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体会
2013-03-28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中药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中医药教学体系中从专业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在整个中医药领域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回顾中药学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不平衡,还没有真正改变教学实践活动的机械、被动的性质,“教学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教学改革在整体性和发展性方面还需要强化和完善。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更需要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的系统完善与创新。《中药学》的学习是学生今后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及从事中药科研、新药研制、开发、生产及指导合理用药等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培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药学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中药学》的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1 运用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
我们都知道教学手段是维持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主导,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材料和器具,如课件、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投影、信息网络等,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据认知特点和学科规律,借助媒体、设备或工具,传递教学信息,达到促使师生信息交 流实现发展性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措施。
针对中药教学的特点,可以从多角度运用发展性教学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针对中药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实物教学是最为直观的,也是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由于广西是药用植物的大省,药用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拍摄到或者直接采摘到新鲜的中药原植物。这些都为中药学的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样本。对于中药材的饮片,我们也有专门的饮片图片及实物,给学生互相传阅,增强其直观性。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叙述事实、描绘情境、解释概念、推论说明原理等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对于《中药学》的讲授法,就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进行讲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点面结合。重点讲解中药的总论部分及各个中药的功效与主治,一些药物特色的用法与剂量、使用注意等,其他内容则简单介绍。对于中医临床的学生,还要注意与临床结合,举例证实中药的功效与应用。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则要注意与现代医学前沿知识相结合,如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知识的讲授。
(2)参观法。对于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到专门的药用植物园去观赏中药原植物。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又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现已收集保存药用植物5000多种,被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和“亚洲第一药用植物园”。广西中医学院的“药用植物园”里面也种植了大量的常见中药原植物,都可以带学生进行参观。而广西中医学院的会展中心也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中药标本与饮片,都可以带学生参观学习。我们也给每个班级设置了参观中药标本的课程安排。
(3)提问——讨论分析法。“人的思想是从想问题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讨论分析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体现教与学的民主,可以有效地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便更好相互交流,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针对《中药学》教学的特点,可以从药物的基源、功效与应用等多方面开展讨论与分析。例如一味有毒中药的剂量问题,附子用到多大量会导致中毒?南方与北方的中毒剂量是否有不同?如果有不同,又是为何不同?又例如两个相似功效药物的对比,可提问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各是什么?再例如桑树全身都是宝,都可以入中药,那么分别是哪些部位可以入药?而不同部位入药的中药又有哪些不同的功效?等等,诸如类似的问题,都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分组展开激烈的讨论,陈述观点,最后综合大家的观点,再对比正确答案。让他们按照“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深入学习《中药学》章节的各个内容。问题启发式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又可以发挥学生团结协作、互爱交流的精神,对于一些具有科研学术讨论价值的问题,更是发挥大家的专业思维的良好途径。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建构专业知识。
例如在利水渗湿药的学习结束后,可以举一个临床案例,王××,女,30岁。三天来少腹胀痛,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热涩刺痛,小便色黄而浊,一天小便十余次,排尿时疼痛自脐部向下放射至尿道。无腰痛。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中医基础知识,进行中医辨证诊断,然后运用我们刚学习过的临床中药学知识,选用已学过的药物进行治疗。此时,学生觉得所学知识立即能够学以致用,有一种学习满足感,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更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5)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在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采取“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方法。这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例如,在学习到菊花的时候,教师会讲解“野菊花比菊花的清热解毒效果好”,这个论断是否成立,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展开研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都由学生自行设计,有些学生可能会考虑到用小鼠构建热毒证的模型来进行药效实验,有些学生可能会考虑直接用病人来进行临床观察实验。无论如何,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完成这个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入了解到中药学知识与临床应用的相关性与实践的重要性。
(6)实验练习法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实际操作和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使学生边动手边学习,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针对《中药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对中药的炮制进行实验教学,如对水火共制法、火制法(煅法、炒法等)、水制法等进行实验示范与讲解。让学生对中药的炮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中药的特殊炮制方法对于临床应用的意义进行掌握。如醋淬自然铜可增强其散瘀止痛,接骨疗伤的功效;煅石膏可使石膏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莱菔子炒后性温,可增强其降气消食的功效;炒槐花鞣质含量相应增加,增强了槐花的收敛上血作用;醋炒柴胡可增强其入肝经,疏肝解郁的作用。这些炮制知识不仅可以有利于中药临床应用的疗效提高,更是侧面提高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对于中药炮制非常感兴趣,觉得与日常生活中的炒菜很类似,提高了对临床中药学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对于中药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因此,强调中药的临床应用是教师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实际,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临床正确合理使用中药的能力。对于没有认真学习《中药学》的学生,他们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一知半解,甚至是记得什么药就用什么药,根本不了解每一味药物所针对的临床病证与特点是什么。因此,对于每一味药物临床使用的特点是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例如:麻黄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临床应用的特点就是风寒感冒又无汗的。而桂枝同样可以用于外感风寒,但它临床应用的特点就是风寒感冒有汗无汗均可。这看似很微小的功效区别,但是在临床上应用时区别很大。如果患者感冒后没有汗的,使用麻黄效果就非常好,使用桂枝则是微微发汗;患者感冒后有汗的,此时切忌用麻黄,否则就会导致患者的虚脱等不良后果。
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临床医生,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做得好的,一定要掌握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知道什么情况选用什么样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作为《中药学》的教师,强调中药的临床应用特点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临床操作能力,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庸医”。
4 小结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临床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要真正做到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完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