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78例临床救治分析
2013-03-27侯冬梅
侯冬梅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多系统速发变态反应,一般通过I型变态反应机制诱发。部分通过其他免疫学机制诱发。患者在暴露于变应原的环境下,可迅速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哮喘、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窒息、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意识丧失、休克甚至死亡。过敏性休克可在几分钟之内从最初轻微的皮肤症状迅速发展至死亡[1]。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积极防范亦是减少发病的保证。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2年10月救治的78 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情况及发病诱因,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 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男45 例,女33 例,年龄15~81 岁。食物因素21 例,食物分别为:螃蟹5 例;虾3 例;巴鱼3 例;茧蛹2 例;羊肉1 例;鸭血1 例;甲鱼1 例;蘑菇1 例;面粉1 例;李子1 例;芒果1 例;哈密瓜1 例。
药物因素19 例,药物分别为:静脉药13 例(头孢哌酮3 例;头孢曲松3 例;应用泛影葡胺造影1 例;左氧氟沙星1 例,磷霉素钠1 例,青霉素1 例;葛根素1 例;参麦1 例;破伤风针脱敏治疗1 例);口服药5 例(拜复乐2 例;阿莫西林2 例;罗红霉素1 例);局麻用利多卡因1 例。物理因素2 例,皆为冷空气过敏。动物因素30 例,蜂螫伤29 例,蚂蚁咬伤1 例。植物因素2 例,1 例在公园闻到浓重的槐花香后出现休克、尿失禁;1 例因美容口服一小勺槐花花粉后出现休克。局部接触1 例:为预防蚊虫叮咬,全身外用风油精后出现过敏性休克。有3 例原因不明。
1.2 科室分布 内科急诊69 例(药物因素中1 例在外院拔牙用利多卡因局麻,3 例在外院用抗生素,1 例在急诊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5 例院外口服药物。经抢救后病情略平稳,收入皮肤病房26 例),外科急诊1 例,感染科1 例,呼吸科1 例,神经科1例,循环科1 例,CT室1 例(抢救后收入皮肤病房),脑外科1 例,普外科1 例,眼科1 例。
1.3 基础疾病 合并基础疾病34 例,其中单纯糖尿病5例,单纯冠心病3 例,单纯高血压病8 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 例,胃溃疡1 例,青光眼1 例,肺心病2例,脑梗死1 例,脑外伤1 例,阑尾炎1 例。
1.4 临床表现 患者接触抗原性物质5~60 min内发生休克66 例,1~24 h的12 例,有1 例在早期抢救治疗后休克纠正,症状好转,但过7 h后再次出现休克。临床表现可分为:(1)呼吸系统:68 例患者感到不同程度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发绀、濒死感,部分患者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 音。(2)循环系统:69 例患者表现为颜面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凉,脉搏细弱,心跳快,78 例患者血压皆下降,其中3 例甚至血压测不到。(3)中枢神经系统:3 例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抽搐、大小便失禁。8 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晕厥。(4)其他:78 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出现广泛荨麻疹62 例、周身弥漫性潮红10 例、仅颜面潮红6 例。11 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6 例出现腹泻,1 例发生剧烈腹痛、频繁腹泻。
1.5 抢救方法 主要包括:(1)去除过敏原。立即停止接触并移开可疑的过敏原或致敏药物。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出现,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继续置换上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入。蜂螫伤检查是否有毒刺残留在皮肤内,如有则用镊子拔出,再用吸引器将毒汁吸出。(2)置患者于平卧位、给氧,同时要保持静脉通畅,必要时可开通两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3)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所有患者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成人0.3~0.5 mg/次,皮下或肌内注射,根据病情5~15 min后可重复应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成人5~10 mg/次,肌内注射,静脉通道建立后可予生理盐水250 mL+甲强龙40 mg静脉滴注,如症状缓解不显著,可再加用上述甲强龙治疗。(4)其他抗休克及抗过敏治疗。经肾上腺素等处理后血压回升缓慢或不稳者,可给予多巴胺5~10 μg/(kg·min)缓慢静脉滴注维持,并输液扩容。其他抗过敏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10 mg立即肌内注射,钙剂酌情应用等。如能口服可予氯雷他定片脱敏。(5)一般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血压及尿量的变化,同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注意兼顾系统性疾病的诊治。如合并糖尿病需及早查指尖血糖,给予相应的治疗。合并冠心病需注意心电图变化,可请循环医生会诊协助抢救。注意防治激素副作用,可加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合并感染的加用不易致敏的抗菌药物。
2 结果
78 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急诊抢救患者留观24 h后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于2~14 d出院。其中1 例全身外用风油精的患者出现双相型过敏性休克,即在早期症状消失后约7 h再次出现休克,但经过再次抢救治疗后好转。其他科室的患者在3~10 h抢救成功。
3 讨论
过敏性休克是IgE介导的对变应原的全身性反应。当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后,激发机体产生IgE。IgE则结合于组织的肥大细胞与血液嗜碱性粒细胞的受体上。当变应原再次进入后,则与IgE发生特异性结合,结合的复合物促使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缓激肽、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等,它们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入组织间隙[2]。这些组织和器官的改变可导致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血管扩张甚至心肌损伤等,是患者憋气、心悸、血压下降以及皮疹等临床表现的基础。
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关键药物。肾上腺素作为首选药,可反复使用,剂量因人而异。肾上腺素是α和β受体激动剂,具有兴奋心脏、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因此能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出现的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危急症状[3]。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也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重要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特性,可减少炎症周围的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血管扩张,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吞噬作用;减少前列腺素和相关物质的产生,使血中嗜酸性细胞减少,抑制嗜酸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从而改善病情[4]。
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通道的及时建立、系统性疾病的兼顾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必要保障。尽量勿再接触过敏原是防止再次发病的前提。常见过敏原有药物、食物、动物、植物、局部接触等因素。药物因素中特别是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及生物制品。过敏性休克的特异性病因诊断对本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进行过敏原检测应该休克解除后;多停用抗休克及抗过敏药物后[5]。教育患者勿食已知过敏的食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勿再应用已知过敏的药物;避免在医院外注射用药;门诊注射药物后在医院停留30 min。病情平稳后可完善血嗜酸细胞、IgE、补体等化验,如明显异常可予卡ww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等调节免疫治疗。
过敏性休克危险人群的自救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因为过敏性休克发作时多数患者远离医院。其病情发展迅速,可在数分钟之内死亡。教育患者在第一时间如何自救很重要。因此给有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人群配备随身携带的肾上腺素药物及注射装置、抗组胺药物、激素等,并教会其如何使用。过敏性休克的危险人群包括有严重过敏反应发作病史者、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哮喘合并食物过敏、严重哮喘、蜂毒过敏及正在接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哮喘患者[6]。
4 结论
过敏性休克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正确诊断、快速施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各科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其抢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教育易患人群注意防范及掌握出现过敏反应的自救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1]Kemp SF,Lockey RF,Simons FE,et al.Epinephrine:the drug of choice for anaphylaxis—A statement of the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J].WAO Journal,2008,1(7 Suppl):S 18-S 26.
[2]美国心脏学会.2005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J].Circulation,2005,112:143-145.
[3]王栋,王淑霞.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6):67-68.
[4]杨从荣,周咏梅,徐涛.甲泼尼龙的临床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3):61-64.
[5]李利华.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9):17-19.
[6]尹佳.中国一线临床医生面临的新挑战:过敏性休克[J].中国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3(1):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