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政党在网络空间的媒介交流能力

2013-03-27薛小荣

党政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主客体虚拟空间网民

○薛小荣 陆 旸

网络虚拟空间作为执政党开展党的工作的新领域,对执政党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即,作为执政党在网络空间的组织形式的网络党组织只有具备娴熟的媒介交流能力,才能吸引、说服、团结广大网民,才能扩大执政党在网络虚拟空间的思想影响力。

一、增加网络党组织媒介交流能力的意义

网络虚拟空间作为执政党开展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阈,其特殊性就在于由信息网络技术的开放性而带来的信息获取、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教育环境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要求网络党组织必须具备适应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媒介交流能力。可以说,提升网络党组织的媒介交流能力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深刻转变。

1.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改变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信息的单一组织传递渠道,形成了组织与个体共享信息的新局面。无论是现实物理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网络虚拟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可以说,谁掌握了教育信息,谁就能占据主动。在现实物理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信息资源主要是通过科层制的组织渠道进行单向度的传播。在这一传播渠道中,信息呈现出自上而下的传递模式。即,上级组织是下级组织和成员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下级组织和成员在信息获取方面表现出对上级组织强烈的依附性。但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的迅速普及与广泛运用,强烈而坚定地改变了个体获取信息的方式。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使得每个人都可能在成为信息源点的同时,又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摄取。可以说,网络虚拟空间带给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影响就是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方式,使现实组织体制内处于信息传递末端的组织和成员对信息传递上端的组织的依附性,一变而为组织和成员通过网络信息的迅捷传递,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组织与个体共享信息的新局面。

2.主客体关系的转变,改变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主客体身份的确定性,增强了虚拟环境中主客体身份的模糊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构成,主要取决于环境和角色两个方面的因素。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关系的形成建立在固定封闭的物理环境中,即组织环境和固定明确的主客体身份的基础上的。这两个基础因素使得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了明确的主题、固定的内容和确定的对象,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强烈的目标针对性和有效的身体控制性。但是,网络虚拟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则由于信息网络的开放性特征而使主客体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主题和角色的模糊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模糊性主要是由开放的网络环境和流动的网民决定的。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固定封闭的物理环境相比,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场阈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平台进行的。这些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特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难形成一个固定封闭的教育主题。同时,网络平台进出的匿名性与自由性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教育对象群体。可以说,网络虚拟空间的形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失去了得以强制推行的组织环境,面临着环境的开放性和角色身份的模糊性的新情况、新问题。

3.思想教育环境的转变,改变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身体在场的潜性要求,形成了虚拟环境中的身心分离的伦理规范。现实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组织系统内部的规范要求,即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组织成员必须身体在场。这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维系的主要原因。由此决定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规范就是突出强调组织成员个体数量的硬性要求,而对组织成员接受教育的效果则表现出弱要求的软性特征。网络虚拟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而形成了新的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自主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交互性;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性。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改变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有定性而无定量的评判标准,具有了明确而简单的定性定量评定标准。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吸引的网民数量。吸引的网民越多,引起的关注越多,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越有效。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变,突破了现实环境下身体在场的硬性要求,形成了虚拟环境中身心分离的新规范。

二、把握网络党组织媒介交流能力的内涵

媒介交流能力作为一个系统概念,包含了思维、语言、情感、形式等诸多内在要素。要着力提升网络党组织的媒介交流能力,必须准确把握这一能力构成要素的主要特征与精神特质。

1.思维观念。思维观念是能力的核心要素和精神反映。具体来说,思维观念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的世界观。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如何看待教育客体的问题。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的关系是由组织体系内部的上下等级关系所确定,上级组织拥有信息的主导权和实施组织压力的制度优势,下级组织和成员一般是作为信息单向传递的末端接收者,上下级关系表现为强烈的依附性特征。在网络虚拟空间领域,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思维观念由于网络技术的社会性特征而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技术的开放性打破了现实物理环境中组织结构的封闭性,使得组织成员的交流不仅在组织内部得以突破自身范围的界限,而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组织成员与非组织成员的内外交流。

同时,网络技术的节点生存特点,又打破了现实物理环境中组织成员作为组织系统内部构成单元的性质,使得组织成员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又都能够成为新的信息源点和组织源点。由此导致在网络虚拟空间领域主客体关系剧烈变化。因此,要提升网络党组织的媒介交流能力,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变化,树立一种新的思维体系和价值体系。

2.语体符号。语体符号既是思维观念的语言形式反映,同时又作用于思维观念,形成固化而稳定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增强组织团结,提高组织执行力的宣传灌输活动而实施的。因此,“宣传体”成为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语言形式。这一语言形式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作为理性尚未觉醒的对象来对待,由此表现出重等级、重权威的强势语言形式和风格。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语体风格主要是由网络的娱乐性特征决定的。对于大多数上网的人群来说,寻求网上娱乐是网上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由此使得网络空间领域呈现出泛娱乐化的倾向,最强烈而深刻地塑造了网络独有的“娱乐体”语言。网络“娱乐体”以其诙谐幽默、奇幻出位、多变速成、吸引眼球的语言风格隐含着深刻的社会心理需求,即打破常规、藐视权威、张扬自我、崇尚平等。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态度,真正在融入网络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吸引和团结网民来扩大执政党的思想影响力。

3.情感情绪。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目标的活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情绪,以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情感共鸣。影响主客体情感共鸣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利益诉求的一致性,这是情感共鸣的物质条件;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情感需求的共通性,这是情感共鸣的心理因素;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环境塑造的同一性,这是情感共鸣的氛围因素。一般来说,热烈激昂的氛围往往比较容易使主客体之间达成情感共鸣。就现实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客体的情感共鸣主要是以身体在场的面对面为中介形式达到的。这对教育主体的人格魅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在网络虚拟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开放性的散点分布的网络民众中进行的,要想达到主客体的情感共鸣,更多地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意见表达来实现的。因此,塑造意见领袖型的网络党组织就成为沟通主客体情感的重要途径。

4.形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何种形式方法实质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媒介交流能力思维方式的实践表征。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信息获取方式的深刻变革,强有力地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在网络虚拟空间领域真正构建起了主客体之间的平等交流关系。由此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必须采取符合网络成员平等价值需求的形式载体。可以说,网络虚拟空间的开放性、交互性与自由流动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作为平等的交流对象,采取对话、沟通、倾听和互动的方式方法,真正与交流对象建立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情感共鸣与价值默契。

三、提升网络党组织媒介交流能力的途径

信息网络技术深刻的社会变革性,要求网络党组织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媒介交流能力。具体来说,提升网络党组织媒介交流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树立平等的交流态度。网络党组织应该树立平等、开放、包容的态度。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从网络自媒体的本质来看,网络改变了受众和媒介的关系,完全打破了两者之间的区隔。以博客、维基等新形态为代表的信息交互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作为个体的受众已不仅是被动享受媒介提供传播内容的接受者,更是传媒资源和内容的提供者、制造者和传播者。可以说,传播者和受众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共享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没有对网络自媒体这一平等性质的深刻洞识,就不可能进行有效沟通。二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场阈来看,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各大网站并不强求网民在发表意见时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和明确的身份认证。因此无论是谁,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政治背景,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展开讨论、表达意见。这种意见主体的自由分散性,使得网络党组织必须以平等的态度作为双方对话交流的基石。否则,只会让人敬而远之,双方既不能接触,更何谈有效沟通。

2.掌握恰当的交流语言。语言是思维的体现。只有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新语言,才能被网民所接受。一般来说,网络语言具备“短、平、快”等特点,富有创造性,娱乐性强。造成这一特点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网络信息流通具有“瞬时性”特征。海量信息迅捷涌入,往往会不断掩盖旧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鸿篇巨制往往不能追踪时效,吸引眼球。二是网络具有“娱乐性”特征。对于很多网民来说,上网的需求很多,但是娱乐仍然是主要目的。三是网络具有“个性化”特征。网民的多元化分布,使主体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正是这种个性化特点,使得网络变得愈来愈精彩。可以说,网络语言“减少语言形式和表征反思,抽象、发展、矛盾的符号;用形象取代概念。这种语言否定或者吞没超越性术语,它不探究而只是确认真理和谬误,并把它们强加于人”。因此,网络党组织要想创造出一种喜闻乐见,适应网络生存环境,为广大网民所接受的语言形式,必须突出语言的“精、实、平、快”等特点。具体来说,语言的“精”,即是指表达要言简意赅,直指本意;语言的“实”,即是指说话要言之有物,不要虚言粉饰;语言的“平”,即是指要大众化的“土气”,不要官僚化的“官气”;语言的“快”,即是指针对形势变化要快捷,不要犹豫迟钝丧失时机。

3.饱含丰富的交流情感。在网络虚拟空间领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重真挚感情的投入。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虚拟空间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它是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条件下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和延伸。正如弗里德曼所描述的:“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陌生人建筑我们的房子;陌生人用我们的钱进行投资。打开收音机、电视或报纸,陌生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如果我们得病住进医院,陌生人切开我们的身体、清洗我们、护理我们、杀死我们或治愈我们。如果我们死了,陌生人将我们埋葬。”这一现实生活中的“陌生人”心理体验,在网络这一被戏称为“你不知道坐在那头跟你聊天的是一条狗”的虚拟空间里得到暗示和强化,以肆意的放纵、调侃的讽刺来宣泄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也就成为一种本能的冲动。因此,“生活在别处”的“陌生体验”与“个体价值”的“熟人渴求”的交织,构成了网民网络生存的矛盾状态。网络党组织要想介入网络社会并成为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力量,必须首先从网民的这一心理体验和需求开始。

4.运用互动的交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组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主要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层级灌输方式。这种教育模式往往在一开始就把受众放在需要被先进思想改造的被动位置,忽视了受众的主体意愿和个体认知,从而使宣传呈现出一种单一灌输的“海报张贴式”特点。而网络传播的散点交流特性体现的是一种双向互动交流方式。交流各方根据议题的设定,通过共同的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交锋之中达到共识,从而促进某一主张或思想的广泛传播。在这一交流模式中,摒除了现实因素的影响,没有谁能够真正成为传播的主体。事实上,这也是由网民的特点决定的。一是网民认知水平的提升和自主选择意愿的加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网民数量与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相当程度上使其对事物的选择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这就要求网络党组织的沟通要体现出一种说服,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二是网民“多疑”的网络生存状态要求在沟通交流中不断“去疑”。据《2009世界互联网项目报告》(The World Internet Project Report 2009)分析,在调查所涉及的10个国家和地区中超过40%的网民认为,网络信息中只有一半甚至更少的信息是可信的。而中国网民最为“多疑”,约有70%的中国网民认为一半或超过一半的网络信息不可信。在这一网络生存状态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被广大网民接受,只能通过这种交流倾听的方式,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有力解释,才能使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去疑”,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

猜你喜欢

主客体虚拟空间网民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浅析“物我本相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奇闻趣事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