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强国战略的北部湾海洋经济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2013-03-28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21世纪将是蓝色经济蓬勃发展的新世纪,发展蓝色经济即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沿海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首次以代表大会这样的最高形式正式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国家发展战略。广西沿海地区海岸线长1628.59公里,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的9%,岸线长度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中排第6位。广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及其国防地位等决定了广西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方面,理应做出较大贡献。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区战略,并于2011年正式发布和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这是广西首次发布实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对进一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广西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几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广西的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广西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 20%。2010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8.4%。但是,从整体上看,广西海洋经济总量小,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落后,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国家战略和“海洋强区”自治区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是加快转变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北部湾海洋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优化。
1 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海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的支持。目前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发展方式落后,整体上以资源开发型为主要特征,发展方式呈低效高耗的粗放式,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科技含量较低,海洋生物、矿产、海水、海风、海沙、海岛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科研机构和人员较少,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科研成果不足,海洋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北部湾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经济效益和海洋经济长远发展。发展海洋经济,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区,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应该突出海洋经济发展的‘数量’特征,更应该强调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2]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加大科技研发,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尊重海洋的自然规律,以海洋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不断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和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人与海洋的长期和谐共处,最终实现海洋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扩大海洋内需,调整优化海洋供给和需求结构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拉动、引领、制约生产。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方针,转变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牢牢把握扩大海洋内需,调整和优化海洋消费和需求结构这一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当前,北部湾海洋经济不仅需求不够旺盛,更严重的是海洋需求和海洋消费结构落后。突出表现是:海洋生产消费领域,近海捕捞业、传统养殖业、浅海低端开采业、低端海洋旅游业等资源消耗性生产消费旺盛、需求量过大,深海开采业、远海捕捞业、现代养殖业、海洋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文化产业等高科技生产消费能力低、需求量小;海洋生活消费领域更不容乐观,鱼类、沙滩等低端海洋物质产品消费过大,海洋文化等高端海洋精神产品消费严重不足,甚至不知道有什么高档的绿色的海洋文化消费。这种海洋消费需求及其结构不仅严重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严重影响到海洋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必须加大海洋消费的研发与引导。扩大海洋内需的难点、重点和潜力、动力在于优化海洋消费结构,提高海洋生活消费能力和海洋生产消费能力。
从根本上讲,扩大北部湾海洋内需,调整优化北部湾海洋供给和需求结构必须发展北部湾经济,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积极扩大海洋产品市场需求,产品有需求才能有销路,产业才能发展。海洋产品的需求状况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状况息息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生产和生活需求旺盛,生产和生活消费质量高,不仅能有力拉动相关的海洋渔业、工业、服务业综合发展,而且能从本质上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
3 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海洋产业升级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很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十一五”期末,广西海洋经济生产总值569亿元,其中,海洋第一产业产值 107 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3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29亿元,三大产业比重为:18.8∶40.9∶40.2。其中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经济主要产业比重较小。 如海洋生物医药业2010年总产值为2.48 亿元,海洋化工业总产值为2.7 亿元,海水利用业生产总值2.7亿元,海洋船舶工业生产总值0.53亿元,海洋矿业总产值为2.03 亿元等。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相当,且海洋第二产业已大幅超过第一产业并占主导地位,海洋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但广西海洋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广西GDP中第三产业比重。这说明近几年来,广西海洋产业己经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取得长足进展,正逐步缩小与广西其他产业部门的差距,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但是,总体上看,北部湾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落后,海洋产业结构水平远远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海洋第一产业即海洋渔业比重高,二、三产业比重虽然高于第一产业,但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科技含量高的工业服务产业和精神文化含量高的海洋文化产业比重偏低,北部湾海洋产业仍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北部湾海洋经济仍然保持高污染、低效益、拼产量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消耗了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转变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北部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务之急要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海洋产业升级。首先要优化三产比重,将“十一五”期末的海洋三大产业 18.8∶40.9∶40.2 的结构调整优化为 15∶40∶45。其次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以优化结构,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三要积极发展传统海洋产业,不断推进海洋产业升级。四要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和文化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4 统筹兼顾、水陆并举、江海联动,实现北部湾经济区海陆一体化发展
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不仅具有1595公里的海岸线,而且还拥有2000多公里的内河河道,仅西江黄金水道广西段就有1400多公里,还有637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是实实在在的通江达海、水陆并举。为了充分发挥广西特有的区域、地缘、后发等特有优势,早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两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两区”特指北部湾经济区和资源富集的桂西地区。“一带”特指西江经济带。贯彻落实“两区一带”发展战略,就发展广西海洋经济而言,主要是统筹兼顾、水陆并举、江海联动,探求海洋经济与内河经济、陆地经济一体化发展新路子,实现广西经济海河陆一体化同步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