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髓
2013-03-27陈澄
陈 澄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髓
陈 澄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的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同年9月,初中新课程首先在27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有47万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程。至2003年秋,实验区已扩大到1642个,参加实验的学生约350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47%左右。2004年,新课程实质上已经进入推广阶段。2005年,全国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外,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已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
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紧随义务教育之后。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内的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04年秋,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区全面开展,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13%。2005年秋,实验范围扩大到江苏省,福建省也开始积极地筹备新课程实验工作。2006年又有浙江、安徽、福建、辽宁、天津等省市正式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到2008年,全国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外,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
新课程有一些新的课程基本理念,如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强调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则是要体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高度统一,设置了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构成的课程框架。共同必修课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七个模块组成。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凸显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课程改革相比,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持续时间也将很长。同时,这场改革势必波及我国教育的其他领域,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高等师范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由于我国目前基础地理教育的师资绝大部分来源于高等师范院校,在职师资培训任务也大多由高等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承担,因而,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地理院系的师生来说,认识、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髓,了解新课程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框架结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法等,实乃当务之急。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陈澄教授主编的《新编地理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