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观指导下的体育保健对大学生抑郁状态的影响
2013-03-31吴运明
吴运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 体育教学部,长春 130117)
据流行病学资料[1]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8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有23%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30%[1]。体育保健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和康复的手段在国内外已成为常用方法,研究[2]表明,体育保健是保持或促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个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在正确的中医养生观念指导下,通过适当的体育保健达到减压、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1 体育保健对大学生抑郁状态的影响
有专家[3]指出,未来理想的体育保健模式将以个人的分散健身活动为主,而适合人们进行体育保健的项目有太极拳、气功、散步、慢跑等。祖国医学认为,适当的保健运动能使周身的血流通畅,调和五脏六腑的阴阳气机,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保证脏器的正常运动,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机体保持旺盛活力。坚持体育保健,可以延年益寿、发泄不良情绪、改善亚健康状态。
体育保健作为治疗抑郁的方法,Meta分析[5-6]结果已经有力地证明了体育保健的抗抑郁效果。有报道[7]指出在大学生太极拳教学中融入攻防技击的动作内涵,创设太极拳的氛围,配合呼吸吐纳的启发式教学不仅大幅度培养了学生对操练太极拳的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学生的身心负担,还有报道[6-7]指出16周体育运动能显著改善大学生抑郁状态,体育锻炼对抑郁的改善主要集中在抑郁的心理障碍症状因子D上,对精神性-情感症状A、躯体性障碍B、精神运动性障碍C的改善不明显;急躁易怒的大学生若长期操练太极拳、长距离自行车或慢跑等缓慢而持久的项目,可培养自控能力,稳定自身情绪;健美操的动作简单大方,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要求动作的到位和力度,带着饱满“内在”的激情,在改善身体各项机能的同时,表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时代感等[8]。
2 中医养生观念对体育保健与大学生抑郁状态的影响解析
中医养生观中的整体思想,如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都是传统体育保健精髓的哲学体现。体育保健通过多种养生保健的方式,充分激发了人体的积极因素,对人体阴阳、气血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机体的动态平衡,最终对消除心理障碍、营造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医养生理论在指导体育保健改善大学生抑郁状态的作用当中具有点睛之效。
[1]唐闻捷,王小同,郑国庆.大学生体育运动对抑郁状态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6):811-812.
[2]王刚.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临床康复,2006,24(10):140-142.
[3]费文晓,周凤生.谈大学生对网络的负面使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2,20(1):16-17.
[4]朱莹珍.浅谈体育保健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2):351.
[5]王利.中医类院校24式太极拳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9):82.
[6]何颖,季浏.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及其心理中介变量(Body-esteem)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32-35.
[7]徐波,季浏,胡章萍,等.体育锻炼缓解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42-43.
[8]朱莹珍.体育保健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1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