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平片诊断结肠冗长症
2013-03-24郭庆棠郑奕龚梅金
郭庆棠 郑奕 龚梅金
结肠冗长症是近十多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临床辅助检查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该病认识的提高,结肠冗长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肠冗长症的诊断目前在国际上尚缺乏统一标准,一般来说,主要诊断依据是钡灌肠。然而,电子结肠镜检查术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利用结肠镜检查后肠腔有少量存留气体,X线检查时可以清楚的显示肠管走行,能达到和钡灌肠相同的诊断结肠冗长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消化内科诊断的结肠冗长症38 例,男20 例,女18 例;年龄18~67 岁,平均(38.7±1.8)岁。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便秘,病史均2年以上,排便周期3~8 d,伴腹痛者32 例,伴腹胀者28 例,便秘与腹泻交替者8例。体格检查均无明显阳性体征。
1.3 肠道准备 所有患者结肠镜检查术前1 d低渣饮食,术前晚上9 时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2000 mL(溶质137.5 g)口服,2 h内服完,检查当天上午空腹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
1.4 肠道清洁程度判断[1]Ⅰ级(肠道准备满意):肠腔内无粪便残渣,无粪水潴留,肠液清亮,操作顺利,观察良好;Ⅱ级(肠道准备比较满意):肠腔内无粪便残渣,肠腔内有污浊粪水,操作比较顺利及观察基本清晰;Ⅲ级(肠道准备不满意):肠腔内有粪便残渣或粪块,操作不顺利,观察不够清晰。
1.5 诊断 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均由有多年操作经验的医师完成,均到达回肠末端,整个检查过程耗时8~33 min,平均(17.2±1.3)min。整个检查过程尽量少注气,由操作医师主观判断结肠长度,结肠走行迂曲冗长,或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需要勾拉3 次(含3 次)以上者,或需要带袢进镜者,为可疑结肠冗长症,退镜时予保留适量的气体在肠腔。患者检查完成后休息15~30 min,行立位腹部正位片检查。因肠镜检查后肠腔存留有一定量的气体,故结肠走行及长度在X线下可以清楚地显示。结肠长度超过正常范围40%,或横结肠活动范围到达两骼嵴连线以下,或乙状结肠活动范围到达右上腹部者,诊断为结肠冗长症。对根据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平片诊断结肠冗长症者予择期钡灌肠检查。钡灌肠检查结肠长度和走行符合上述表现者,确诊为结肠冗长症。单节段结肠冗长为Ⅰ型;两节段结肠冗长为Ⅱ型;3节段以上的结肠冗长为Ⅲ型。
1.6 观察指标 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平片与钡灌肠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肠检查术后腹平片诊断结肠冗长症者38 例。38 例患者予择期行钡灌肠检查,均确诊结肠冗长症,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100%,诊断结肠冗长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检查术后腹平片示结肠长度为187.8~208.7 cm,平均(197.8±1.2)cm;钡灌肠示结肠长度为188.3~207.2 cm,平均(198.3±1.4)cm。结肠检查术后腹平片和钡灌肠比较,结肠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走行相同。其中结肠冗长症Ⅰ型23 例,Ⅱ型12 例,Ⅲ型3 例。38 例中肠道清洁度Ⅰ级8 例,Ⅱ级18 例,Ⅲ级12 例。
3 讨论
结肠冗长症是结肠在发育过程中因基因再复制而生长过长所致的一种先天性结肠畸形[2];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结肠冗长症与先天性巨结肠一样是一种肠神经系统异常性疾病[3];研究发现,结肠冗长症的结肠粘膜下神经丛与肌间神经丛均有显著增生,其神经节细胞数也显著增加,支持是一种神经病理异常性疾病[4]。由于结肠过长,结肠蠕动功能减退,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被吸收,故结肠冗长症最主要的症状为顽固性便秘,属于慢传输型便秘,排便周期多小于2 次/周,可伴有排便前腹胀、腹痛,常需泻剂维持用药才能改善症状,也有表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者,体检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结肠冗长症的诊断目前在国际上尚缺乏统一标准,一般来说,主要诊断依据是钡灌肠。成人正常解剖升结肠长度为15 cm,横结肠55 cm,降结肠20 cm,乙状结肠40 cm。凡有长期便秘史(病程>2年),钡灌肠检查可见肠管迂曲、反复折叠,分段肠管长度大于标准长度的35%~40%者,或横结肠活动范围到达两髂嵴连线以下,或乙状结肠活动范围到达右上腹部,即可诊断为结肠冗长症[5]。结肠冗长症可发生于结肠各段,可以是单段或多段。根据冗长结肠累及的部位、范围,可将结肠冗长症分为3 型:Ⅰ型为单节段结肠的冗长;Ⅱ型为两节段结肠的冗长;Ⅲ型为3 节段以上结肠的冗长[6]。
电子结肠镜检查术是诊断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诊断结肠炎症、肿瘤、血管性病变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疾病,结肠镜检查时肠黏膜是正常的表现,而且结肠镜检查对结肠走行及结构的判断比较困难。而钡灌肠可以清楚地显示结肠肠管走行,但对结肠黏膜病变的判断有局限。所以对于一些结肠疾病,如结肠冗长症等,为了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后再进行钡灌肠检查,这样就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诊断时间。本研究在结肠镜检查术后利用肠腔仍有少量气体存留,X线检查时可以清楚地显示肠管的长度和走行,而达到诊断结肠冗长症的目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本研究提示电子结肠镜检查术时适当充气和“缩短肠管”的操作方法并不影响结肠的长度和形态,和钡灌肠有相同的诊断意义。
通过总结分析该组病例体会到,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要少充气,利用镜子前端的反复摆动及体位变动做到尽量避免带袢进镜,需要带袢进镜时必须要及时解袢,在肠管走行弯角较大的部位,要及时勾拉,缩短肠管,可以顺利地达到回肠末端完成结肠镜检查。本组患者基本都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检查。本组患者肠道准备效果不够满意,对于便秘时间较长的患者,应该延长肠道准备时间,可先给予几天缓泻剂或检查前2 d进行2 次肠道清洁准备,以达到满意的肠道准备效果。良好的肠道准备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受检者痛苦。本组患者主要症状为便秘。有些病例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考虑根本原因还是便秘。可能由于粪便在结肠内甚至小肠内的潴留时间过长,引起肠道菌群的不平衡生长,以致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类似急性肠炎的表现,肠道分泌增多而引起腹泻,直到肠道粪便排空以后,肠道菌群修复,又出现原来便秘的表现,导致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1]张宏博,成晓娟,李军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1):37.
[2]贺强,雷文章,严律南.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普外科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3):198-199.
[3]Blachut K,Bednarz W,Paradowski L.Surgical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J].Rocz Akad Med Bialymst,2004,49:47-52.
[4]张俭省,朱荣,马品跃,等.原发性结肠冗长的结肠形态病理学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2):118-119.
[5]袁景伦,赵中辛.原发性结肠冗长引起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J].腹部外科,1996,9(4):173-174.
[6]杨维良,张新晨,杨学伟,等.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