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是学习型学校教师幸福的生活方式①

2013-03-27陈跃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型读书学校

陈跃辉

(湘潭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书籍里沉淀下来的是人类数千年不朽的智慧,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国家的发达与落后和它所拥有的图书典籍以及对它们的态度息息相关。

一本书改变世界。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毛泽东在1939年完成了《论持久战》,事实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几乎就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的;1952年,李四光完成了《中国地质学》,在他的理论指导下,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中国从此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

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获得了近20%的诺贝尔奖。酷爱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以色列人口700多万,有借书证的人高达100万,人均阅读量位居世界前列。在许多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在上面涂一点蜂蜜,叫小孩去舔,寓意为读书是甜蜜的。可惜这点意思却不是我们每个人包括读书人和教书人所领会到了的[2]。

教师既是读书人,又是教书人——先读书后教书,或边读书边教书。今日学校面临最严峻的改革挑战之一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如果教师要成功地使所有的学生达到较高的水准,那么每一个影响学生学习的人都务必时刻读书。读书学习是教师润泽一生的最具价值、最有意义的活动。一个好教师,他的时间表的分配应是五分读书、五分教书。特级教师张万祥说:“最优秀最幸福的教师,一辈子只做两件事——读书,教书。读书是利己的,教书是利人的,而教师的幸福正在于,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空袋不能直立,教师要在讲台上直挺挺地站着,“肚子里”没有几本书撑着是不行的。

“教师”二字,总被人们与“书香”二字联系在一起。但是,一些教师认为“一次性的师范教育”足以使得自己适应未来的整个教学生涯,看书学习并非须臾不可或缺的事情。所以,现在不少教师工作、生活中已少有“书香”可言。《读者文摘》曾报道,记者在上海等地采访时发现,一些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处于“不读书不看报”的境地。今天的不少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成了体力劳动者。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得到其他的书,读书成为了一种奢侈。社会则忧心于中小学教师因为不读书而导致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教育理念落后的致命之伤,奈何?!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读书,明日就将停止教学。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教师不读书学习,可能连最起码的教书育人的底气都没有,更不要说创新与超越了。不读书的老师怎么教好新时期的学生?古人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读书的后果,就远不止“面目可憎”了。

部分教师的“面目可憎”与我国社会大环境相关。2012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公布调查结果,不到一成国民认为自己读书多。一项调查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

宾敬教授说,“当今之世,是人,都很忙,忙于朝前赶路——晋级晋职,求名求利,求财求福,求房求车,求爱求宠,不亦累乎!但一切之求,皆为生存和发展。时世使然,怪也不得!”[3]世风如此,何苦苛求教师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呢?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这决不是支撑“教师可以不读书”的论据。

教师应是最先感受终身读书必要性的社会职业群体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有机会、都有能力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一文中说:“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读书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是常青不老之保证。”

酷爱读书的教师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有一批优秀教师的学校必然是一所优秀的学校,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是一所充满书香的学校。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进步的组织。组织中的个体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等,进而使成员发展、组织取得创新和进步。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1990年,他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问世,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该书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组织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应力求精简、扁平化、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4]

按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学校,就是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校园的学习氛围,凭借着学习使教工个体价值得到体现,学校效能得以提升。

罗宾·布鲁克·史密斯的学习型学校的思想可以作如下概述:学校重心由过去的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转移到现在的注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校设计课程结构、教育教学方法与管理方式等都要求发生变化;真正的教育改革应鼓励创建一种轻松的环境,让教师的教学第一线,即课堂上真正有教育思维变革的发生,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校本知识的创造者。正如英国学者索斯沃兹所认为的,学习型学校理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必然主题,是在新的时代对学校发展的新认知、新动力、新途径和新模式的新探索。只有把学习型学校定义在发展上,才可能使学校永远跟随并促进人类社会前进,才可能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习型学校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学校的核心特征,主要有三个内涵:一是“终身学习”。学习是学校成员成长与发展中的自觉行动与内在需要,教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全员学习”,即学校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教育层,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教学哪一门学科,都要不断地学习。三是“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边学习边工作,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第二,共同愿景。所谓共同愿景就是学习型学校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它具有强大的驱动力,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学校共同的目标前进。

第三,改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心智模式影响着一个人看世界、对待事物的态度。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以提高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成长为发展方向。具有高度自我超越的人,能不断扩展他们创造生命中真正心之所向的能力。开拓学生心灵的好学校,靠的是有相对完整人格和深刻精神层次的好教师。读书无疑是培养教师完整人格和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升教师从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捕获到观人心智的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第四,结构是扁平的。学习型学校不像传统科层制和等级制的组织结构那样强调控制和管理,而强调横向联系和交流沟通,是一个以基层为主的扁平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的组织。学习型学校要求组织切合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把学校情境中的师生员工,校长与下属成员间的关系视为工作伙伴,建立相互间的盟约关系,使发展中的个体的生命能量从行政管制的权利阶层中呈现出来,鼓励个人在学校中善于暴露自己真正的想法,打破唯书、唯上的习惯性防卫机制,这实际上是人性化管理。

创造性的工作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本质意义。如果一个组织整天“学习”而不创造,那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它不同凡响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强调把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有“学”有“习”,而且“习”重于“学”,使学校组织具备不断改进创新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读书是学习型学校教师幸福的生存方式。学则思变,面对信息社会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教师手不释卷、刻苦攻读能够敏感地发现育人环境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迅速作出反应。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很多方面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人读书学习,那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学习型学校是教师通过读书实现自我,扩大创新能量的组织,让教职员工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

学习型学校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学校是一个团队,校内的学年组、学科组、班级、领导班子等又是组织中的组织,也应视为团队。众多的团队组合成整个学校的学习大团队,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和标准,实现组织学习,发展为学习型学校。

团队学习有哪些特点?

一是全员性。学习者为所有部门和岗位的所有教职员工。学习是教师的内心需求,无论学习者处于学校中哪个岗位,都可以、而且应该和其他教职员一起进行团队学习。每个教师无论职位大小高低,都有一起加入学习团队、与其他教师们共同成长的权益。

二是人本性。主要以自主管理的方式体现。学习型团队中,教师是学习和工作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将工作与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实现真正的专业发展。

三是合作性。教师团队学习以共同愿景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愿景通过自下而上的讨论协商形成,成为每个团队成员努力和前进的航标。

四是高效性。教师团队学习通过激励学习机制、知识传播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有效的机制实现信息传播和知识共享。

五是创新性。几乎所有团队学习的倡导者都强调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求学校能够形成一个知识生产与知识创新的系统。强调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为了使学校真正具有创造性,从传统性、被动性和不确定性走向创造性,

团队学习必须实现“对话”。“对话”内容为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人际关系、如何学习。教育专业知能包括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本体性知识,它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主的条件性知识,它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以教育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它对教师教育教学具有决定性作用。对话的过程是所有教师互动交流、提出见解、表明看法、交换意见以及消化吸收和创造性运用其他教师观点意见的过程。是教师互相学习及个人素质改变的过程。影响对话的最大障碍是习惯性自我防卫。对话的前提是开放的心态,摊出真实的想法和不同的观点,并能有效讨论。如是,既提高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升了学校整体系统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学校中,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只有把教师摆在主体的地位,使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团队学习需要民主性和氛围的宽松性,要达到这种氛围,必须通过学校决策权的下移和自主管理体制的实现来进行。

共同愿景是教师团队学习的基础和灵魂。来自全体成员的不同想法和建议,使共同愿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真正体现共同之涵义,从而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学校应该运用共同愿景引导教师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规划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图景,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学校重视建立团队学习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习的机制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在团队内体现。为教师提供在校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教师参与学习的自我实现感;单一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会严重影响教师之间的坦诚沟通和真诚合作,阻碍教师团队的知识共享。建设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建设具有人本性、合作性、知识共享性教师团队学习的必要制度保障。

校长的理念、态度和行为对团队读书学习方案制定、组织领导、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经费保障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泰普斯科特说:“未来的领导就是领导学习,未来最可靠的竞争优势就是克服障碍学习,最好的领导不是下达命令,而是建立让成员扩展能力的组织。”在团队学习中,校长是设计师,校长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组织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他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政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校长是培训师,校长作为学校首席教师,首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教师读书对话中的创造与激情,会因校长投入的程度而起伏。校长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过程顾问”,关注到教师要说什么。校长自己不仅是一个提醒别人的人,也是积极参与对话的人,并作出示范,还要鼓励、欣赏教师提出最困难、最敏感、最具冲突性但又对学校工作很重要的议题[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与学习的形式已经从传统的教师教育转向了基于网络的电子化教育与学习和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的移动化教育与学习。因此,网络成为团队学习的推动力量,是团队学习的管理导控平台,团队学习的计划、组织、检查、指导、评价、总结等都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扩大个人的信息摄取面,一步步迎接读屏时代的到来。

[1]梁 衡.读书改变人生 书籍改变世界[J].发现,2006(8).

[2]张 贺.阅读现象[N].人民日报,2009-04-22.

[3]陈跃辉.教师专业化培训模式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赵翠娟.由“读书”走向学习型学校[J].人民教育,2013(7).

猜你喜欢

学习型读书学校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学校推介
我们一起读书吧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读书为了什么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