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在黑龙江省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13-03-27李涛
李 涛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是当前黑龙江省全力推进的发展战略之一。根据规划,黑龙江省将通过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的建设,以哈大齐工业走廊等经济板块为依托,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以边境口岸为节点,全力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多点向外的经济贸易开发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内联相邻省区乃至沿海省份、东连日本海地区A、西接俄罗斯腹地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开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的示范区。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市应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采取有力举措、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为黑龙江省的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努力把哈尔滨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先导区和核心区。
一、哈尔滨市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和主要发展方向
(一)哈尔滨市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中的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的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4个沿边开放城市的连接点。对外是沟通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的重要通道,对内是南方各省市进入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的重要桥梁,在对东北亚各国开展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对东北亚各国开展经贸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具有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工业资源集聚的战略地位。
2.交通条件优越。哈尔滨市水、陆、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现有滨绥、滨州等5条铁路干线联通国内外;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已经建成通车,哈西客站作为全省第一个实现高铁、长途、公交、地铁等交通方式零换乘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也已竣工投用。哈尔滨港是我国东北内河最大的水路换装枢纽港,由松花江经黑龙江水道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之一,有国际、国内航线近80条,以哈尔滨为圆心的2小时航行半径可辐射俄罗斯远东、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的广大地区,目前已经开通了到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韩国的首尔、济州和日本大阪、新澙等多个东北亚城市的定期航班。
3.工业基础优势。哈尔滨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食品、医药和化工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电站成套设备、汽车及发动机、飞机、轴承、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机器人、乳制品、啤酒、大豆深加工产品、化学原料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系列等产业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石油、煤炭、电力和木材等资源供应充足,为黑龙江省建设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提供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4.科技实力优势。哈尔滨市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大学、大所、大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发体系。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兽医研究所、703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飞机发动机、轴承、量仪、空调机、电机、汽轮机、环保制氧、生物制药等21个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年来哈尔滨市还建立了一批对俄科技合作中心,有大批的对外科技合作人才储备,积累了大量的对外科技合作经验。当前哈尔滨市正在全力推进的科技创新城建设也定位于建设全省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和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这些都将为黑龙江省开展对东北亚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5.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近年来哈尔滨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到2010年底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经达到51%,同时哈尔滨市还是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新媒体产业集群也被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这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将为全省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的建设在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服务支撑。
(二)哈尔滨市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中的主要发展方向
根据黑龙江省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和哈尔滨市所具备的优势条件,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哈尔滨市应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发展:首先,加快发展物流业,构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其次,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工作,建成面向东北亚的重要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第三,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建设东北亚科技研发合作中心;第四,大力发展金融业,建设东北亚区域重要金融中心;第五,发展壮大会展业,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会展中心;第六,做大做强旅游业,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
二、哈尔滨市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制约因素
(一)物流业发展缓慢,区位优势没有很好发挥
尽管哈尔滨市的物流业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在东北亚区域内尤其同日本和韩国相比,发展还相对滞后。大多数物流企业经营分散,规模较小,技术装备落后,服务形式还处于传统的空车配货阶段。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线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一些物流通道通而不畅。“江海联运”、“铁海联运”等独具特色的跨国物流通道由于缺少回程货物导致其利用率较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需求不足,大多数生产企业产前、产后的物流业务还都由企业自己经营,还没有实现主辅分离,制约了企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主业,影响了全市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对东北亚各国需求量大的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力,对区域内的原材料缺乏精深加工的能力,产业链条过短,既不利于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也难以产生产业集聚效应。
(三)与东北亚各国的科技合作发展不均衡
目前哈尔滨市在东北亚区域内开展的对外科技研发合作主要集中于邻国俄罗斯,而与世界科技强国日本和韩国的科技研发合作还未完全展开,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的开展也大多停留在单体项目合作上,对将科技合作提升为产业合作的认识不足,致使在对外科技合作中具有带动产业升级性质的战略性大项目较少。
(四)金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哈尔滨银行、江海证券、中融信托等地方金融机构的实力还不够强,提供的金融服务还比较单一,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外资银行的引进力度还不够。东北亚各国中仅有韩国国民银行、韩国韩亚银行在哈尔滨市设立了分行,俄罗斯艾科斯堡商业银行设立了代表处,而日本、蒙古和朝鲜还没有任何金融机构在哈尔滨市开展业务,尤其是作为东北亚地区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目前还没有一家银行进驻哈尔滨市,这与哈尔滨市建设东北亚重要的金融中心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
(五)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软硬环境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等硬环境的不足阻碍了哈尔滨市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协作开发不足、市场管理不规范等软环境的欠缺也削弱了哈尔滨市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
三、哈尔滨市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1.积极申请在哈尔滨市设立保税区。建立保税区对于地处内陆地区的哈尔滨市开展对外经贸活动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在黑龙江省的绥芬河市设立了综合保税区,但是鉴于广东拥有广州和深圳两个保税区,辽宁拥有大连和沈阳两个保税区的现实,哈尔滨市还应争取国家支持,设立内陆城市保税区,发挥哈尔滨市在东北地区进出口贸易中的集散地的作用,推动哈尔滨市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2.积极争取在哈尔滨市设立俄罗斯领事馆。设立俄罗斯驻哈尔滨领事馆对于推动哈尔滨市乃至全国对俄科技、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哈尔滨市同俄罗斯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当前作为全国对俄科技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以及推进全国、全省对俄科技经贸合作加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哈尔滨市应该积极争取设立俄罗斯驻哈尔滨领事馆。并在时机成熟时争取设立日本、韩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促进哈尔滨市对东北亚各国的科技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加快发展。
3.积极申请国家对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开放第五航权。所谓第五航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在经营某条国际航线的同时,在中途获得第三国的许可,允许它中途经停,并且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哈尔滨是我国以及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必经之地,是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最佳经停点,太平国际机场是我国距离北美最近的航空港,每周有200多个北美航线航班飞越哈尔滨上空。目前,我国洲际间旅客及货物运输基本上通过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门户机场完成,导致飞机的回航率高,造成飞行的时间长、距离长、成本高。例如从哈尔滨飞往洛杉矶,需经北京中转,飞行的时间、距离和成本分别增加了30%、22%和30%,单程每吨货运成本至少增加6000元。按照航空技术要求,东南亚至北美航线中途必须在北纬45度左右地区进行技术性落地经停。目前的技术经停机场有日本的札幌(位于北纬45度)和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位于北纬49度)。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位于北纬45度),无论是从机场起降条件,还是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集散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都可以成为技术经停的理想选择。因此,哈尔滨应积极申请开放第五航权,建设东北亚航空枢纽港,形成承接北美洲、辐射东北亚、关联东南亚的强大的区域航空运营能力,为把哈尔滨打造成东北亚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提供新的平台。
(二)努力把哈尔滨市打造成为东北亚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为目标
应大力加强物流通道和物流园区建设,整合物流从业主体,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构建覆盖全市、辐射全省、联通东北亚的物流体系。在园区建设方面,要重点建设龙运国际枢纽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哈南工业新城国际物流港、江北综合物流产业园区等物流园区。在物流通道建设上,要强化由哈尔滨市向沿边开放带延伸的大通道建设,努力实现铁路高速化、客运专线化、公路高等化。同时,加强经由松花江、黑龙江进入日本海的江海联运通道建设,加强经由哈尔滨市到俄远东港口的“陆海联运”通道建设,为发展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便捷、高效、可靠的运能支撑,建设全国一流的连接东北亚各国的贸易大通道。
(三)进一步深化与东北亚各国的科技经贸合作
充分利用哈尔滨市的科技资源优势和现有的对外科技合作体系,加强对俄日韩三国的科技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城的创建,努力把哈尔滨市打造成为东北亚科技研发中心。深入强化对俄科技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继续保持哈尔滨市在全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对俄科技合作的传统优势。不断改善对俄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俄经贸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对日本、韩国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充分利用日本和韩国在经济、科技领域的世界强国地位,深入挖掘同日本、韩国的经贸科技合作潜力,全面推动同日韩经贸科技合作的提档升级。努力促进对朝鲜和蒙古在物流、旅游、采矿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进出口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集群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哈尔滨市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在东北亚区域内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资源深加工产业、轻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省内外、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设厂,在哈尔滨市形成面向整个东北亚市场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集群。同时,以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化工等主导产业为基础,以电站集团、哈药集团、北大荒集团、哈飞集团等优质企业集团为依托,积极开展对外科技研发合作,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增强哈尔滨主导产业在东北亚区域内的国际竞争力。
(五)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把哈尔滨市建设成为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
大力引进外资银行等境外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加速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在俄罗斯艾科斯堡商业银行、韩国国民银行、韩国韩亚银行已经入驻的情况下,哈尔滨市要加大对日本、蒙古和朝鲜的招商力度,努力争取每个国家至少有一家银行进驻哈尔滨开展业务,尤其要加大对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瑞穗实业银行等日资银行的招商引资力度,以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向更深层次开展。利用哈尔滨市享受对俄贸易合作人民币和卢布本币结算的政策优惠,加快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对外金融体系建设。哈尔滨银行在做好中俄本币结算业务的同时,应该适时争取开通对日本、韩国、蒙古、朝鲜的本币结算业务。
(六)多措并举,促进哈尔滨市会展业和旅游业提档升级
加强政府导向作用,引导国内外优质资本进入哈尔滨市旅游市场,促进全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引进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发展壮大哈尔滨旅游业。充分地缘优势,加强其同省内外、国内外旅游城市资源整合与协同开发,把哈尔滨市打造成集冰雪体验、湿地观光、避暑度假、商务会展、文化旅游、旅游集散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基地和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强化特色,打造品牌、提升水平促进哈尔滨会展业取得良性快速发展。提升“哈洽会”、“冰洽会”、“哈科会”、“制博会”等自主会展品牌的规模和层次。积极做好省内会展资源的整合,加强同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城市的合作,提升黑龙江省会展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扩大与国内会展中心城市的交流,重点搞好与东北会展联盟的合作,促进会展业的良性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强与东北亚及欧美地区专业组织机构的合作,引进和联合举办国际会展项目和活动;加快哈尔滨市会展业“走出去”步伐,办好“哈尔滨——海参崴对俄出口商品展览会”,总结经验,争取每年在东北亚国家也能举办此类展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支持本地自办会展与国际博览会嫁接合作,形成各类设施功能完善、“展、会、节”多元、大中小展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1] 哈尔滨市贯彻落实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2]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哈尔滨市贯彻《黑龙江省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规划》的实施方案.2011.
[3] 刘芬.把哈尔滨打造成全省对外开放前导区的构想[J] .商业经济,2009(11).
[4]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黑龙江省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