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吸烟问题行为案例
2013-03-27唐亚邦
唐亚邦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案例:
小明是某中学初三(2)班学生。一天,办公室的门“啪”的一声打开,班主任邱老师气急败坏的冲进来,身后跟着小明同学。因为抽烟问题,邱老师已经苦口婆心和小明谈话好几次了,但小明屡教不改,这次居然在教室这样的公共场所公开抽烟,还给其他同学发烟,影响极其恶劣。邱老师决定对他使用“厌恶疗法”[1],他叫另外一个学生从校门口商店里面买来了好几包低档的“相思鸟”牌香烟,且要求小明同学一次性抽完。办公室狭小的空间内刹那间烟雾缭绕,随着烟雾浓度的增加,娴熟地吐着烟圈作潇洒状的小明也渐渐开始咳嗽,继而剧烈咳嗽起来,最后呛得眼泪都出来了,并出现了呕吐症状,接下来他的一句话让邱老师愁云密布:“我爸给我抽的芙蓉王到底比这相思鸟口感好多了。”邱老师不禁哀叹竟有如此荒唐的父亲,随后对小明同学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他发现不但小明的爸爸吸烟,连他的妈妈也吸烟。小明的父亲在给自己装烟的同时还问邱老师和小明要不要也来一根,邱老师马上批评并指正了这位糊涂父亲的荒诞行为,向他说明吸烟和吸二手烟的危害,尤其是对未成年孩子的巨大伤害,并规劝小明的父母戒烟。小明的父母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诺尽量戒烟或不在小明面前抽烟,同时帮助小明进行戒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其他同学的反映,邱老师发现小明同学再也没有在学校抽烟。
案例分析:
在中学生的违纪中,吸烟占相当比例,且有滋生蔓延之势。其危害是巨大的:它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案例中,小明同学在教室这样的公共场所公然抽烟,对自己和他人身体造成了伤害和恶劣影响。
一 中学生吸烟的危害
(一)中学生吸烟对身体会产生很大伤害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青春期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香烟烟雾危害的抵抗力还比较弱,容易遭受香烟烟雾的伤害。香烟烟雾中,92%为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氰酸等,8%为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统称焦油,内含尼古丁、多环芳香羟、苯并芘及β-萘胺等,已被证实的致癌物质约40余种。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是造成早亡、病残的最大病因之一。据研究[2],青少年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过程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力障碍,吸烟者的联想、记忆、想象、计算、辨认力、智力效能比不吸烟者减低了10%左右,而且注意力难以集中。吸烟还会导致视力衰退,美国圣路易大学医学中心的对比研究指出:吸烟是缺血性视神经前部病变导致视力突然下降的一个显著危险因素。
(二)中学生吸烟危害周围人群的健康
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二手烟不但能导致肺癌,也能导致心脏病,会降低女生的免疫力,损坏女生的皮肤,导致女生的早衰,会使月经初潮推迟,经期紊乱,痛经,并对以后的生育有影响,会引起儿童的哮喘、早产,可以升高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等。在公共场所吸烟是很不道德的表现。
(三)中学生吸烟会造成环境污染
烟雾中含有4 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烟碱、二氧化氮、丙烯醛、氢氰酸、砷、铅、汞等40多种致癌物。吸烟也是室内PM2.5的来源之一,不禁烟的餐厅比完全禁烟的餐厅污染严重3倍以上,而不禁烟的办公室比完全禁烟的办公室污染严重7倍。1支烟可以在5分钟内让空气质量下降90%。尤其在人口密度大的教室和宿舍中,中学生吸烟者吞云吐雾的过程就是严重污染环境的过程。
(四)中学生吸烟影响消防安全
学生点烟用的火柴或打火机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未燃尽的烟头都是造成火灾的重大隐患,同时也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
二 中学生吸烟的原因
中国青少年控烟学术研讨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中学生吸烟率达15.8%,且呈上升趋势。然而,中学生吸烟并不是天生的,其主要成因还在于其生活环境。
(一)从中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看
一般情况下,人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一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进入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因此,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不仅关系到子女成长,也影响着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发展[3]。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把父母与教师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作用相提并论。由于父母与子女间固有的血缘、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关系,孩子受父母的影响非同小可,尤其是一些习惯的养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4]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包括教师)的影响。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孩子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案例中,小明的父亲对小明的抽烟行为不但不制止,反而鼓励其儿子抽高档的香烟,这无疑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也与学校的教育方法背道而驰,增加了教育难度,也部分抵消了管理的力度。
(二)从中学生成长的学校环境看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环境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它与社会随时进行着不同方式的交流。其中,信息和价值取向的交流是一种主要的方式,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交流中所形成的人际环境之间也发生着相互影响。现在大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某些学校监管不力,甚至少数老师在学生面前抽烟起了“表率”影响等都是中学生吸烟又一外在诱因。中学生的尝试吸烟行为受同伴的影响也很大。一旦同学中有人吸烟,吸烟行为会像传染病一样迅速在中学生中蔓延。
(三)从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看
人们的思想感情以及行动往往受社会上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的影响。由于受社会上香烟外交的影响,中学生认为借香烟来搞交际、拉关系,能显示哥们之间的情义,他们比较难以拒绝的就是好朋友递的烟。造成中学生抽烟的另一重要外在原因是有人向青少年售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而且规定烟草批发网点和零售柜台应设置“禁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警示牌,但商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很少。年龄从来就不是青少年获得香烟的障碍,甚至有些商家考虑到这群小烟民的消费能力,将香烟拆散来卖。从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学校周围的商店里未成年人可以随意买到香烟。
(四)从中学生的自身心理环境看
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渴望长大的阶段,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他们渴望得到“成人感”[2],处处要求以成人自居,看到许多长辈吸烟,便认为“只有吸烟才是大人样”,或受电影电视等娱乐传播媒介的影响,一些学生吸烟完全学自银幕上的偶像和英雄人物,觉得吸烟很有风度,有男子汉味,他们往往错误地将吸烟与威武、潇洒联系在一起。于是就选了他们的行为来模仿以获得这一“英雄感”。只可惜,这种自我意识里的长大注定只是自欺欺人而己,抽烟并不是长大的标志。本案例中,小明吐烟圈的娴熟的动作估计也是模仿得来。中学生好奇心强,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怡然自得,他们认为吸烟好玩、稀奇,而自身克制力差,开始只抱着“猎奇”的心态,哪知一抽不可收拾。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显现,表现欲逐步增强,想吸引别人,而吸烟恰好能满足这一心理。还有些青少年对正面宣传产生逆反心理,越是劝阻他越是跃跃欲试。尽管他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仍有些中学生心存“不吸烟照样常得肺癌”、“吸烟未必都得癌”的侥幸心理而照吸不误。还有一些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如失恋、考试落榜、人际关系紧张等,或是想缓解一下学习压力,就借吸烟来寻求解脱,以此消愁解忧,逃避现实。少数中学生出手就买中外高档名烟,以此显示其富有,借此压服别的同学,在班上树立威信。也有些中学生常在无聊时“抽支烟解解闷”,上厕所时抽支烟“熏熏臭气”,或满足一时乐趣、刺激,以获得充实感等,久之则成为陋习。
三 如何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吸烟
防止和矫正中学生吸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应对症下药,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一)家长应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在孩子面前,家长不要抽烟,告诫孩子吸烟的危害,要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同时多关爱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诉求,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努力营造无烟环境,保护孩子不受烟雾毒害,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并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共同监管,让中学生的吸烟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二)学校必须严格禁烟
学校自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必须严格禁烟、积极约束其行为,对违者给予惩罚并严格执行,对已经养成烟瘾的中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明了吸烟的危害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产生戒烟的需要和自觉性。本案例中,邱老师先对小明同学进行说服教育,后采取专门的矫正疗法:厌恶疗法。厌恶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是用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相结合,使吸烟者在吸烟时产生不舒服或痛苦的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邱老师采取的方法是让小明同学一次性过量吸烟使其身体遭受痛苦而对吸烟行为产生恐惧从而拒绝继续吸烟。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辅导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同时通过图片和宣传媒体的有机统一,图文并茂,加强理想人生观的学习,使中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让他们体悟人生魅力在于内在修养;也要督促老师戒烟,减少对学生负面的影响,开展有益的文体和社会活动,充实课余时间,使他们不觉得空虚无聊。其次,学校应从开端、描头抓起,某学生、某班级一有吸烟的端倪,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防微杜渐不让它有所蔓延,否则一旦成了一种风气,再去纠正就难。最后,学校应提高全体教师对吸烟危害严重性的认识,要求他们在学生面前不吸烟,并动员教导处、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组织力量,共同治理,形成一种反吸烟教育的氛围。
(三)社会应与学校、家庭取得配合,开展全民戒烟运动
禁止烟草广告,禁止商业部门向中学生售烟,禁止向他们教烟、递烟、劝烟行为的出现,影视媒体减少吸烟的镜头,公共场所张贴禁烟标志,通过行政手段在公共场所禁烟,大力宣传有关法制法规,如《关于青少年场所积极开展不吸烟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展开不吸烟活动的通知》、《学校卫生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提高吸烟危害的认识,同时劝其父母不抽烟或尽量在子女面前不抽烟,更不要鼓励孩子抽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让学生有发生不良行为的时间和空间。
(四)中学生自身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公民的中学生自身也应意识到吸烟的社会危害性,有义务保护周围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和帮助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要注意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因为戒烟和抵制外界诱惑一定要具备坚强的意志。
四 结语
家庭、学校、社会的消极因素以及中学生自身的认识偏差是中学生吸烟的根源,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地解决中学生吸烟问题。为了抑制烟草毒害中学生,社会各界应该行动起来,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塑造无烟环境,这是全社会的责任,因为中学生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大家共同的未来。本案例中,邱老师通过家访取得了家长的配合,加上小明的自身努力,终于纠正了小明的不良行为。但在此个案中也存在一个让人思考的问题:厌恶疗法对戒烟确实有显著效果,可是该如何把握这个度才能不会涉嫌“体罚”呢?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开发和研究呢?的确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
[1]林崇德.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梁宝勇.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