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阴囊湿疹
2013-03-31刘景业魏跃钢
刘景业,魏跃钢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阴囊湿疹是发生于男性阴囊部位的一种湿疹,有时延及肛门周围,也可有少数可延至阴茎[1]。本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多伴剧烈瘙痒,同时易于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长期的临床观察显示,常规治疗往往不如人意,长期、大剂量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可能产生诸如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毒副作用,且部分患者可并发激素依赖性皮炎[2],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3]、吡美莫司[4]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但其潜在风险仍待观察。相对而言中医治疗阴囊湿疹历史悠久,并且疗效良好,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有不少方药和剂型应用于临床,现就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1 病因病机
阴囊湿疹属于中医“湿疮”范畴,又称为“胞漏疮”“肾囊风”“绣球风”等。明《外科启玄》卷七云:“肝经湿热而成,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其中衣,久治不痊者”。其后,《外科正宗·肾囊风》记载:“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汤,甚则疙瘩顽麻,破流脂水”。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一名绣球风,系肾囊作痒,由肝经湿热,风邪外袭而成。初起干燥痒极,喜浴热汤,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痒,搔破浸淫脂水,皮热痛如火燎者,此属里热”。古代中医就对阴囊湿疹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虽然各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各抒己见,阴囊位属下焦,乃肾之外胞,且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故本病归于肝经。本病系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失常或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动风之品,使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下注肝经;或因久居湿地,坐卧湿热,汗湿浸渍,蕴于阴囊皮肤而发。湿性重浊黏腻,病邪难祛,致病情迁延,湿热蕴久,耗血伤阴化燥,致肌肤失养,形成血虚风燥证,虚实夹杂。
2 治疗
2.1 辨证论治 叶文伟等[4]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治疗组52例中治愈28例,显效10例,好转13例,龙胆泻肝汤可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得清,瘙痒得止,有利于皮疹的消退及好转。谢新元等[5-7]报道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阴囊湿疹,疗效确切。刘锦森[7]认为急性阴囊湿疹系“湿热浸淫,下注会阴”,予二妙丸加减:苍术、黄柏、茯苓、败酱草、牡丹皮、生地黄、泽泻、陈皮、苦参、地肤子。治疗2周总有效率为93.75%。汪卫平[8]认为慢性阴囊湿疹病久伤阴耗血,血虚风燥,用当归饮子加味治疗48例,总有效率达93.8%。崔关花等[9]认为“肝血亏虚”是本病慢性期的病机关键,予荆防四物汤加减(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荆芥、防风、牡丹皮、甘草、白鲜皮、刺蒺藜、地肤子)以养血凉血,祛风止痒。李长江[10]认为血虚风燥证是慢性阴囊湿疹的主要证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予四物消风散加减滋阴养血、祛风止痒,临床疗效显著。
2.2 中药熏洗 吉久春[11]认为急性阴囊湿疹当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以蛇床子、黄连、黄柏、苦参、土茯苓、百部、花椒等熏洗外阴治疗94例,治愈72例,显效11例,好转8例。马宝佳等[12]运用中药方(苦参、蛇床子、蝉蜕、川椒、黄柏、苍术、地骨皮、五倍子、防风、白矾)熏洗阴囊,治疗本病疗效显著。陈勇[13]予苦参汤(苦参、两面针、蛇床子、大黄、百部、芒硝、花椒、苍术、酒精)熏洗,配合石黄粉外扑治疗慢性阴囊湿疹136例,治愈116例,好转6例。
2.3 中药外擦 原晓斌[14]应用复方苦参酊外擦治疗阴囊湿疹80例,痊愈69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90.0%。余嘉明等[15]将肤痔清软膏应用于阴囊瘙痒者,可以缓解患者瘙痒感及稳定情绪,肤痔清软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止痒生肌、祛风利湿等作用。李长江[16]将本药外擦治疗阴囊湿疹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结合四物消风散可以明显促进皮损的恢复,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毒副作用。
2.4 针灸疗法 李占勋[17]认为阴囊湿疹是脾经下传到厥阴肝经湿热相并,湿热之邪浸淫阴囊而发病,取箕门、血海、曲泉、蠡沟共奏清热利湿、透疹止痒之效。萧俊贤等[18]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长强穴位注射治疗阴囊湿疹疗效显著,认为其既营养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改善障碍,又能具有驱除阴囊湿疹湿邪,调理肌肤之功,使气血畅通,阴阳平衡,疏调诸经气血,散瘀活络。
2.5 烟熏疗法 相鲁闽等[19]运用升华硫烟熏疗法治疗阴囊湿疹,其认为用硫烟熏法治疗本病时,升华硫与皮肤分泌物接触时可以形成具有除湿杀虫,散肿止痛,抑制皮肤真菌功能的硫化碱,从而起到治疗阴囊湿疹的作用。
2.6 中药提取物的应用 潘武林等[20]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阴囊湿疹疗效好,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变态反应、类固醇样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周国军等[21]将积雪草苷霜与丁酸氢化可的松联合治疗阴囊湿疹,有效率达87.5%,其疗效与单纯使用激素治疗无明显差异,并且减少了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安全性。
3 结语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思索和探讨:1)阴囊湿疹病因复杂,易迁延反复,远期疗效仍然需要观察;2)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虽然疗效尚可,但中药制剂配伍复杂,无法运用现代医学及科学方法证明其机理;3)必要时结合西药治疗阴囊湿疹可以提高疗效,但是缺乏统一的、规范的、科学的治疗方案;4)对患者心理因素进行干预是否对本病疗效有所提高尚待研究。赵炳南老中医曾说:“善治湿疹者,当可谓善治皮肤病之半。”因此积极探讨本病的治疗对策,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出更有效、更安全、复发率小的治疗方案仍是需要面临的问题。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J].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6-727.
[2]Williams H P.Atopic dermatitis[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6):589-590.
[3]陈昭,王剑虹,梁伟,等.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阴囊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1):1076-1077.
[4]叶文伟,高宏.龙胆泻肝汤治疗阴囊湿疹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6):379.
[5]谢新元.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阴囊湿疹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1,8(3):57.
[6]邵文明,吴兵兵.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阴囊湿疹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60-61.
[7]刘锦森.二妙丸加减治疗亚急性阴囊湿疹3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9):1418.
[8]汪卫平.当归饮子加味治疗慢性阴囊湿疹48例:附西药治疗24例对照[J].浙江中医杂志,2004,39(7):296.
[9]崔关花,朱竹焕.中药治疗阴囊湿疹37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31-31.
[10]李长江.四物消风散联合青鹏膏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阴囊湿疹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杂志,2012,34(7):1022.
[11]吉久春.外用熏洗剂治疗急性阴囊湿疹9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1):37.
[12]马宝佳,郭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阴囊湿疹98例[J].人民军医,2009,52(5):286.
[13]陈勇.苦参汤合石黄粉治疗慢性阴囊湿疹[J].吉林中医药,2008,28(3):196.
[14]原晓斌.复方苦参酊治疗阴囊湿疹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98.
[15]余嘉明,梁国雄,王俊秀.肤痔清软膏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阴囊瘙痒症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3):510.
[16]李长江.四物消风散联合青鹏膏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阴囊湿疹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7):1022-1023.
[17]李占勋.针灸治疗阴囊湿疹27例[J].中国针灸,2002,22(1):58.
[18]萧俊贤,施建设.长强穴注射与完带汤结合治疗阴囊湿疹45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6,1(1):126,7.
[19]相鲁闽,林伟.升华硫烟熏法治疗阴囊湿疹[J].中国民间疗法,2001,9(7):64.
[20]潘武林,许春生,邹艳芳,等.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阴囊湿疹42例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07,62(5):71.
[21]周国军,汪武清.积雪苷霜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