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协同对策研究

2013-03-27

对外经贸 2013年2期
关键词:精细化标准化资产

辛 颖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高校资产属于国有(公共)资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国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以各种形式投资形成的资产;二是高校自身发展积累所形成的资产。其中,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会计制度》(1998)将高校固定资产界定为两种设备资产,一是单位价值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二是单位价值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并且二者的使用期限达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本文对高校固定资产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介绍,并在列举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创新管理对策,以期为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给予借鉴。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

1.高校固定资产迅速增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相关支持政策促进了我国高教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资产总量也随之迅速增长,教学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对教育事业重视和扶持的相关政策也促进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0—2011年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11年7月数据显示,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比上年增加34所。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因而,社会对高校的各种设施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全国高校设备总值比2000年增长了近4倍,达1540亿元。因此可以看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下,高校的固定资产在迅速增长。

2.高校固定资产种类多,来源广

由于高校的学科种类繁多,培养的人才及科学研究的需求差异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用途、种类、型号、规格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高校经费的不断增长,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也趋于多元化,除了“211”、“985”等国家拨款的专项经费外,其他各种横向、纵向的经费来源也非常广泛。资金来源的复杂现状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健全的制度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即大都采用多个部门分头管理的方法,并没有建立起一套针对当前多来源、多种类的固定资产的创新管理方法。由此造成一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权力分散、职责不清,管理失控,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改良、报废处理以及日常维护等环节缺乏统一调度安排和完善的制度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健全的创新管理模式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缺乏对固定资产购置环节的有效控制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要保证购置账目的清晰。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却普遍存在档案不健全、账实不符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在固定资产预算环节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经费的控制与分配,而忽视了现有固定资产存量的分配问题,因而对既有固定资产存量情况缺乏必要的登记备案和整理,从而导致一些高校重复购置固定资产或者购置无用资产的情况时有发生。

3.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也引入了信息化管理,但由于现有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多侧重于统计功能和数据化处理,而对业务流程的控制设计存在缺失,影响了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如,由于缺乏公用系统,各个单位独立运行,不能实现正常的信息流通和共享等,严重影响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4.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协调机构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也就是后勤部门主要管理房屋、家具、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设备管理部门主要管理各种仪器设备,图书馆则主要管理各类图书杂志,财务部门则负责各类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而上述职能部门分别由不同的校领导分管。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虽然对某一领域较为有效,但是从整个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角度来看,因缺乏统一领导和沟通协调而导致整体效率低下。

5.管理者观念落后

由于高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和科研,又属于事业单位,因此与盈利单位相比,部分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领导把主要精力都集中于教学和科研,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一些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并非专业出身,管理意识淡薄,观念和方法陈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创新协同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管理创新是对固有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包括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组织的创新以及管理资源的配置创新等。从上述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环境的变化,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状况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并随之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问题。因此,基于现状和问题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关键。

1.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以最大信度建设管理所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实行各就其位管理,即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分配,界定清晰的各部门职责,并将职责细分至每个部门、岗位和个人。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

2.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化管理和管理标准化管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管理标准化,指的是为实现总体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的经营管理活动和管理业务都按照具体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明确的目标;二是建立以管理标准为核心的标准体系;三是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将目标推进。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运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对所有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高校可以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并增设固定资产管理处,在此基础上,由学校的设备处、后勤处、图书馆、基建处等多个部门实行归口管理。各部门使用专人专职对固定资产实物和价值实行双重管理。标准化管理是对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必要补充和完善,精细化管理是从横向的角度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而标准化管理则是从纵向的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各部门统一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创新管理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3.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借助现代化工具和手段实现对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够直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对组织的重组和变革,重新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使内部各部门信息传输流畅,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新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管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可以运用到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实现基于物联网的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流程,第一个流程主要是运用RFID技术。以高校的设备管理为例,每个设备物品贴上RFID电子标签,并在每个安装地点也设立电子标识,对每个设备设立电子标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动识别、获取实物信息和自动定位的目的。采用这种方式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可以解决贵重资产的安保问题,并能够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清查效率以及准确率。第二流程主要是运用电子代码EPC。以采购固定资产为实例,高校在采购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选择使用电子代码EPC技术的设备等产品,从而建立产品PML信息服务器,这样的产品能够提供实时信息服务,方便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高效管理。因此,高校在购买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该检查产品的RFID电子标签,以实现固定资产后期的信息化管理。第三个流程是高校在购置回固定资产后要建立智能校园体系,在前两个阶段实现了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开发应用后,也为后续的技术环节和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高校应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培训,使管理人员观念更新并接受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使资产管理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系统,与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相结合,真正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创新。

4.多种管理模式的协同运用

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作为管理创新模式分别能够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本文重要强调的是三种管理模式的协同效应。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对各部门资产管理的一种创新,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对由上而下的统一管理的一种创新,信息化管理则是对管理手段的一种创新。而高校的资产管理是分层次、统一化的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因此,实现三种管理模式的协同是高校固定资产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能够快速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是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管理模式,高校应以创新的理念引进和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通过多种管理创新方式的协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同时,多种管理创新模式的协同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其他资产的管理领域,从而加强高校的资产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

[1] 高惠玲,梁军,郭万喜,唐岚,李晓林.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359 -363.

[2] 张海静.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探索[J] .宁波大学学报,2011,33(2):65 -67.

[3] 王丹.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体系亟待完善[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9(2):126 -128.

[4] 邱灼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92 -197.

[5] 王淑娟.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初探[J] .新西部,2010(12):145 -146.

[6] 李健生.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的校园网络化管理[J] .经济师,2011(1):145.

[7] 高蕾.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2):185 -186.

[8] 张甫香,陈焕娣,甘朝晖.网络环境下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创新[J] .财会通讯,2011(6):49-51.

[9] 黄海涛.基于网络化平台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0):16-17.

[10] 庄越华,曾小丽.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财经界,2011(6):105.

猜你喜欢

精细化标准化资产
标准化简述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