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胸腔积液73例治疗分析
2013-03-27张志忠
张志忠
胸腔积液是指由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胸腔积液。出现胸腔积液时常伴有胸痛和发热情况,此时如不采取相应措施,随着积液量增多,两层胸膜隔开,不再随呼吸摩擦,胸痛亦渐缓解,但呼吸困难亦渐加剧;当出现大量积液时纵膈脏器受压,导致心悸及呼吸困难更加明显,甚至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危害[1]。由于心源性胸腔积液出现初期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仅为胸腔积液,则常会造成误诊[2]。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笔者对73例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73 例(男41 例,女32 例),年龄42~84 岁,平均(62.1±7.4)岁。冠心病27 例,风湿性心脏病19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 例,扩张型心脏病8 例,甲亢性心脏病3 例。诊断依据:典型的心力衰竭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CVP等检查有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依据,胸腔积液为漏出液。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闷、心悸和阵发性呼吸困难。其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14 例,发绀31 例,肺部湿 啰音26 例,心界扩大20 例,心律失常37 例,病理性杂音10 例。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经胸部X线透视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心脏增大,其中上腔静脉增宽21 例,间质性肺水肿16例,肺泡性肺水肿15 例。B超检查发现患者双侧胸腔积液患者49 例(67.1%),且右侧积液量大于左侧;右侧胸腔积液患者15例( 20.5%),左侧胸腔积液患者9 例( 12.3%);大量积液6 例(8.2%),中量积液40 例(54.8%),少量积液27 例(37.0%)。
2.2 心电图检查 心律失常65 例,其中室性期前收缩18例,房性期前收缩27 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房室传导阻滞22例、左心室肥大伴劳损14 例,ST-T改变9 例,束支传导阻滞7 例。
2.3 胸腔积液检查 73 例患者中,36 例进行胸腔穿刺液检查作生化和常规检查,穿刺液呈淡黄色。结果发现,漏出液24 例(66.7%),渗出液12 例(33.3%)。37 例因胸腔积液较少或应用利尿剂治疗后胸腔积液明显吸收,而未能抽取胸腔积液。
2.4 药物治疗 患者均给予足疗程的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治疗,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措施。治疗4~5 周后,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临床症状如胸闷、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肺部湿 啰音肺及下肢水肿等明显改善。出院1 个月后进行胸腔积液片和B超复查,有11 例复发(17.8%),经再次抗心衰药物治疗后,胸腔积液消失。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胸膜腔内有3~15 mL液体,有利于在人体呼吸运动中起润滑作用。正常人体在24 h内可以产生500~1000 mL的液体,但由于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的吸收,使多余的液体被淋巴系统回收,经循环,最终回到血液中去,也就是说胸膜腔内的液体是处于滤过与吸收的动态平衡中的。但是当人体发生全身或局部病变时,有可能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生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从而导致胸腔积液的产生,危害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胸腔积液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涉及人体的多个系统。对于胸腔积液不能只作为胸腔疾病来考虑,而应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心脏情况,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应更加注意[3]。心源性胸腔积液常会被误诊,有学者认为,在诊断过程中如患者有心脏病史,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者在夜间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平卧或夜间卧位时咳嗽加重等症状时需要考虑为心源性胸腔积液。同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亦值得进一步考虑:患者的胸腔积液与其心脏扩大并存;患者的胸腔积液以右侧为多;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没有任何效果的,而经过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等治疗方式有效;患者没有出现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等感染中毒症状。
目前临床上对于心源性胸腔积液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和抽胸腔积液等。但是常发生随着心力衰竭的复发而导致胸腔积液的复发,由此控制患者心力衰竭的复发是避免心源性胸腔积液复发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心源性胸腔积液多为双侧,胸腔积液量以少量多见,多数呈漏出液,经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
[1]马丽华,李净,李婷.肺穿针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病因的诊断价[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4):280.
[2]杜春苑,闫俊萍,石茹.老年心源性胸腔积液29 例误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4):232.
[3]徐淑晖,刘雅.老年人心源性胸腔积液17 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3,1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