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信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3-03-27赵岩李会姜永增
赵岩 李会 姜永增
摘要:“通信工程导论”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旨在提出一个适合现阶段通信行业发展要求的、实用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通信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046-02
“通信工程导论”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同时也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肩负着把学生引入通信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其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引导学生及早确立学习路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重要使命。
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地方高校要将培养人才的重点放在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通信工程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旨在摸索出一套适合现阶段通信行业发展要求的实用可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适应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一、适应发展要求,改革课程教学目标
“通信工程导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体系结构。但是目前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流于表面,无法深入。鉴于此,笔者根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如下。
1.科学基础
首先,应加强科学基础的学习。目前缺乏针对通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在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通信专业”四门基础课程时学生学习通常缺乏针对性。因此在“通信工程导论”这门课程中增加“科学基础”的教学目标对日后专业课的学习尤为重要。通过将四门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纳入“通信工程导论”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能够对具体的内容做重点学习的目的,为以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践能力
传统的“通信工程导论”的教学目标并未包含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这对导论这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引发思考的习题,激发学生深入讨论专业技术从产生、发展到运用的一系列过程,逐渐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学习之后依然可以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同时增加校外实习的实践环节,进一步明确国家教育改革对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3.新兴科技
传统的“通信工程导论”的教学目标并不包括现代通信发展的前沿科技内容,内容陈旧,无法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新的教学目标中增加国家大力倡导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等相关技术学习目标,了解其技术的概念、实现手段和其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状态,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4.人文素质
传统的导论教学目标并未涉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专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结合。
在课程中增加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对专业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积极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
二、依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本质上应该遵循教学目标的设定,以期通过内容的教学改革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一个删除、四个增加。
1.删除陈旧内容
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适时地剔除陈旧内容给新技术以学习空间势在必行。比如传统的“通信原理”教学应该更新成“现代通信原理”内容的教学,以适应发展需求。
2.增加科学基础重点学习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及计算机方面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微积分、概率论等相关内容解决通信原理的数学分析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电磁场电磁波的相关理论解决微波、光纤甚至是移动通信等专业的理论分析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编程知识解决单片机和一些通信模型仿真的软件开发问题。而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在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知识的教学是针对学校各个专业进行的普遍教学,缺乏针对通信工程专业需求的强化认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科学基础的时候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大一学过数学知识,等到大三时才开始运用,学生对知识已经渐渐淡忘,学习专业课时有些乏力。针对这种状况,对“通信工程导论”的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增加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等相关基础课程的重点需求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伊始就明确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向。
3.增加实践环节内容
“通信工程导论”课程内容应增加如下实践环节。讲述通信历史发展沿革时,增加对相关技术产生的分析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讲述新技术环节,通过参观现代通信公司了解目前新技术的市场发展动态,切身体验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同时增加校外公司实习环节,安排一周的教学时间使学生进入公司从事基础工作,多听,多看,多帮忙,从中学习相关技术的应用,加强学生对实践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
4.增加新兴科技内容
通信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陈旧的课本内容更新较慢,陈旧滞后,存在着学完就过时的现象。针对此种状况有必要增加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相关内容。通过对教材和教案的改革以期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避免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5.增加人文素质培养内容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同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样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发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理解通信产业中所应该有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加教材和教案中此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达到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人本认识,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正确结合。
三、根据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
“通信工程导论”课程内容的改革必然要求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1]。
由于通信原理的抽象性,探究式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该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通信原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通信对象的基本属性,发现其内部的基本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实现过程有四个阶段:首先是课堂提问环节,需要教师根据通信相关内容精心设计情景,提出难度适中、逻辑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发自主思考;其次是开放课堂,激发团队讨论,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引导设计实验方法,根据不同理解促使小组之间讨论方案的优劣;然后适时点拨、诱导探究方向,以期达到正确的理解;最后要布置课后创新思考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2.项目教学法
在“通信工程导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现象的实验原理的讲解,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的完整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此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当然对于“通信教学导论”这门专业基础入门课程来讲,要求学生处理复杂的项目有点过早,所以将通信早期验证现象型实验项目引入其中,在学生了解相关概念之后,就开始独立探索组织实验项目,激发了学生学习通信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制定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提供信息以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的行为。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然而,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中, 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 过分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 而忽视了对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评价方法单一, 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 缺少体现新评价思想的新方法; 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评价这一与教学进程并行的重要辅助教育过程不仅没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相反有时还阻碍或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鉴于此,我们此次教学改革对教学评价也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主要通过以下三点来改革和设计学生评价体系。一是评价方法多元化。特别设计出自学和创新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规划出评价方案, 明确在哪些环节里有目的地采用指标体系中的哪些评价项目。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转变教师的观念, 有机地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自觉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鼓励他们独立查阅资料、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三是评价内容多样化。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改变目前将笔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过分注重量化等级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提供实际参与、讨论、动手实践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增加口试环节,通过精心设计口试问题,了解学生临场回答环节的熟练程度、理解深度来判定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在实践环节增加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展示成果的时候能够讲述成果设计思想,面对提问能够有条不紊地解答。总之,通过多样化的评价能够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崇善.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 教育理论与实 践, 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