持美国民主的活力,也有利于社区、城镇和国家的建设。因此,高度的乡镇自治构成了美国市民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起点。

(五)美国成熟的市场经济

多年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市场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发达的市场经济为美国市民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提。概括来讲,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完善的自由企业制度、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低、大中小企业并行发展、坚持平等竞争原则、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地区分工合理等。[9]其中,自由企业制度是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与基础,是美国市场经济的灵魂。

美国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模式侧重于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着重于自由竞争秩序的塑造,有助于培养和形塑个体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开放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精神,不断增强市民社会的自主性品格。这样,作为个体主体存在的独立公民就为市民社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主体条件;也有助于公民以契约规范交往主体的行为来实现社会活动的公平与理性,契约理念逐渐成为社会秩序与政治文化制度建构的普遍行为准则,契约精神就构成了市民社会的运作逻辑;还有助于为公民实现其物质利益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等的机会,为市民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以及提供发展的动力。

(六)美国完备的法律基础

到目前为止,美国联邦政府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规制非营利组织、教会、自愿组织等组织和社团的法律,但最高法院的相关裁决、联邦和州政府确立的涉及管理慈善组织的税法,以及美国宪法所保障的公民权、结社自由权等为美国市民社会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保障。

美国拥有发达的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是美国非营利组织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获得免税资格的组织有30多种,从社会福利部、工会、政治行动组织到公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联邦税法501C3款,规定在慈善、宗教、科学、教育、文学、公共安全试验、防止虐待动物或儿童以及促进业余体育竞争等方面,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组织可以申请成为慈善组织,求得税收优惠。这些组织除了享受免联邦所得税外,还可享受免州法律规定的所得税。

同时,对于向慈善机构捐赠的个人或公司,也会获得税收减免。慈善捐赠可采取财产、货币、劳务以及财税使用权等形式,但以劳务和财税所得权形式出现的捐赠是不能享受减税的。

总之,美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以外,还有自由的新闻、独立的报刊、中立的舆论与出版物以及政治结社等。可以说,美国独特的人文传统、历史经历和地理环境,构成了美国托克维尔式的民主与独特的政治文化,这些都有助于美国市民社会的成长。从市民社会在美国的实践来看,它不仅是制约暴政和专制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而且是政府在处理和解决社会问题和冲突方面的重要补充和伙伴。在当代中国,我们可借鉴美国市民社会发展的经验,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来推进我国市民社会的建设。

三、对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建设的启示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市民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建设的主要动力与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个人和社会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这对于市民社会的建设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市民社会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政府干预不宜过多,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调节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10]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自由平等竞争机制。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政策手段的机制化建设。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公民的经济权利营造一种健全的法律环境和制度支持等。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中国市民社会的建设,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自上而下”和 “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围绕着 “小政府、大社会”的具体目标,将那些应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来管理,使政府部门逐渐退出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真正做到还权于社会、还权于民,不再干涉个人的社会经济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负担,提高政府效率,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广阔的社会自主活动空间。在此社会环境下,就有助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也就是要继续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居民自治制度与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制度等。可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益事业与公共事务中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等方式与途径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与自我发展,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和自主、自治意识,不断增强群众的自治精神与自治理念,为实现社会自治奠定文化基础,以真正实现社会自治。

(三)积极培育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市民社会建设的主体和推动力量。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要靠制度创新.一是政府要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改革现行管理制度,建立政府管理、社会组织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社会调控机制,完善社会组织法律规范体系,并给予社会组织必要的财政支持。政府要真正让渡空间,扶持和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对待各种社会组织也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既不能敌视它,也不能忽视它;既不能放任它,也不能封堵它。二是社会组织要加快自我改造和创生,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促进内部机构的优化,改变原有的官僚习气、作风和管理理念,使日常管理走向民主化与科学化,增强自身的自治能力。三是建设有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文化,引进公共理念、公共意识、公共决策等和公共领域相关的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价值理念与社会氛围。四是要依法规范现存的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培育有助于促进社会自治、基层民主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组织;坚决取缔那些从事非法活动的社会组织,引导其与政府合作,实现市民社会良性发展。

(四)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

中等收入阶层是构成现代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市民社会,就需要发展中等收入阶层。其举措主要有:一是不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消除社会成员的相对剥夺感和不公平感。规范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强化再分配在调节利益关系中的作用,解决再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调整初次分配格局,实施减税措施,真正实现藏富于民;创造条件让更多成员拥有财产性收入,并加大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积极遏制特权阶层的利益。二是进一步畅通社会流动机制,构建 “橄榄型”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教育机制,改革现有的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三是积极发展教育,促进低收入者向中等收入阶层转化发展。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大对经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使更多的人接受良好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从而促使一般阶层逐渐地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四是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创造有益环境。[13]

(五)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市民社会的现行法律位阶较低与重要法律缺位是突出问题。鉴于此,要加快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社会组织成长与发育的法律制度,创造一个有助于我国市民社会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可在宪法层面明确提出公益财产保护的原则。将保护公益财产写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使其成为公民的义务,社会的责任。二是可在行政法规层面,颁布关于慈善组织、行业协会、公益教育机构和公益医疗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专项管理条例,形成分类监管的行政法规体系。三是制定和完善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法,对社会组织的主体资格、法律地位、登记监管、税收减免、经费来源、社会监督、行政指导等方面做出原则的规定,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法律依据。四是建立统一、协调、权威的行政监管体制,既要统一协调不同政府部门关于社会组织监管问题的权责与利益,也要统一政令,将中国所有的社会组织置于国家统一的行政监管体制内。[12]五是抓紧改革现行审批登记制度,建立健全 “备案登记、法人登记与公益法人登记”的三级准入制度,可先在市民社会较活跃的地方进行试点性改革,取得经验后再逐渐推广。

[1]Daniel Bell.“American Exceptionalism”Revisited:The Role of Civil Society[M] //Don E Eberly.The Essential Civil Society Reader:Classic Essays in the American Civil Society Debate,New York: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0:385.

[2]张乃和.现代公民社会的起源 [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102.

[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课题组.外国非政府组织概况[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35—36.

[5]裴孝贤.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 [J].赵梅,译,胡国成,校.美国研究,1998(4):41.

[6]朱世达,姬红.美国市民社会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33.

[7]赵梅.美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07.

[8]何顺果.三维集:历史理论、资本主义和美国史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75.

[9]刘厚俊.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模式:体制、政策与实践[J].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3):29.

[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9) [2013-05-23].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19529916.html.

[11]程丽香.中等收入阶层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东南沿海县域为例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38—242.

[12]王名.改革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分析和建议 [J].中国行政管理,2007(4):62—64.

(责任编辑:刘志新)

The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Civil Society Development for China

SUN Jie,SHIWei-lei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Beijing 100091,China)

The United States is able tomaintain long-term prosperity in the world,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which is that it has formed amature civil society.Throughout the history,the reasons for American civil society development include its long tradition of Christianity,develop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high degree of villages and towns autonomy,perfectmarket economy,complete legal basis and so on.The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ivil society can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merican civil society;social organization;development regine;enlightenment

D089

A

2095—042X(2013)06-0010-05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6.003

2013-08-22

孙 杰 (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向研究。

史为磊 (1983—),男,山东微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执政党的社会政策、社会发展等研究。

猜你喜欢

非政府市民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意义”的问题所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