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公寓管理质量的探究与实践
2013-03-28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1 引言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量课余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已成为一种共识。但笔者多年调研发现:学生公寓更是学生休息、娱乐的场所。相对于中学来讲,大学较为宽松,自主学习、自由生活成为了大学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在高校学生公寓,由于缺少了课堂纪律的约束和任课老师的监管,所表现出来的是学生最真实的面貌,各种思想情感也是最真情流露。虽说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为人才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沃土,但过分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物件使用自由,也为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学生们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教育背景、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价值观念、人际交往、兴趣爱好也各有差异,他们要拥挤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磕磕碰碰”,甚至会呈现出众多的矛盾和问题。
尤其是当今现实社会下,高职院校所处地位“尴尬”,生源完全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素质具有很大特殊性。一方面,在社会和家长传统的高期望值下,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导致心理失衡,引发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一系列的变化,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又大多思想活跃、头脑灵活,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较强。但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高,突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精神和自律意识缺乏。进大学校园后,一般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一些学生容易自由散漫,迷恋网络游戏,遇事易冲动、欠考虑。再加上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自制力比较差等因素,都将影响到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学生。不少学生违纪现象大多出现在学生宿舍,或者是从学生宿舍引发的。教育部为此专门发文指出:“学生公寓成为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地段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各个高校“采取切实措施,全力做好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
因此,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机制,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动向和需求背后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切实提升学生公寓管理质量,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实施学生公寓有效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2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构建高职学生公寓管理新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职生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各种思想层次、知识水平层次和学习目标层次的学生集聚校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机更趋复杂,也必然增加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高职院校对构建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特点的公寓管理机制重要性的认识十分不到位,有关专题研究和探索也极其有限,大多停留在学生公寓的硬件建设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探索。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基本趋同于本科院校,管理理念基本停留在通常意义的“管”上,缺乏互动交流、沟通融合,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甚至严重对立,也就达不到“管”的效果。因此,笔者调研认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推崇的“小宿舍,大文章”理念,就极其难能可贵和极具借鉴价值。
2.2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落实有偏差
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反映出部分高职学生思想素质相对较低,在基础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道德观教育等方面相对不足。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有利于引导学生成才成长,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但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尚处在探索之中,学生公寓开发、使用形式不一、管理模式尚不健全等原因,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开展得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一是队伍建设不到位。辅导员、党团组织进公寓不少是流于形式,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二是基础设施配备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普遍比较拥挤,并且缺少自修室、心理咨询室、文化活动中心,影视、报刊、专栏等舆论阵地建设也不尽人意。
2.3 教育服务的观念没有真正建立
高职院校对“教育不仅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消费,大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消费者”的认识偏颇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学生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十分突出。即使在课堂外的学生公寓,学生也是“仰视”接受教育管理,而不是对等接受关爱服务,因而难免心生反感:“没有了平等,大家再难围坐在一起,校长、老师的事情永远比学生更重要”。某高校一宿管员为什么被学生昵称为“潘叔”?因为“有学生生了病,他还上门送药”、“和父母有代沟,跟他却没有”、“有同学失恋了,也找潘叔谈心”,没有什么比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更重要。
2.4 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力度不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推广,学生公寓已经不只是学生居住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开展育人的重要宣传阵地。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力度明显乏力,一方面缺乏足够的大学生活动场地和开展宿舍文化创建活动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院校重视和宣传组织力度不够,宿舍文化活动缺乏精心策划、充分调研,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文明寝室”、“党员示范宿舍”、“宿舍美化”等一系列活动。但是,由于形式单一,方法陈旧,趣味性不足,实效性不强,对学生吸引力不大,感染、熏陶、促进交流、增进友谊的教育功能体现不出来。
2.5 宿舍管理人员素质欠缺
“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中最富有创造性活动之一。”高校需要一支精干高效的公寓管理队伍,过去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主体均由学校统一负责,体现出一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延伸状态。据了解,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普遍吸纳物业公司作为管理主体。企业的经营理念必然要与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有所分歧。同时,企业出于“经济”考量,其公寓管理队伍大多知识老化、观念滞后、学历层次偏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与学生沟通,使工作顺利开展遇到障碍。
3 提升学生公寓管理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3.1 创新高职学生公寓管理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公寓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学工部门主导的社会物业管理;二是后勤部门主导的社会物业管理;三是保卫部门主导的社会物业管理。三种模式各有优势,但是弊端却是一样:教育、管理与服务条块分割,齐抓共管的格局、高效优质的服务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因此,必须创新公寓管理体制,设立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卫于一体的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强化教育与管理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管理与后勤服务、安全保障单位的信息通报制度,统一并且相互承认对方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统筹协调,确保学生公寓育人功能和学生日常基本服务的便捷、高效、优质,提升学生公寓生活质量。另外,在公寓管理和后勤服务中,我们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积极探索学校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零距离接轨”,大胆尝试“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理念,推行契约化管理,形成信用氛围,对学生“破坏宿舍水控机,违规使用热水”、“窃电”等行为,按章严格处理。
3.2 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一是结合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特点,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宽严有度、奖惩分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管理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规章”的制定与实施,细化学生的宿舍内务及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二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把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考评。积极引导、努力规范学生在公寓中的活动,建立公寓学生档案,制定管理、奖励细则,广泛开展经常性地定量考评,并将其与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奖挂钩;三是完善各级公寓管理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公寓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学生遵守公寓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
3.3 扎实推进辅导员进公寓制度
辅导员进公寓制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公寓管理育人功能的一种体制保障。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不少高职院校“辅导员进公寓”工作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制度“悬空”,未能落到实处。因此,学校在充分考虑学生与辅导员的思想、情感和需求,认真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辅导员进公寓”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应包括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实施方法、管理范围、人员安排、时间要求、业绩考核等方面内容,以扎实推进辅导员进公寓制度。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工作监查,将“辅导员进公寓”制度落到实处,避免“喊口号、走过场”。
3.4 着力打造高职特色鲜明的公寓文化
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和公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渗透力、较强的凝聚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重视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创建“温馨整洁的宿舍环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趣味盎然的文化活动”作为公寓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公寓环境建设、文化活动中,注意更多地融入行业特点、职业元素。如,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公寓环境美化时,将电站水轮机、变电站机组等一系列行业设备融入园林景观建设之中,营造了一种行业特色鲜明、职业氛围浓郁的校园人文景观。同时,还要注重公寓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大众化,增加趣味性和感染力,为广大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各方面才华的机会,让活动凝聚和熏陶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并从中学会和睦相处,学会理解宽容,学会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能战胜人生各种挑战的优秀大学生,
3.5 创新学生自我管理、服务机制
实现公寓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网络化、立体化、快速化、体系化,“一部三长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部长即为各公寓宿管部部长,三长为楼长、层长和寝室长。“一部三长制”应纳入学生干部体系,享受勤工助学待遇。他们要突破传统“学生宿管会”职能,除了负责统筹和管理每幢公寓寝室的日常情况,更多是协助完成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党团组织建设、社团文化活动等多项工作。在学生自我服务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如,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后勤管理思路,整合职教人才培养和生产设施资源的优势,设立电力、金工、热泵系统等勤工助学维修岗位和学生送水服务部,创新了学生的顶岗实习和自我服务的新境界。
3.6 着力培养“最给力的宿管阿姨”
宿管员不应该仅仅是公寓“门卫”,更多地要担当“心灵沟通”工作,因此,要多一些责任心和爱心。从南京“最给力的宿管阿姨”,到山东“潘叔”,普通宿管员成了学生信赖和爱戴的人,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懂得关心、尊重、包容和倾听。公寓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公寓管理人员撇开“传教士”身份和“说教”方式,在日常交往中用“懂你”的真情、真心,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因此,学校应着力提高公寓管理岗位待遇,吸引高素质人员充实到公寓管理队伍中。还应不断加强宿管人员业务培训,让“最给力的宿管阿姨”遍布各个学生公寓,构建高水平的学生公寓服务、管理体系。
[1]张倩.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是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迫切需求[J].高教高职研究,2007(8).
[2]黄帅,宋开来.浅谈高职院校管理学生公寓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工作研究,2011(11).
[3]叶慧伶,钟江顺.高校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