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图书馆服务建设研究回顾与评述
2013-03-27鲍远芳
鲍远芳
(安徽大学,合肥230039)
近十年国内图书馆服务建设研究回顾与评述
鲍远芳
(安徽大学,合肥230039)
文章在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我国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体系的修订以及最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与评述。
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服务建设;图书馆服务理念
近十几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在思想上,以“普遍均等”的原则为指导,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在实际行动上,政府出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标准和建设标准,为图书馆的服务以及硬件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与目标。
1 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研究与回顾
在“普遍均等”原则的指导下,近十几年来,图书馆服务的理念研究更加深入,不断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在新的图书馆服务理论引导下,正在全面推进图书馆服务的公平与开放。
1.1 明确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概念
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讨论中,黄宗忠先生提出“服务说”,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基本层与附加层,从经济学的价值观层面探讨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1]而蒋永福则提出了“权利说”,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针对以上争论,中国图书馆学会也于2008年在重庆年会上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并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服务基本原则。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探讨过程中,各图书馆以及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者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情况合理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1.2 创新图书馆服务
“服务创新首先是服务观念的更新,并由此带动服务管理、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环境的创新,从而达到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2]目前在国内,由于研究的方向各有侧重,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方面逐渐形成了两个方向:一类是以技术为导向的技术类型创新,这类创新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以及数字化存储技术的发展有浓厚兴趣,致力于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引进上述新的技术并进行二次开发创新;第二类是以图书馆个人服务、人文关怀为导向的,在为读者的服务过程中引入新的服务理念。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过程也就是随着新形势发展不断满足客户对服务的新需求的过程。在创新过程中,逐步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一个满意的环境。
另一方面,随着 Web2.0技术以及 Web3.0的发展,信息的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Web 3.0在Web2.0的基础上引入了个性化、智能化以及互动体验的服务方式,是Web2.0的一个提升。新技术从服务内容及服务形式上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产生了影响,但是对于图书馆的服务目的即“为读者服务”并没有任何改变。
1.3 修订图书馆的服务体系
先进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制度设计的基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图书馆的相关服务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体现出对读者应有的人文关怀,导致图书馆的服务没有更深层次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同时,“‘图书馆精神’的实现和落实仅仅靠‘精神说教’式的倡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3]通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相关部门在制定服务制度时逐步考虑到服务体系里的人文特点,制定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的服务制度。图书馆在保证其资源的公共性、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以及资源的开放性等特点的时候,同时尽最大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自由存取。
2 21世纪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观念、意识和信息需求的发展,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一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迅速引起了图书馆学者的广泛关注。
2.1 实践探索
在21世纪前十年中,我国全面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这一时期,图书馆学的研究者一方面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具体技术支持;另外也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目前有广东的“流动图书馆”模式;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苏州的“总分馆模式”等多种服务模式,在现有的体系下,实现了实践创新,在更好地做好图书馆服务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
2.2 理论发展
在上述实践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形势下,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注意。在21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图书馆学界的一些学者提出了把“普遍均等”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得到了相关学者的响应,相关研究迅速开展。在研究过程中又扩展了研究领域,将为全社会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研究目标,同时结合和谐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概念,公共图书馆开始走进了普遍均等服务时代。
3 基于新技术的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阅读形式、读者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了区别于传统纸质阅读的电子阅读形式,各种电子书、PDA、小型笔记本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信息的载体介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读者在享受了这些新技术带来的阅读方便的同时,也使得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心理发生变化。图书馆必须适应读者的这种变化,于服务上向更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1 新技术手段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办馆理念的不断更新,为适应读者服务的需求,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2008年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有专家提出“技术不是最重要的,但技术是最有效的”观点。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东莞图书馆实现“24小时图书馆”概念,实现读者自助服务。同时,通过RFID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智能管理服务。此外,基于Web2.0的技术也在逐渐走向成熟,Web3.0技术也备受关注,是图书馆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3.2 新技术手段便于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资源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逐渐走向信息共享服务,同时重视读者的个性化服务,以读者为服务中心的理念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新技术以及新载体使传统图书馆逐步向数字图书馆演变,依托于网络技术,整合数字资源,便于读者获取,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参考咨询系统有:“清华同方知网”、“CALIS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等。这些参考咨询系统都需要以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搜索技术为技术支撑,以数字资源为基石,通过专业的互动系统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
3.3 网络技术的发展快速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
3.3.1 多种网络接入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需求不断地更新变化,图书馆为了适应读者的要求,必须不断创新。近年来,网络接入的方式越来越多,每个图书馆的接入方式各不相同。整个图书馆服务系统从最初的只有单一的一个运行商,发展到现在多种接入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直接接入图书馆服务系统,也可以通过宽带光纤接入。这就适应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要。
3.3.2 多种信息提供方式
现代传媒技术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文本文献,还能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数字化信息,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提升,满足不同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多种需求。
3.3.3 突破校内传统局域网的限制,延伸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范围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形式,图书馆迅速利用了这一新技术,拓展了信息服务空间,扩大了高校图书馆的局域网利用区域。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VPN虚拟网络,利用现有的公共网络,采用隧道技术与加密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网络互联成一个虚拟的专用网络。不同地区的读者可以方便迅速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样就解决了目前高校的分校区较多,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在高校外,虚拟网内的读者也可以对校内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远程访问,[4]突破了原有的空间限制,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1]黄宗忠.论图书馆核心价值(下)[J].图书馆论坛,2008,(1):1 -3.
[2]詹福瑞.谈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2 -5.
[3]王 梅.理念·权利·制度——论“图书馆精神”的“三剑客”[J].图书馆建设,2008,(4):79 -82,86.
[4]周 群.VPN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0,(3):100 -102.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library service in the past decade in China
BAO Yuan-fang
(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service,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recalls and reviews the concept innovation,service system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in the service work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library services;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services;the concept of library services
G252.8
A
1006-1525(2013)02-0091-03
鲍远芳,女,馆员。
2012-03-04
(编辑:王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