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与高等教育的前瞻性云应对
2013-03-27曾宪文李宪武
● 曾宪文 李宪武
“三十年后,大学校园将成为遗迹。大学将不能幸存。”[1]“(教育的)未来在黉宫之外,在学堂之外。 ”[2]这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97年接受 《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所说的。此言一出,可谓惊世骇俗,震动了学术界。在这位学者看来,作为中世纪产物的大学,在未来的网络世界中显得庞大、笨重而不合时宜,物理意义、空间实体结构上的大学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则是虚拟空间的大学。比尔·盖茨在2010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Techonomy Conference)上也说:“年轻人为了接受教育必须读大学的观念正在过时……五年后,你可以从网络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它比任何一所大学的都要好。”
毫无疑问,他们做出断言的依据在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牵引着世界前进,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哲人们预言的实现。那么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它会给教育带来什么影响?我们该做哪些准备来应对教育面临的挑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未雨绸缪,紧跟形势发展,加紧研判,做出前瞻性的应对。
一、云计算概述
(一)什么是云计算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世界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此前,在各种网络拓扑图中人们通常采用一种类似“云”的图形来表示互联网,因此把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计算方式命名为“云计算”。云计算虽然万口争传,但见仁见智,要给云计算下一个准确的、完整的定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概念。维基百科认为,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则把云计算定义成一种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供泛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获取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与服务)中的资源,这些资源能被快速提供,无需繁琐的管理和供求交互工作。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云计算实际上是一种经过不断积累、完善和发展的巨型综合性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具有低成本、绿色节能、轻松快捷、资源丰富、管理效率高等特点。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云服务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成为取用方便、费用低廉的必备生活资料和资源利用方式,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
概言之,云计算本质上是一种利用大规模低成本运算单元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资源共享,能够动态分配、平滑扩展,提供各种计算服务的新一代IT技术。这种技术衍生了各种服务,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生存方式。云计算是这种技术及其服务的集合。
(二)云计算的特性、优点与不足
云计算之所以被称为“云”,还由于它的某些特征与自然界中的云相似,“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云可大可小,动态伸缩,边界模糊,飘忽不定。“云计算”中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软硬件资源,用户只要发出请求,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用户提供所需资源,用户无需关心服务的来源和资源所处的位置。云计算的核心思想在于它将各种软硬件资源都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Source Pooling),向用户提供服务。与此对应的则是终端功能的弱化和终端最小化,终端可以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可以使用“云端”的资源,实现所需要的一切功能。相比于传统的计算方式,云计算的特点主要有: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池化;快速、弹性的资源供给能力;服务可计量等。
云计算的优点在于:(1)计算能力无限。云系统是若干IT系统的集群,规模超大,计算能力几乎无限,为用户通过云迁移,实现内部资源的外部化,减少IT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可能。(2)虚拟化。云计算将分散在网络各处的资源整合、管理、调配,以虚拟、抽象的形式形成资源池,动态分配、部署不同的服务和应用,满足用户需求。(3)高可靠性。云计算采用了数据多副本备份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提高了计算与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兼容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能有效克服不同操作系统和文档的兼容性问题。(5)伸缩弹性。云计算通过自动地快速扩展与快速释放收缩,提高资源能力和响应速度,满足应用增长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云计算也不例外,一项新的技术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弊端。云计算必须提供存储服务,存储在云中的数据,对所有者以外的用户是保密的,但对云计算服务商却是公开的,这种潜在的风险是用户选择云计算时必须考虑的,尤其是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用户。云计算的不足之处主要有:(1)数据安全问题。(2)数据隐私问题。需要云法律来规范商业行为,保护个人隐私。(3)网络传输问题。云计算需要持续、高质量的宽带网络连接。(4)病毒和黑客问题。有矛就有盾,病毒、黑客这些网络世界的毒瘤不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而消亡,反而有可能变本加厉,带来巨大危害。Gartner Group公司在其《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云计算存在七大风险,即特权用户的接入、可审查性、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调查支持和长期的生存性等。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同时,我们要趋利避害,规避风险,正确认识、看待云计算给社会发展、工作生活和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影响。
二、云计算的应用与发展
云计算的本质是IT资源的集约化配置与共享,核心是服务,它可以说是一种在无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或新版本软件授权的情况下提高计算能力和资源配置性能的有效途径。所以云计算甫一出现,即受青睐,锐推着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比如,云计算将改变现在以Office为主的办公模式,形成“云办公”;将改变目前的部门或单位数据中心模式,形成“云存储”,等等。
云计算首先在商业层面获得广泛的应用。比如Google的云平台,亚马逊的弹性云,IBM的蓝云计划,微软的云端操作系统等。在教育领域,2007年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推广云计算。2008年Google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进一步推动云计算进大学校园。
云计算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除了一些商业公司采取应对措施,推出各种各样的公司云之外,云计算在电信、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快速发展。通过云计算技术架构金融云、电信云、医疗云、交通云等行业云,共享行业或者产业链中的各种信息资源,能够降低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增强竞争能力。
一些地方和城市,乘着云计算的东风推出了各自的云计划。比如北京的“祥云计划”、上海的“云海计划”、广州的“天云计划”、深圳“鲲云计划”、重庆的“云端计划”,还有宁波的星云、苏州的彩云、惠州的惠云,等等。中华大地,祥云朵朵。
以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我国许多城市开始打造智慧城市。比如南京市的 “智慧南京”项目,通过建设政务数据中心打造云计算服务平台,形成集“技术服务、资源服务、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电子政务运行和管理模式,构建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特别推出了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市长论坛,邀请多个城市到会交流。
企业有企业云,行业有行业云,地方有地方云。笔者认为,作为国家战略,中央政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国家层面的云计划,可以命名为“龙云计划”,推出“龙云战略”。将各种各样的公司云、地方云和行业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云计算的巨龙,承载着中华民族实现腾飞的梦想,排空驭气,遨游八极。
三、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
云计算使企业彻底改变了生产、经营和服务模式,同样,云计算对教育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不但会改变教育的物理结构,而且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教育和学习理念,促使教育教学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一)云计算无限扩大了教育资源。通过共享和资源开发,云端可以汇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比如南京的海峡城教育云,依托南京海峡城 “中国云谷”,引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的教育资源,能提供多种语言环境下的上万门课程。再如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教育部正在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服务。云计算能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扩散,有利于减小地区差异,促进教育均衡,扩大教育公平。
(二)云计算大大降低了办学成本。云计算解放了终端,网络中心或将消失,笨重的硬件也将消亡。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云服务模式,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还可以消除学校各部门信息系统互不兼容及分散管理造成的“信息孤岛”,免除无休止的软件升级、安全防范和运行维护烦恼。
(三)云计算能够提高学习生产力。只要有网络和终端,云计算技术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获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物理意义上的课堂及其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自主控制、管理学习行为,选择学习资源,创建学习环境,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的统一。非正式学习将成为一种常态,学习可以做到个性化、碎片化、泛在化、移动化、微型化、协作化。
(四)云计算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为教师的“数字移民”和作为学生的“数字土著”之间的信息代沟加速扩大,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云时代的要求,需要向以学生、问题和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转变。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师生共同发展知识。现代的大学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变,淘汰是必然的。生存还是毁灭,大学的存废很快会成为现实问题。
四、云计算的教育应对策略展望
“现代社会最能被预见到的特质就是它的不可预见性……大学必须要寻求保留它核心价值中最珍贵的部分,同时还要开拓新的道路来热切回应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所带来的种种机遇。”[3]大学如何在保留高等教育核心价值的同时热切回应澎湃汹涌的云计算?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国家层面,教育部推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建立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公共存储、计算、共享带宽、安全认证及各种支撑工具等通用基础服务,支撑优质资源全国共享和教育管理信息化。”这是宏观决策层面的一项重大应对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见微知著,为之于其未萌,治之于其未乱,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在以下几个层面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一)教育宏观管理层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尝试尽快建立云制度、制定云规范、倡导云道德、建设云文明;着力构建云体制、完善云机制、创新云模式、实行云治理;和行业部门共同合作,积极推行云认证、开展云监管、推出云信用、评定云资质。
(二)学校决策层面。领导层要拓展云视野、强化云意识、树立云观念、善于云思维。在办学思路上,要制定云战略、做好云定位、提升云理念、打造云特色。在大学文化上,要铸造云品格、构筑云价值、凝练云精神、建设云文化。
(三)学校职能部门层面。在日常办公上,要加强云培训、利用云会议、学会云办公、公文云流转。在教务教学管理上,要制定云规范、加强云管理、开展云评价、实施云督导。在规划论证上,要加强云咨询、利用云顾问、汲取云智慧、进行云决策。在科研管理上,要注重云学术、推广云成果、保护云版权、实行云鉴定。在学生管理上,要开展云招生、注册云学籍、建立云档案、实施云奖惩。在学生就业上,要加强云指导、开展云营销、鼓励云创业、实现云就业。
(四)教师层面。要针对教学新模式,开发云课堂、编写云教材、探索云教法、实行云测验。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建设云团队、优化云梯队、推出云导师、打造云名师。
(五)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在实践环节上,要建设云基地、开发云实验、推行云实训、组织云竞赛。在学业评定上,实行云学分、评定云成绩、颁发云证书、授予云学位。在人才评价上,注重云素质、突出云技能、考量云素养、完善云知识。在教育教学研究上,要基于云平台、利用云资源、开展云研究、促进云创新。
总之,云计算把社会也把教育推进到了一个新时代,将深刻改变着教育的未来。在“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的云里,我们要找准位置,把握方向,抓住机遇,积极应对云时代的挑战。
[1]Robert Lenzner,Stephen S.Johnson.Peter Drucker-Still the Youngest of Minds:Seeing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J].Forbes,10 March 1997,159(5):122-128.
[2]Lisa Gubernick,Ashlea Ebeling.I Got My Degree Through E-Mail.[J].Forbes,16 June 1997,159(12):84-92.
[3][美]詹姆斯·杜德斯达著.刘彤,屈书杰,刘向荣译.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