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与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3-03-27陈灿
陈 灿
(长沙县第七中学,湖南长沙410129)
一 调查背景
作文教与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科目考试中,作文分值一般占到总分的40%左右。由于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各种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也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各式研究和讨论中,“思想苍白”、“内容空洞”、“结构单一”等针对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批评较为集中。中学作文的教与学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何良策可以改进目前的作文教与学现状?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系列的调查。
二 调查目的
通过对在校的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和一线中学语文教师的调查,掌握中学语文作文教与学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学生作文的教与学现状做一客观分析,为各中学教育管理部门及广大中学语文老师制定作文教学方案提供可行的参考。
三 调查的方法和基本情况
1.问卷调查。设计主题明确的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投放、匿名作答的方式完成。本次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32份,回收率为93.2%。回收的932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911份,问卷有效率为97.74%。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到了一般社会问卷调查的标准。有效问卷中,初中生的问卷为414份,占据的比例为37.71%;高中生的问卷为408份,比例为44.79%;中学语文教师的问卷为89份,比例为9.77%。
2.小型座谈会。调查中邀请了一批长期在语文一线教学的教师进行了专场座谈,同时也分初中部、高中部针对作文教与学现状分别进行了学生座谈。
四 本次调查的分析
(一)中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技术性”,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目前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技术性的作文指导占据了主要地位。如何布局、如何开头、如何举例、如何结尾,技术性的三步走已经统治了作文课堂教学,反复多次的训练,让学生形成固定的作文模式,考场上不管是面对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均能迅速地从头脑中翻出一个匹配的模式和匹配的支撑材料。简言之,作文教学已经根据阅卷官的口味形成了固定的公式,应运而生的就是对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诸如“结构单一”、“思想惨白”等各式批判[1]。
2.中学生缺乏对作文写作的兴趣。调查问卷中最后一题“请把语文考试中的题型按喜好程度进行一个简单的排序”,822名中学生的问卷中,有309名学生把作文写作排在最后一位,占据比例为37.59%,有337名学生把作文写作排在倒数第二位,比例为40.99%。综合这些学生的问卷情况看,他们对写作作文很难提起兴趣甚至对作文写作存在畏惧心理。
3.缺乏高水平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材。语文的教材改革历时已久,但改革的主体仍然是放在阅读上,作文写作的指导教材尤其是高水准的指导教材一直比较贫乏。部分语文教师在问卷中反映,因为衡量作文水平高低时主观因素比较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把握规律,一本通用的、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作文指导教材是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所急需的。
(二)原因分析
1.中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中学生对作文写作普遍缺乏兴趣,应试型作文也是在考试的压力下勉力为之,当在固定模式下创造出的作文一直得不到肯定的时候,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动力和兴趣去进行创造。其次,当代中学生的阅读量较小、作文素材积累较为贫乏。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全部读过的比例不到10%,较大部分中学生也意识到自身的课外阅读量不足,但较重的课业负担,名目繁多的课外培训班等占据了中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再加上升学压力,让中学生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身心愉悦的状态去进行阅读,在该读书的年龄不能好好阅读,不能阅读到高质量的作品,由此导致在作文写作的时候不得不选择最功利性的公式写作法。还有,现在中学生的生活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有一定的脱节,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家庭,接触面过小,社会阅历不足,这样导致他们的的生活经验贫乏而难以挖掘出材料中的深刻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实证举例的时候往往会放弃最具有价值的真实材料而去经验性地胡编乱造。
2.语文教学老师的原因。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升学压力大,老师的升学压力更大,每一次考试都有全校甚至全地区的排名,为促进老师的积极性此类排名细分到学科,这样学生考高分成了老师教学的最大动力。针对作文教学,能短时间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公式性的应试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怎么写”和“写什么”,“怎么写”可以通过范文的讲解、剖析、模拟来强化,但“写什么”却是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阅读的延伸,这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而且见效慢,所以与目前的教育考核机制存在一定的矛盾,于是作文教学成了杀鸡取卵的牺牲品。同时,目前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功底和写作能力也是导致作文教学出现瓶颈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师“教而不写”、“会教不会写”是现实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备课、批改作业、带晚自习等导致没有时间阅读、没有时间写是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自身的职业怠慢是最主要的原因。阅读的范围局限在各种教学参考资料,提起笔来写作也是迫于评定职称或奖惩压力,失去了一种教学主体的积极参与度,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不高、水平较低也是难以避免的。
3.作文教学本身层面的原因。作文教学定位不明确是作文教学沦为考试工具的重要原因。现行的中学教材一般是一个单元安排一次作文,而作文的主题则是与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老师分析了教学单元每一篇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情感、结构模式等,轮到单元作文的时候,学生提起笔来,思维的定向思考让他们难逃固定的窠臼,很大程度上会去模仿阅读范文。同时,教材的写作主题虽然是经过精心安排,都具有典型意义,但一定程度上也远离了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言为心声,当不能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和情感的时候,作文写作就陷入技术写作的误区。
(三)对策研究
1.加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积累。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这里文字的原料,归究到作文写作中,可以总结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来源于真实生活,间接经验来源于广泛的阅读。
中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枯燥,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所占据的时间最长,在学生活动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我们应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去收集材料、积累材料的能力。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是生活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中不要将自己困在电脑和电视机旁,找机会和母亲走进菜市场、和爷爷奶奶走进公园,在学校可以在课余多参加科技节、体育竞赛等活动,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相对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接触最少的,尤其在日新月异的这个时代,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更让家长和老师都不舍得也不放心撒手,这就需要我们中学生能主动把握机会与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环境多一些接触,在这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和老师也可以改进观念,增加学生们户外观察的时间,如可以将某次秋游从公园挪到郊外,让学生观察麦浪滚滚或农民伯伯骄阳下辛勤劳作的状态,也可以在植树节能参与植树、劳动节能参与劳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加强学生们的亲身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参与了有了最直观的经验,表达在写作中就是有血有肉的感情。
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大阅读量,能进行有效的阅读也是培养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较小,阅读的方式和方向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等。如阅读的时候随便翻翻的比较多,有摘抄习惯的就更少,很多学生在回答“你最喜欢哪一类型的书籍”问题中,答案是“漫画、卡通故事书”的比例有38.56%。所以,首先要引导中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天能抽出四十分钟或一小时静下心来读书,日积月累就会有一定的阅读量;其次,要引导中学生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卡通漫画书可以适当涉猎,但不能成为阅读的重心。学校和家长应该在阅读的方向方面做好引导作用,传记作品,经过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各类故事、小说书籍等,世界各地优美的童话集等都可以给孩子的视野开拓一片崭新的天空。同时,培养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摘抄,对引起心灵共鸣的词句、段落、故事能反复咀嚼达到自我消化,最终能反哺到自我的文字中,这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2.加强作文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此处的模仿和技巧并非前文中所指的三步走等,而是指在平日的教学中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训练,从模仿起步,在融入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培养属于学生本人的写作技巧,从学会提炼材料、到拟定题目,从打好框架、到带着感情去充实文章,逐步地达到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鲜活的题目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范文的题目进行分析、比较、整理等,归纳出一些作文拟题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注意适当地解析学生的拟题,指出优点、分析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掌握一些拟题的技巧和特征,提升自我的作文拟题水平。
作文教学是慢动作,它的教学过程“写作前指导—写作中指导—写作后批改—写作后讲析”是动态的,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课时等多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的动态过程往往被简化为老师出题和批改,批改往往也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或者等级。写作中的指导和讲析就被弱化甚至省略了。写得再多,学生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而提升水平。只有加强过程的监督,并让学生意识到哪些是优点可以继续发扬、哪些是不足还有待加强,在继续训练的过程中才会扬长避短,逐步进步,从而提升作文水平。
3.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教学相长,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师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也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前文提及因为各种原因现在很多的语文教师的阅读量也在减少,提笔写作的人更少。如果在作文教学这件事情上语文老师一直当一个看客、述而不作的话,首先就缺乏示范作用,其次讲述指导的时候也很难走进学生的心坎,毕竟空洞的理论书本随处可见,老师的侃侃而谈从根本上缺乏一种打击学生心灵的力量,所以,当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培养自我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是工作的基本需要。语文老师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遇到好的作品和学生一起分享,联系丰富的人生经验告诉学生们自我的感想,偶尔下水写写文章,告诉学生们为什么这样拟题、为什么这样表述等,言传身教,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自我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也能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滞笔的地方,这样更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1]王恒娟.初中作文教学误区刍议[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7(12):69-70.
[2]代保民,丁雪梅.作文教学饶不开的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07(5):54-55.
[3]王永祝.多级表达:让作文教学不再盲目[J].中学语文教学,2008(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