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共产主义理论研究

2013-03-26左乐平

地方治理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左乐平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

党章规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那么共产主义是我党我国现实变革的最高价值取向,因此有必要研究共产主义的产生过程,形成一般的理论,以指导实践,廓清理论及实践上的一些误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成熟之前的著作,其对共产主义理论做了科学严密的说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从“异化的人”的角度来阐述共产主义理论的,为此,我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理论,以便更好地领会共产主义理论的实质和特征。

第一,从历史背景而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于1844年1-8月,是马克思研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解决其在《莱茵报》及《德法年鉴》时期形成的“苦恼的疑问”。当时,英法等各国进行了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占据着社会绝大部分财富,而创造财富的广大工人阶级则一贫如洗。所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社会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在德国则进行了伟大的哲学革命,但其革命乃是头脑中的革命,完全脱离现实,不敢发动群众,这种革命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在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兴起,其中有欧文的社会主义,有巴贝夫的共产主义,有布朗基、蒲鲁东、卡贝和路易·勃朗的共产主义等等。在德国,出现了魏特林和赫斯的社会主义。对当时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持“审慎”的态度,承认共产主义是一种历史事实,但并不盲然跟从。“我们坚信,真正危险的并不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实际试验,而是它的理论论证。”[1](P22)马克思通过研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德国古典哲学,批判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私有财产实即人的本质的异化,是劳动的异化,从此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揭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及共产主义的产生。

第二,从对共产主义思想确立的理论立足点而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侧重于从人的本质即自由自觉的劳动的异化角度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指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必然导致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和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立足于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前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马克思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特别是斯密的《国富论》。《国富论》一个最重要观点是劳动价值学说,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他们认为私有财产是最自然的,不会有比其更好的财产形态。资本家用资本,工人用劳动推动生产,创造财富,而土地所有者则既不用资本,又不用劳动来获取地租,故地租是一种剥削物,但资本家剥削工人则是合理的。但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那么劳动产品则应归劳动者所有,资本主义社会刚好相反,劳力者不得财,劳心者得财。财富本是工人创造的,却反过来支配奴役工人。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古典劳动价值理论的扬弃,得出私人财产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即劳动的异化。以往的学者没有看到私有制下的劳动是异化的劳动,故而不能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但是,无产和有产的对立,只要还没有把它理解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它还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对立,一种没有从它的能动关系上、它的内在关系上来理解的对立,还没有作为矛盾来理解的对立。”[2](P117)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2](P120)。故此,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更重要的是对主体对人本身的异化的积极扬弃,而非仅是物的扬弃。

第三,从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的理解上而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的见解,集中表述在下面这段话中,“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2](P120)这段话是对前文提到的蒲鲁东、巴贝夫、傅立叶及路易·勃朗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得出的结论,深刻地说明了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辩证否定,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积极扬弃。共产主义不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2](P117),而是对私有财产中蕴涵的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积极扬弃;共产主义不是对贫困落后状态的扬弃,“普遍化的扬弃”只能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向贫穷的、没有需求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的非自然的单纯倒退”[2](P118),而应该承认私有财产中的积极本质,主体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共产主义也不是从抽象的角度去理解,而应从人的具体需要及人的现实性去理解。所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积极扬弃,回复到一种扬弃了异化的人的本质状态,从而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而在异化劳动条件下,人不仅失去自身和外部世界,而且失去了自由。在扬弃私有财产即人的本质的异化条件下,人由异化的我变成自由的我,重新获得人的社会和外部世界,获得自己作为人的地位、意义及价值,也即实现向自我、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是上升的和发展的复归。从主体来看,它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不是“局部的、自发的”;是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全面发展,而不是异化条件下的片面的、自发的、受外部世界支配的发展。从客观来看,这种复归不是否定一切历史成果,而是吸收已有历史的成果,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把它们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从劳动的异化出发,阐明了对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积极扬弃,从而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体与类、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达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同一。

第四,从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及历史使命而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积极扬弃。而人的本质的异化,实乃工人劳动的异化,故要扬弃异化,工人阶级必须占主导地位。“从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从奴役制的解放,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里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这实质上指出了无产阶级在人类社会解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历史使命。而且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制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

第五,从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而言。

必须通过现实化的革命运动,推翻现存的私有制度及异化条件,从而实现共产主义。因为统治阶级不可能放弃既得利益,必会采取一切措施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无产阶级必须推翻现存的一切来获得解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存在着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异化,劳动和资本,个体和类,自由和必然,自然和社会等等矛盾,而这些矛盾的解决,不是理论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决不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2](P127)。也就是需要实践上的革命,而不是黑格尔式的头脑中的革命。

第六,从对共产主义的理解而言。

强调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平台,而是一种哲学上的意义、价值和境界,或者说共产主义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也可说是一种改造现状的现实运动。共产主义思想渊源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实质是其先进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引申,唯物主义与先进的阶级联手,创设了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同样,唯物主义的实践精神和原则也必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创设一个比其更美好的社会制度形式,实现真正的理性和正义统治世界。马克思把唯物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必然使共产主义具有实践精神和原则。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平均化的社会主义,仅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又对那种不了解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的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抽象和丧失,决不是返回到违反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2](P117)这种状态,只能意味着人创造对象世界的本质力量的孱弱、沦丧和人的本质的异化,相反,在共产主义中,“才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是人的本质对人来说的真正的实现”[2](P115)。在对这些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中,把共产主义上升到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向人自身的回归,从而把其导致哲学,人和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在对象过程中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等各种矛盾的解决。同样,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共产主义观点的总阐述中,其实质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对象化活动中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从而消除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人自身的回归。显然,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只能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而非有限的目标。所以,“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说来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形式”[2](P131)。这表明,共产主义是否定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仅是运动的起始而非终结。并且,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个正在进行的自我扬弃的运动,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那么消灭以私有财产为中介的对人的本质占有和对象化中各种矛盾的解决,将是一个无限的运动过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在共产主义理论的形成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特别是对共产主义从唯物主义角度去理解,把其作为一种改变现状的现实实践运动。我们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地科学地理解共产主义思想,应坚决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认为《手稿》是马克思早期不成熟的作品,而否认其应有的价值,从而否定其中的共产主义思想;二是认为那种带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色彩的《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在实践上反对对共产主义的片面理解,仅把其作为实体性的标准来衡量社会发展,如前苏联的“向共产主义过渡”和1958年我国的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所以,准确地理解共产主义思想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有益的启示。

[1]范贤超,周建平.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评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猜你喜欢

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丢失的手稿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