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实证分析*

2013-03-27庄西真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23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意识大学生

● 井 莹 庄西真

随着高校扩招,人才市场趋于饱和,就业性别歧视的案例不断增加。为掌握地方院校90后女大学生就业意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江苏常州市内部分高校在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观数据,探索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规律和特点,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常州市内随机抽取部分高校的在校本科女生,包括文史、经管、艺术、理工类学生为调查对象。本次问卷共发放350份,回收348份,其中有效问卷343份,有效率达98.6%。

二、90后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数据统计分析

(一)对就业地区的期望具有鲜明的城市化倾向

根据调查结果,41.9%的女大学生向往去大城市就业,36.2%的女大学生期望去中等城市就业,21%的女大学生则想去父母家所在地就业,仅有0.9%的女大学生想去落后地区就业。繁华大都市吸引了绝大多数女大学生的眼球,在这些地方工作是她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但这种想法也增长了就业的竞争压力,成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因素之一。

(二)对工资的期望比较理性

调查结果显示,37.3%的女大学生对工资的期望是2500以上,41.7%的女生选择2000-2500元,13.1%的女生选择1500-2000元,仅有2.3%的女生期望值是1000元以下。这表明,女大学生对薪酬有她们自己的认知,即“多劳多得”,她们渴望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报酬。

(三)对就业单位的期望比较分散

在对就业单位的期望方面,15.3%的女大学生选择政府机关,17.2%的女大学生选择国营企业,22.1%的女大学生选择外资企业,15.5%的学生选择事业单位,还有9.2%的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从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在就业单位方面预期选择比较多样化。

(四)普遍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

调查发现,15.7%的女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72.9%的女生认为就业形势有点严峻,但努力一下也有希望,只有11.4%的女生认为就业形势挺好的,很好找工作。可见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为需要通过努力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五)对用人单位的性别要求感受不明显

在涉及到用人单位对性别要求的问题上,7.9%女大学生觉得60%以上的单位对性别有要求,43.4%女大学生觉得20%-40%的单位对性别有要求,31.8%女生觉得40%-60%的单位对性别有要求,16.9%女生觉得只有20%以下的单位对性别有要求,这说明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已经可以感受到用人单位对性别的要求,招聘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三、90后女大学生就业意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90后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论证,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女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增强,但自身定位过高,不利于有效择业

在被问到是否参加社会实践时,74.9%的女大学生选择偶尔参加,仅7.0%的女生从未参加,说明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已有意识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为今后工作做准备。但就业主体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却导致女大学生对自身定位过高。部分女大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热门职业”,她们的就业期望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部分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就业性别歧视缺乏准确辨识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就业性别歧视表现得过于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和对就业性别歧视的辨识度不高。90后女大学生受年龄与阅历的局限,对社会了解不够全面,对影响就业的因素更是知之甚少,当遭遇就业歧视时,一些女生根本无法意识到来自用人单位的歧视,而是将不被录用的根源归结于自身的不优秀,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

(三)女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和了解程度不高,就业竞争力明显不强

调查发现,有高达69.4%的女生目前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爱,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相应不高。毕业生专业知识的深厚与否决定了其被用人单位聘用的概率以及今后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女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表浅认知是导致其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之一。

(四)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当遭遇就业歧视时易受外界诱惑影响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大众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一直是“贤妻良母”、“家中人”,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男性及家庭产生依赖思想,特别是当就业过程中遭遇到性别歧视,无法顺利就业时,为逃避就业压力,很多女大学生将考研作为出路,还有部分女生为了达到就业目的早早交上男朋友,以便毕业后能捆绑式就业,甚至一部分女生产生了“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在选择男朋友时只看重其经济实力和家庭条件,出现了很多带有功利性的爱情,导致其恋爱婚姻观发生扭曲,为她们今后的婚姻生活埋下苦果。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就业的宣传氛围,加大媒体正面宣传力度

通过大众传媒,增强就业意识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就业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开展舆论监督,坚决批评各种就业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大学生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就业意识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

另一方面,加大网上宣传和管理的力度,搭建助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网络服务平台,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就业信息,优化女大学生就业环境,加强“职业女性”、“成功女性”、“女性优势”等性别文化的宣传,以近年来社会上所涌现的杰出女性代表为表率,宣传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增强女大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女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为女大学生顺利择业、优质就业营造更为有利的宣传氛围。

(二)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开展就业指导

高校要充分考虑女性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因材施教,开设的课程、选择的科目更有弹性,方便学生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要根据社会需要,注重女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制定规范性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畅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渠道,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2]同时,高校还应对女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辅导,如职业规划、择业观、就业能力准备等,从而帮助女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独立意识,拓展自己的就业领域。

(三)引导女大学生确立正确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女大学生将自己摆在与男性同等的地位,认为男性能胜任的工作自己能做得更好,表明其就业观念的进步,但如果一味强调“高职位”、“高收入”,只愿意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则会造成其就业困难,影响优质就业。因此,女大学生要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消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和虚荣心理,要认识到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降低就业期望值,将眼光放长远,适时面向基层,不要幻想一步登天,切忌盲目攀比、随大流,过分追求热门职业和高薪岗位,而是要有意识地通过人才市场、网络媒体等途径主动了解就业信息,积极主动地与用人单位联系,学会推销自己。

[1]黑龙江省妇联.黑龙江省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J].中国妇运,2006,(5).

[2]宋洁.90后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分析——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意识大学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