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

2013-03-23周琬謦罗雁龙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经管政法性别差异

周琬謦,胡 椿,罗雁龙

(1.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 361005;2.大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大理学院在校的177名学历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28人(占72.32%),女生49人(占27.68%);基础医学院134人(占75.71%),临床医学院25人(占14.12%),政法与经管学院18人(占10.17%);尼泊尔80人(占45.20%),印度40人(占22.60%),孟加拉国22人(占12.43%),老挝12人(占6.78%),柬埔寨8人(占4.52%),巴基斯坦7人(占3.95%),越南6人(占3.39%),泰国2人(占1.13%)。

1.2 工具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特点,该量表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个因子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取5级评分制,从没有、很轻、中度、偏重到严重,分别记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该症状越严重。

1.3 统计方法 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状况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状况见表1。

表1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统计表

从表1可见:留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恐怖、其他、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

2.2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常模情况见表2~3。

表2 留学生SCL-90各因子独立样本T测试结果

表3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

从表2和表3可见:①留学生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等4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常模,在焦虑一个因子上和常模相仿,其他5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②与常模比较,留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7个因子上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强迫症状一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个因子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3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 男留学生在SCL-90的各因子得分情况见表4。从表4可见:男留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其他、恐怖、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

表4 男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统计表

女留学生在SCL-90的各因子得分情况见表5。从表5可见:女留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偏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焦虑、躯体化、敌对、其他和精神病性。其中,偏执和强迫症状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因子。

表5 女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统计表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情况见表6。从表6可见:①女留学生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要低于男留学生;②在躯体化和其他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表6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性别差异

2.4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院系差异

2.4.1 各学院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总体差异 各学院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差异情况见表7。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院系差异垂线图,见图1。

表7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院系差异

图1 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院系差异垂线图

从表7和图1可见:留学生SCL-90各因子的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临床医学院留学生<基础医学院留学生<政法与经管学院留学生,也就是说,临床医学院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基础医学院留学生,基础医学院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好于政法与经管学院留学生。

2.4.2 各学院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 政法与经管学院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情况,见表8。基础医学院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情况,见表9。

表8 政法与经管学院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

表9 基础医学院留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

由表8、9可见:①政法与经管学院男留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留学生,其男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基础医学院男留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女留学生,其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②政法与经管学院男留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远高于基础医学院男留学生;政法与经管学院女留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总体低于基础医学院女留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等5个因子上,基础医学院女留学生的得分更高、问题更突出,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政法与经管学院女留学生的得分更高、问题更突出。

3 结论与思考

3.1 结论

3.1.1 留学生心理健康总特点 留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次序为: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恐怖﹥其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为: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恐怖﹥其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

留学生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等4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常模,在焦虑一个因子上和常模相仿,其他5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与常模比较,留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7个因子上有差异,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强迫症状一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个因子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1.2 留学生心理健康性别差异 男留学生SCL-90的因子得分次序为: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其他﹥恐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女留学生SCL-90的因子得分次序为:偏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焦虑﹥躯体化﹥敌对﹥其他﹥精神病性,其中,偏执和强迫症状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因子。

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上,女留学生高于男留学生;在躯体化和其他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留学生,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3.1.3 留学生心理健康院系差异 留学生SCL-90各因子的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临床医学院留学生<基础医学院留学生<政法与经管学院留学生,相比较而言,临床医学院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基础医学院留学生次之,政法与经管学院留学生较差。

政法与经管学院男留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留学生,其男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基础医学院男留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女留学生,其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临床医学院男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仿。

从SCL-90各因子的得分看:①临床医学院男留学生(1.10)<基础医学院男留学生(1.29)<政法与经管学院男留学生(2.04),而且,政法与经管学院男留学生各因子得分远高于基础医学院男留学生和临床医学院男留学生,其男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加以重视;②临床医学院女留学生(1.10)<政法与经管学院女留学生(1.59)<基础医学院女留学生(1.64)。临床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后两学院相比,政法与经管学院女留学生各因子得分总体低于基础医学院女留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好于基础医学院;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等5个因子上,基础医学院女留学生的得分更高、问题更突出;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政法与经管学院女留学生的得分更高、问题更突出。

3.2 思考

3.2.1 必须重视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总体情况看,虽然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其偏执、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等5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必须对其加以重视。留学生的偏执主要表现为: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尤其是容易将不同国籍留学生间以及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敏感多疑,对同伴(尤其是同一个专业的)获得成绩和荣誉感到不安;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学习和活动上的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对他人和集体的期望过高,对他人和集体示好的动机和愿望心存怀疑;不能客观分析和评价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夸大事实。留学生躯体化症状主要表现为: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当地医院的诊查结果不信任,并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一旦生病住院的话,常常会考虑回国治疗。留学生恐怖症的主要反映为社交恐怖,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留学生往往容易和中国学生产生较强烈和不必要的社交恐惧,并伴有回避行为,从而更倾向于与本国学生或他国留学生结伴。留学生整体的精神病性症状并不明显,但个别留学生的精神病性症状较为突出,需要进行心理诊治。在其他方面,饮食和宗教信仰的较大差异,也给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从性别差异看,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留学生,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这与杨洋等人〔1〕的调查结论相同,需要对女留学生加以特别关注,尤其是要关注女留学生的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症状。还要关心女留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饮食问题。

从学院差异看,临床医学院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基础医学院留学生次之,政法与经管学院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临床医学院受试学生为医学专业高年级的留学生,其普遍处在文化休克的稳定期〔2〕,心理和思想相对稳定,对专业认知度较高,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满信心,自我效能感强,这些都客观地给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正影响。但是,临床医学院的留学生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该院有相对完备的留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相对完整的留学生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相对较高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师生比(留学生教育管理专兼职人员:留学生人数),这些都有利于留学生工作的开展,给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正强化。

从学院内部看,政法与经管学院要关注其女留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症状及其诱因,更要特别关注其男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要关注男留学生的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及其诱因。基础医学院则要重点关注其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关注其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等症状及其诱因。

3.2.2 必须加强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应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单设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其常设机构可挂靠在留学生教育管理科),专门负责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在工作实施中,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容易滋生强迫症状方面的问题,学校应采取措施改变环境因素〔3〕外,还应通过全方位、全员、全天候的主动介入和渗透式的方式〔4〕做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其自控自防的能力;定期做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并建立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根据心理普查情况,对留学生进行有效心理辅导、及时危机干预和心理疾病预防与控制。最后,还应该对留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进行必要的训练和提高〔5〕。

3.2.3 必须优化留学生的教育管理环境 留学生的教育管理环境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在硬环境方面,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建立健全有独立建制的留学生院,留学生独立成班,留学生独立住宿,对留学生单独开展教育管理活动。从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政法与经管学院的留学生的访谈情况发现,其心理问题的两大诱因是:①他们随班(和中国学生一起)授课,教师多为中文讲授,在课堂上,留学生多数不知所云,考试常常不及格,留学生人均补考场次≥2场/学年。Hysenbegasi等人〔6〕通过研究抑郁及其相关干预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由此可见,学业成绩不佳给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②他们随中国学生一起住宿,虽不是中外学生混住一间宿舍,但是在一栋宿舍楼或一个楼层,没有单独的留学生公寓,中国学生在宿舍区的种种陋习都给留学生带来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信仰层面的问题,更是给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冲击,使其形成较大的文化休克,心理问题也油然而生。相对而言,独立成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留学生,其上述问题就没有这么突出,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就好得多。

在软环境方面,首先,各留学生管理学院应设置专门的留学生管理机构(没有条件的至少要设专职留学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应组织丰富的留学生课余活动〔7〕,通过隐性教育促进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Miller等人〔8〕通过对亚裔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其心理健康及寻求心理支持的态度与其文化、价值适应问题有关,因此,各学院应在专业教育开始前先对留学生开展跨文化教育,通过提供有关异文化环境的信息,帮助其消除生活压力,进行情绪上的心理援助〔1〕,协调其文化智力和心理资本〔9〕的相互作用,提高其跨文化交际和

跨文化适应〔10〕的能力,促进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Chalungsooth〔11〕通过对在美各类留学生的调查发现,提高其文化敏感性很有必要,并建议应尽量提供必要的翻译材料以帮助有类似心理问题的留学生。再次,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要引导留学生建立双重联系〔5〕,积极用好“三个”朋友圈〔12〕,即用好由本国同胞组成的“单一文化圈”的情感支持功能,由东道国中发挥特定功能的人组成的“双文化圈”的语言、职业或学业帮助功能,由周围其他留学生组成的“多元文化圈”的休闲娱乐功能,多维度提升其心理问题的疏导效能。

3.3 不足 本文以国内青年常模为对照组得出的测查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并反映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调查结果还需通过进行大规模的测查、并制定留学生常模来进一步印证和完善。

〔1〕杨洋,朱莹,高健.天津市高等院校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3):159-161.

〔2〕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胡芳,崔立中,高丽.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1):40-41.

〔4〕鲁威,赵敏.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对比及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0):1382-1386.

〔5〕陈玳玮.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述评〔J〕.教育教学论坛,2010(9):110-111.

〔6〕Hysenbegasi A,Hass S L,Rowland C R.The impact of depression on the academic productiv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J〕.J Ment Health Policy Econ,2005,8(3):145-151.

〔7〕朱婧.浅谈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31(1):85-86.

〔8〕Miller M J,Yang M J,Hui K Y,et al.Acculturation,enculturation,and Asi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and attitudesoward seeking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J〕.J Couns Psychol,2011,58(3):346-357.

〔9〕李晓艳,周二华,姚姝慧.在华留学生文化智力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2,9(12):1779-1785.

〔10〕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35-142.

〔11〕Chalungsooth P,Schneller G R.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materials to assess international students'mental health concerns〔J〕.J Mult Couns Development,2011,39(3):180-191.

〔12〕周琬謦,罗雁龙.东南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报告:以云南两所高校为例〔J〕.管理学家,2012(11):236-237.

猜你喜欢

经管政法性别差异
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打造过硬政法铁军
“新经管”建设工程的时代背景、总体思路及设计方案
工信部中小企业经管领军人才轻工创业创新班在京举办
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