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道间质瘤42例CT表现回顾分析

2013-03-23乔洪波胡金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钡餐定性病理学

乔洪波,胡金文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乐清325608)

·论 著·

消化道间质瘤42例CT表现回顾分析

乔洪波,胡金文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乐清32560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9月收治并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分别采用X线钡餐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病理学检查。观察记录患者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证实肿瘤部位,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19例,良性肿瘤10例,交界性肿瘤13例;术中证实肿瘤部位来自于胃27例,食道1例,小肠14例。X线钡餐检查的定性及定位准确的结果分别为23例和26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定性及定位准确的结果分别为37例和39例。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均显著优于X线钡餐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对整个器官或某个部位进行一次满容积扫描,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查中定性定位较准确,漏诊率及误诊率低,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设备。

胃肠道间质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为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具有潜在恶性。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发现GISTs常发生于肠系膜、网膜及胃肠道,为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肿瘤[1-2]。肿瘤大小0.2~44cm,肿瘤数目也可为多个,大多数肿瘤呈膨胀生长,边界清楚,质硬易碎;切面鱼肉状,灰红色,中心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在我国,X线钡餐检查是应用最多的辅助诊断方法,而多层螺旋CT扫描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检查手段,而且对GISTs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也较高。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2例GISTs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GISTs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年5月—2010年9月收治并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29~74岁,平均52.42岁。入院时患者主诉多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黑便、腹部包块等,病程2周~2年,入院后分别采用了X线钡餐、多层螺旋CT检查,最后由病理检查确诊为GISTs。42例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营养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X线钡餐检查,先服用气粉使胃肠胀气,然后在X线扫描下服用4 000mL医用硫酸钡悬液,不断改变体位使硫酸钡均匀涂抹在胃肠壁上,观察食管及胃肠壁的黏膜情况,包括充盈、缺损、龛影及蠕动情况等。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禁食8h,检查前饮纯净水800mL,注入造影剂(碘海醇)约80mL,平卧做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延期),获得数据后传到同步工作站,分析处理图像。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或术中术后病检,主要采用光镜检查(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 117、CD 34阳性),判断肿瘤类型及其良恶性。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证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恶性肿瘤19例,良性肿瘤10例,交界性肿瘤13例;术中证实肿瘤部位来自于胃27例,食道1例,小肠14例。经X钡餐检查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的患者分别为23例和26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的患者分别为37例和39例。多层螺旋CT定性、定位诊断优于X线钡餐(P<0.01),见表1。影像学表现见图1,2。

表1 X线钡餐与多层螺旋CT检则结果(n=42,例数)

图1 X线钡餐

图2 多层螺旋CT强化

3 讨 论

GISTs原发部位胃约占60%,小肠约占30%,食管、网膜等约占10%[3]。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主要以腹痛、黑便或包快为临床表现就诊[4]。GISTs的诊断多采用X线钡餐、胃肠镜及多层螺旋CT等辅助检查,一般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分析、电镜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跟据肿瘤的大小、切面、细胞核分裂像及异型性、CD117及CD34阳性等判断肿瘤类型、良恶性及恶性程度。X线钡餐造影可显示消化道黏膜的情况,主要表现充盈缺损及龛影,当黏膜表面有新生物生长则可显示为新生物的大致外观,黏膜表面有溃疡或破坏时可显示为充盈缺损,此外还应观察胃肠道的蠕动情况,以免将胃肠痉挛等情况误诊为新生物。多层螺旋CT扫描可立体显示胃肠道内的病灶及与周围组织的情况[5],可对一个器官进行满容积扫描,减少漏诊率,特别是对于较小的肿瘤和向腔外生长或浸润生长的肿瘤,组织活检往往难以取得标本;而且单位时间内的扫描速度快,减少了运动伪影,具有鉴别意义。对于较小的病灶,CT平扫往往难以发现,在增强扫描时则可清楚地显示,小肿瘤可见多个低密度灶。肿瘤表面黏膜破坏时,则可直观显示出溃疡的凹陷轮廓及气液平面。本组病例中有1例误诊病例。

目前,GISTs的检查方法较多,主要有消化道钡餐造影、CT、MRI、超声,纤维内镜,内镜超声等。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腔内型病变较好,但不能显示腔外病变的形态。超声检查方便、安全,但受肠道气体的干扰。CT能明确显示GISTs发生的部位、生长方式,瘤灶的大小、形态,有无分叶、密度、均匀性。本研究中经病理学确诊的42例GISTs,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定性、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钡餐检查,这也显示了多层螺旋CT的优点。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性较高,对肿瘤的三级预防、定性、定位及预后发挥着重大作用。其薄层扫面及图像重建等功能使其优于其他检查手段,已成为目前诊断GISTs的最佳辅助检查方法[6]。多层螺旋CT可以对整个器官或某个部位进行一次满容积扫描,在诊断GISTs的检查中定性、定位较准确,漏诊率及误诊率低,是临床上重要的一种辅助检查设备。

[1]TWOREK JA,APPEFMAN HD,SINGLETON TP,et al.Stromal tumors of the jejunmum and ileum[J].Mod Pathol,1997,10(3):200-209.

[2]SANDRASEGARAN K,RAJESH A,GUSHING DA,et 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CT and MRI findings[J].Eur Radiol,2005,15(7):1407-1414.

[3]MIETTINEN M,LASOTA J.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definition,clinical,hist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and molecular genetic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Virchows Arch,2001,38(1):1-12.

[4]郭学民,杨秀春,冯振同.胃肠道间质瘤27例CT影像学表现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934-935.

[5]郑国良,周雁玲,顾仰葵.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1):33-34.

[6]侯文华,王桂娟,吕世涛,等.双对比消化道造影结合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0,23(9):3353-3354.

(本文编辑:刘斯静)

R735.2

B

1007-3205(2013)03-0332-02

2012-02-27;

2012-04-20

乔洪波(1973-),男,河北河间人,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腹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3.032

猜你喜欢

钡餐定性病理学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
殴打后追赶致人摔成重伤的行为定性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全消化道钡餐及钡滞留拍片在肠神经元异常性便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