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文本—思想—实践”的梯度解读“课程基本理念”
——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为例
2013-03-27戴敖锁
戴敖锁
(江苏省大港中学, 江苏 镇江 212028)
循着“文本—思想—实践”的梯度解读“课程基本理念”
——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为例
戴敖锁
(江苏省大港中学, 江苏 镇江 212028)
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为例,从文本内涵、彰显思想、实践指导等三个梯度对“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解读。首先揭示其文本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发现“有用”和“开放”是其两大内涵,两者互为“以生为本”核心思想的表里,两者是目标和途径的关系;其次在教育思想层面解读,发现其映照着“生活教育”与“生命教育”、“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价值;最后指向教育实践解读,发现其蕴含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导向、以基于“问题”的生活化、乡土化地理案例为主要载体、以“自主+合作式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体系。
课程基本理念;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如何全面深入地解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中小学一线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它事关新课程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笔者认为,对“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深入的解读,应该包含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对其进行文本解读,揭示其内涵及其内在关系;第二梯度是上溯其映照的教育思想;第三梯度是以教学实践为依归,解读其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为什么要如此解读呢?因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学科特色和教学实际制定出来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的方针与原则,它上承教育思想,下启教育实践。这样的解读使其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具有更清晰的顶层思想教化和可操作的实践指导。下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为例,从文本内涵及其内在关系、映照的教育思想、蕴含的实践指导价值三个梯度,对“课程基本理念”进行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如下:
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下文简称“理念一”)
2.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下文简称“理念二”)
3.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下文简称“理念三”)
一、“课程基本理念”的文本解读
1.“课程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
内涵一:“有用”。“理念一”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二”强调“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字面上看,“有用”是两个理念共有的核心词;从理念提出的背景来理解,它是对“学习地理无用”的回击,是对“无用地理”改造的呐喊。“理念一”对“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具体阐述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与生活相关地理内容的选择,确保地理“有用”;其次是以解决生活化地理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实现地理“有用”,最后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价值层面,升华地理“有用”。“理念二”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具体阐述,着重强调了“有用”的终身发展性,即关注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尤其强调了“地理视角、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素养”等。一言蔽之,“有用”的地理应该立足学生当下生活,关心学生未来发展,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和幸福感。很显然,“有用”对这两个理念具有本质上的高度概括,应是课程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
内涵二:“开放”。“理念三”强调“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并从地理课程的教育价值、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开放”地理课程的建构。开放的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排斥其它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如审美的培养、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塑造等,突显了地理课程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是个多元化的开放体系。课程内容的开发,“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体现了地理课程内容及其形态的开放。课程的学习,“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学习方式的兼容并包与开放。很显然,“开放”是“理念三”的核心所在,也属于课程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
2.“课程基本理念”的内在关系
“理念一”与“理念二”互为“以生为本”这一课改核心思想的表里。“理念一”将地理学习指向学生的生活所需,“理念二”将地理学习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两个指向都是针对学生这一主体,体现了“以生为本”。“理念一”指向学生外在的生活状态,是地理课程“以生为本”之表,“理念二”指向学生内在的自我发展,是地理课程“以生为本”之里。指向人的外在生活状态的地理才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真正所需的地理,才是真正蕴含着终身发展能力的地理。地理学科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必须将蕴含着发展能力与知识的地理传授给学生,而这种能力与知识不能是干瘪的,必然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蕴含着发展能力与知识的地理必须生活化,必须构建其与学习者之间的生命的意义。
课程基本理念的两大内涵“有用”与“开放”是目标与途径的关系。要学习“有用”的地理就必须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只有构建“开放”的地理,才能将地理从封闭的应试教育的空间中拯救出来,让地理课程的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走向课外的自然与社会,才能使得地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地理中学习到终身发展所需的能提升生活品味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实现地理的“有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映照的教育思想
1.彰显了“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教育思想
“理念一”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学习途径、学习目的等方面阐述了地理学习的“生活性”,强调选择与生活密切的课程内容,采用基于生活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为学习目的。它明确地理教育不仅要联系生活,还要注重其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强调生活本身的发展性和教育性。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与价值观将“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1]“生活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表现与形式”,[2]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为课程学习目的的基本理念,必将促使地理教育成为生命教育的存在形式与实践。对地理野外生存技能的重视、与自然的亲近、对生命及其生存质量的关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建构都将成为地理教育的应有之意。这将使文本的地理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呈现出生命活力;这将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积极的人生观等;这将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合作,最终成为一个有生命宽度与深度的现代公民。“理念二”强调地理学习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这意味着现在的地理教育,要与学生一生的生活共始终,不能割裂当下地理教育与学生未来生活的联系。这将推动地理教育以发展学生未来幸福生活所需的能力为核心,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功利的倾向,重视基本地理素养的养成,为学生幸福的生命历程奠基。很显然,基本理念彰显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思想,同时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的色彩与张力。
2.彰显了“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欧洲终身学习创协(European Lifelong Learning Initiative)认为:“终身学习是人类潜能的发展,透过一个持续不断的支持过程,以激励并使个体能够获得生命全程需要的所有知识、价值、技巧与了解,并在所有角色扮演、各种情形与环境中,具备自信心、创造力与喜悦以应用这些能力。”[3]“理念二”是地理教育对终身教育思想最为直接的积极响应,让当下的地理教育教学为以后学生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做准备。在此思想指导下,该理念强调“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基本的现代公民素养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理念三”强调“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这将促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衔接,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有效的整合;同时这将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获得生命全程需要的所有知识、价值、技巧与了解”、“并在所有角色扮演、各种情形与环境中,具备自信心、创造力与喜悦以应用这些能力”,[4]为以后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理念”蕴含的教育实践价值
满足学生学习“有用”地理诉求的,映照着“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思想的课程基本理念,也蕴含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导向、以基于“问题”的生活化、乡土化地理案例为主要载体、以“自主+合作式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它为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对当下地理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导向
“理念一”指向教育实践领域,就是要求地理教育教学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促使学生学会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理念二”指向教育实践领域,就是要求地理教育教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把这两点概括起来讲,就是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导向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塑造学生科学、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着眼点与着力点,选择生活中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欣赏地理景观的习惯与能力,以及善于从地理的视角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基于“问题”的生活化、乡土化地理案例为主要载体
基本理念倡导“有用”、“开放”,而“有用”的地理课程要求地理教育教学“基于生活,为了生活”,“开放”的地理课程要求将学生从书本世界带进现实的生活和乡土世界。如何有效地将“生活化”和“乡土化”的地理纳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基本理念中都有一定的回答。“理念一”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理念二”中“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都暗示着基于“问题”的生活化、乡土化地理案例是有效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有用”的地理,必然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地理。扎根于现实生活和乡土的地理案例,必然以问题为中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伴随着问题的发现,学生的创新活动将由此开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地理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推断,并主动地建构对外部地理信息的解释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发展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3.以“自主+合作式探究问题”为主要教学方式
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倡导的“生活化”,将地理教育教学指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生活的乡土。学生在对自我生活和家乡关注的浓浓情愫中进行学习,将充满兴趣,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这种兴趣与动机将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予有力的思想支撑。地理事象往往比较复杂,其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往往不是一个学生所能完成的,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合作,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习得技能、培养能力。自主+合作式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是非常具有终身性价值的学习手段与生活方式。
[1]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杜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3][4] 维基百科.终身学习[EB/OL].[2013-4-1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5%82%E8%BA%AB %E5%AD%B8%E7%BF%92#cite_note-5.
(责任编校:朱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