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①
2013-03-27周若清
唐 飞,周若清
(宁乡县南田坪实验小学,湖南宁乡410618)
生命安全教育就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向学生系统传授生命、生存的知识与技能,通过针对性的预演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危机应对水平。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安全意识不强,容易遭遇意外伤害。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关系到民生发展、社会稳定,而以人为本,使个体焕发生机,让生命茁壮成长,同样是现代学校体育理应承担的责任,也是体育回归教育本义的呼唤。学校体育不仅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要培养其处变不惊、沉着应对的能力。本文试从生命安全教育视角,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途径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一 学校体育教学大力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学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长期缺位
生命安全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我,进而学会尊重、关怀和欣赏他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舍弃或漠视生命,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将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融入教育,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应是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责任。然而,教育界长期以来对生命安全教育关注较少,学校体育也缺乏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不能不说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大缺失。这一现象近年来已引起了教育界的深刻反思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2012年厦门大学宣布在体育教学中开设爬树课,让学生学会某些逃生的技能,就是学校体育教学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初步尝试。
(二)生命安全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需求
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青少年意外伤害案例也逐年增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6万0~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致残,意外伤害成为0~14岁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中小学生就占30%。据统计,2006年全国各地学生安全事故中,近一半因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2]。因此,普及生命安全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兴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统领体育教学内容。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学,既拓宽了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又开辟了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当前,个别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只重视跑、跳、投等项目,忽视生命安全教育,造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生命安全教育包括对自然灾害的预警知识和对人为灾害的防护知识。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训练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把生命安全默化为一种心灵的契约和自觉的习惯,把安全意识带入体育教学课堂,从处理一些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将使体育课程在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三)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由于生命安全教育缺失,青少年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时惊慌失措,酿成惨剧的事例屡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关注。
2009年12月7日晚9点10分左右,湖南湘乡育才学校发生学生踩踏事故,8人死亡、26人受伤。事故调查发现,学校缺乏对安全工作的超前预见性,没有重视安全隐患的存在,没有切实可行的预警措施,没有将安全工作纳入绩效管理,从而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了只重教育教学业绩,轻视甚至忽视安全的观念[3]。血淋淋的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从2005年开始坚持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教室中迅速撤到操场,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无独有偶是,据对唐山大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285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72%。
频发的悲剧使我们不断反思,如果我们体育课堂多传授一些相关的安全知识,经常进行防灾演练,灾难发生时就会挽救10个、20个甚至更多的年轻生命。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下一次灾难什么时候来临我们依然很难准确预料,但我们相信,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资源,经常演练,完全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
二 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高度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制定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计划,落实专项资金,将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观念。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和强化生命安全教育,挖掘体育的安全教育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质,养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救和互救的本领,是学生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4]。
(一)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育者之一,毫无疑问应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义务。要当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体育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合理组织好课堂教学,杜绝课内安全事故,努力学习生命安全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适应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更新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利用体育理论课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各种生命安全知识,利用体育实践课教会学生生存、逃生、自救、救人的基本技能,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机结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理论课堂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在体育理论课堂,教师可以适当设置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如给学生讲授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安全小常识,让他们了解地震、火灾、溺水等险情发生时如何自救、互救以及险情预兆小常识,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险情来临时对自身安全的预判和迅速撤离现场的能力。教学中可安排学生上台讲述他们亲自遇见或听说的灾情过程和结果,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并归纳险情到来时的预警、如何迅速撤离险区以及常见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教育学生身处险境时必须沉着冷静。汶川大地震中学生死亡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困于废墟中的学生缺乏情绪调节和心理疏导,在悲观、害怕情绪影响下,丧失了求生的欲望从而加速了生命体征的衰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面对灾难、身处险境时如何调适情绪和心理,从而赢得生存的机会。
理论课堂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通过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视频画面,帮助学生了解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悲伤,让学生懂得只有用知识、用生命安全意识以及采取科学方法才能换来家庭的长久幸福和安康;还可以通过播放婴儿出生到成长的漫长过程,让学生感知生命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珍爱自己。教师应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和总结,既向学生传授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又要帮助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利用实践课堂践行生命安全教育
任何说教都不及让学生参与到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过程,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让生命安全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室外体育实践课中,教师可以创设危险情境,如地震发生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使学生在险情来临前组织有序、互相帮助,并在最短时间内离开“险境”。通过穿插安全知识与安全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灾难面前的判断、自救、互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上课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安全技能训练,如低血糖、晕厥、人工呼吸、扭伤、止血、包扎等情况的处理。在跑、跳、投等身体素质中,可以设计学生正在“险区”穿行,当学生听到教师紧急哨声,明白有灾情到来,马上有序的越过障碍,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农村中小学还可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品质,如在烈日下、在细雨中、在风雪里培养学生经得住风雨、挫折、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进行中长跑练习时,教师用体育明星作榜样,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使他们充满信心,坚持跑到终点,相信“彩虹总在风雨后,风雨后的阳光更加灿烂”。
三 结语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生命安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生命安全教育的推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同时,生命安全教育也必须渗透和融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实质性的育人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使学校体育具有了新的内涵,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教会学生多种应急、逃生、自救、救人等技能和方法,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生命安全教育广泛地应用于学校体育也会促使人们去反思传统的体育观念和体育实践,从而有可能引发学校体育的新一轮变革。
[1]李晓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发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蒋新捷.每年16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N].中国青年报,2006-03-31(6).
[3]法制网-法制日报.湖南湘乡学生踩踏事件再敲校园安全警钟[EB/OL].http://hi.baidu.com/ezcwuaadouacorr/item/0b528dde6a463e2f38f6f720,2009 -12 -09.
[4]李 勇,高 新.小学体育课中加强安全教育的可行性的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8,29(3):73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