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的途径、机制及规律
2013-03-27马仁杰谢诗艺
马仁杰,谢诗艺,理 文
(安徽大学,合肥230039)
论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的途径、机制及规律
马仁杰,谢诗艺,理 文
(安徽大学,合肥230039)
文章以安徽大学档案馆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为例,结合安徽大学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实际做法,分析了高校档案馆建设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途径、机制及规律。
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安徽大学
档案学是一门集实践性和理论性、综合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学科,建设档案馆教学实习基地意义重大。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既符合档案学自身的属性,又适应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档案馆的服务功能。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不仅是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双修的有效平台,更是高校全方位打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有助于全面培养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锻造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有助于创新高校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制;有助于高校教学部门和高校档案部门优势互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档案工作的良性互动;有助于高校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师理论研究成果与高校档案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高校档案学和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实现高校教师理论研究水平和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安徽大学在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档案馆、校史馆的有利条件,以及管理学院文秘与档案学系相关教师的教学、科研专长,认真研究如何全面培养档案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学校档案馆、校史馆工作人员与档案学专业师生在实际工作中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途径、机制和规律,提高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创新型专业人才。
1 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的途径
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途径,指高校档案馆通过何种方式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采用哪些措施,确立哪些制度,整合哪些资源来确保基地建设的持续性和良性发展。对于各高校档案馆来说,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可以有多种途径,既可以突出基地内部建设,也可以注重寻求外部合作,具体操作应因地制宜。本文结合我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的实际做法,探索、形成了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途径。
1.1 前提基础——高校教学部门与档案部门通力合作,奠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
建设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既可以全面提高高校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又能够促进高校档案馆提高工作效率,缓解业务压力,同时,还可以将高校相关老师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时付诸实践,促进高校相关老师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与档案工作发展的良性循环。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是高校教学部门与高校档案部门相互沟通、有效合作的平台,在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长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实现多赢。
高校教学部门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人才、理论、研究能力的优势,而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建立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活动的场所,保证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有稳定、足够的实习空间,并将教学部门提供的各项支持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双方还应就各自的权利、责任、义务以及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具体任务等进行协商与细化。
值得强调的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教师队伍应由两部分人员构成:一部分是高校档案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理论课教师,另一部分是高校档案馆实习指导教师。高校教学部门与档案部门双方应当研究、探索高校档案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档案馆实习指导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与有效的沟通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校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制。
1.2 过程控制——确保实习工作有效开展,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有效推进
1.2.1 实习基地学生的选拔
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发布招聘公告、自愿报名、组织面试、研究决定等程序遴选出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条件的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在遴选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实践潜力、创新潜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选拔出的基地实习生应按照高校主管部门与高校档案馆的安排,按时到高校档案馆实习基地接受培养。
1.2.2 实习内容与实习进度安排
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应根据各自的工作分工、知识结构与指导能力,结合实习学生的年级、专业、上课时间以及自身特长安排实习进度与实习内容,保证来实习基地学习的学生能够在不影响正常理论课学习的前提下逐渐熟悉工作内容,进而掌握档案工作、编研工作、校史讲解工作和接待工作的基本流程,提高档案管理、档案编研、接待服务、校史讲解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高校档案馆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还应注重学生政治素质、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心理素质、动手能力、编研能力、讲解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培养。
1.2.3 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高校档案馆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实践实习管理规范》和《高校档案馆实习人员基本岗位职责》制定完整、配套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规章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使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工作有章可依,从而增强实习基地学生的岗位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1.2.4 实习基地学生的工作鉴定与工作总结
高校档案馆实习指导老师在指导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业务指导与监管两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习结束后,每位指导老师应及时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工作鉴定与工作总结。
高校档案馆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组织培养基地实习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双向交流,双方就实习工作中的情况与感受进行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是实习过程中产生的误解,也可以通过交流取得谅解,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高校档案馆还可以通过召开实习工作总结会、设立实习基地“优秀实习生”并予以适当奖励等方式方法激励培养基地学生。
1.3 后期提升——加强校际联合,促进高校档案馆实习基地建设的相互借鉴、交流与合作
不同性质的高校,其档案馆藏、人员结构、工作流程甚至管理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这在客观上为高校培养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同一地区的各高校之间、各高校档案馆之间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签订协议、分阶段培养等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良性合作机制。通过培养高校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各高校档案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有效地实现交流、借鉴、合作、共赢的目的,不断完善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通过校际联合、馆际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各高校档案馆可以融合对方长处,完善自身,使得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 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的机制
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的机制,指为完成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培养创新型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人才的目标,包含指导老师、实习学生、高校教学部门、高校档案部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之间互动关系的总和。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组织结构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运行方式、手段、程序和规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机制、基地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
2.1 人才培养机制
2.1.1 人才培养“双导师”机制
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包括有效的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两个方面。双导师制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强调在开放的视野下、开放的环境中开展教育,倡导跨单位、跨领域联合培养学生。它既有传统导师制的优点,又能够较好地适应目前高等教育不断创新的要求。与传统的导师制相比,双导师制通过高校档案馆这一人才培养平台,相互学习、融合与渗透,不仅可以帮助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能力。
我校在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过程中,不断创新高校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探索高校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档案馆实习指导老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与有效沟通方式的基础上,力争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制。目前,我校已有档案学专业硕士生导师8人,档案馆实习指导老师9人,基本上形成了专业导师与实习指导老师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双导师制。
2.1.2 社会需求导向机制
档案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时,必须引入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根据就业市场相关职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学生职前教育,提升学生的应聘能力[1]。高校档案馆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学生的指导:(1)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了解社会对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例如,能够熟练使用相关档案管理软件、办公软件等。(2)提升综合素质。与高校理论课培养模式不同,实习过程中要根据社会需求,注重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3)提升科研能力。在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下,基地实习学生有机会参与相关老师的科研项目,因此,应注重提升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机会参与单位的科研攻关、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等实际工作。高校档案馆还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为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就业参考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地掌握社会对人才市场的就业需求,进而有的放矢地培养自身能力。
2.2 内部运行及管理机制
2.2.1 高校教学单位和高校档案馆长期合作、有效共建机制
高校教学单位和高校档案馆长期合作、有效共建机制是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保障。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得到高校相关院(系)的支持,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实现基地实习学生的选拔、师资队伍的配备、整合,同时,高校相关院(系)也需要优质的学生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步提高。具体来说,高校相关院(系)应积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加强专业教师与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协作、配合,主动提供相关院(系)专业的教学计划、任务和教学实践要求,争取与高校档案馆就培养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实习目标达成一致。而高校档案馆也应积极协助、配合高校相关院(系),落实实习指导任务,从而建立起高校教学单位和高校档案馆长期合作、有效共建机制,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2.2.2 人才培养与档案工作良性互动机制
在高校人才培养与档案工作中,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与高校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师,通过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这一有效途径,既可以充分发挥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系统的优势,又可以充分发挥档案馆工作人员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档案工作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
2.2.3 评价、监督、保障机制
建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评价、监督、保障机制,是为了使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规范化、常规化和制度化。高校档案馆应当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运行状况、实习学生的实习报告、指导老师的实习鉴定以及与其它同等类型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之间的横向比较等方面对基地建设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职责履行情况、实习学生的工作态度、实习进度与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监督,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组织、规章制度以及有效的经费投入、师资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保障机制。
3 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的规律
3.1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锻造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初衷和落脚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新时期的创新型人才要全面发展,既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又要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档案学专业学生为例,合格的档案学专业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现代信息素养,更要有从事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等。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旨在为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平台,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步提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而且是所有实习基地最突出的特征和优势。高校档案馆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要坚持这一基本做法。高校档案馆在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既要将既有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工作,接受实践检验,也要在高校档案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升华成理论,丰富档案学学科内容,完善档案学学科体系。对于高校档案学专业和相关专业老师取得的一些具有原创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应及时应用到高校档案工作的实践中去,以检验、丰富、完善其理论,时刻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现高校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和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良性循环。
3.3 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培养模式,以合适的培养模式为灵魂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习基地建设的灵魂。对于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来说,“双导师制”固然是目前较为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一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甚至是探索出新的培养模式。
就“双导师制”而言,也不是千篇一律。档案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理论课老师与档案馆实习指导老师要就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与有效的沟通方式等方面进行细化地探索与分工,双方需经常地沟通、交流,共同调整指导学生的培养方案,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各高校档案馆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自身情况具体分析,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3.4 注重人才的优质培养和基地的有效运行,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2]。高校档案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机制包括人才培养机制、基地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两个方面。前者为实现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机制的核心内容,后者为保证根本目的的实现,是机制的保障条件。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既要注重人才的优质培养,更要保证基地的有效运行,才能使实习基地逐渐接近自适应系统,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化目标。
3.5 加强高校教学单位和高校档案馆之间以及各高校之间、档案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有效的外部力量为支撑
高校档案馆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是一个多方交流与合作的过程,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外部力量。加强高校教学单位和高校档案馆之间以及各高校之间、档案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教学部门与高校档案馆之间要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同一地区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高校要就建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进行经验交流,互通有无;(3)同一地区不同高校档案馆之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就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共同目的达成协议,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通力合作。
[1]周红康.双导师制: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J].江苏高教,2006,(5).
[2]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9349.htm,2012 -11 -30.
[3]张振刚.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On the channels,mechanisms and law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ship bases for turning out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in higher institution
MA Ren-jie,XIE Shi-yi,LI Wen
(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Taking Anhu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mak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ases for the students'fieldwork of archives major in the university,expounds the channels,mechanisms,and laws in turning out new-type,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for archives major and other relating majors on the practice bases of higher institutions.
university archive;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practice base;Anhui University
G270
A
1006-1525(2013)02-0082-04
安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201183),安徽大学重点专业建设子项目,安徽大学首批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培育基金项目(SKJQ005)。
马仁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12-06
(编辑:朱爱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