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吞气症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
2013-03-22吕银李祥
吕银李祥
(山东省莱芜市妇幼保健院 271100)
儿童吞气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肠胃性疾病,一般而言都是因为吞入大量气体而引起的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在临床中很多时候都是存在着误诊和漏诊的可能。一般情况下会出现食欲下降、肛门排气增多、嗳气、腹胀等等,也就容易被诊断为其他肠胃疾病。目前国内对于这种儿童的肠胃疾病的关注相对较少,在本文中笔者留心收集了不少这方面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来加强对吞气症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的资料均为我院近五年来消化科门诊和住院部接诊的吞气症儿童患者,一共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大致年龄在2到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岁。所有的患者都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在问诊中时有不自主的吞气现象,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不同情况,其中食欲不振、频繁嗳气的有22例,反复腹痛10例,慢性腹痛4例,急性腹痛4例,便秘16例,还有很多患者因为学习压力、强迫进食等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心1理.2压力。临床表现28例患者最初都是以腹胀就诊,腹胀时间一星期到数星期之间。腹胀晨起较轻,随着不自主的吞气现象,渐开始腹胀,特别是在饱食之后,有饱胀感。睡觉时,由于停止吞气,无腹胀。同时伴嗳气、肛门排气、便秘、食欲不振,心理上有压力,出现反复腹痛、腹泻等。体格检查:腹部隆起,触及腹部柔软,无压痛,无包块,无移动性浊音,叩诊为鼓音听。所有病例影像学检查显示胃肠道充满大量气体,无液平面。行血尿粪常规、大便培养、肠道病毒检查、血生化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排除感染、电解质紊乱和外科疾病。
1.3诊断对儿童吞气症的诊断通常根据临床表现确定,可通过观察食管中的异常气体影像早期诊断吞气症,也可进行食管24 h pH值监测,并结合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吞气症诊断标准:(1)吞气;(2)因胃肠胀气导致腹胀;(3)反复嗳气或肛门排气增多;至少符合以上2项,1周至少发作1次,持续2周。本组28例均符合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吞气症的诊断标准。
1.4治疗和结果嘱咐患儿家长在患儿出现吞气现象时分散其注意力,以减少吞气。减少患儿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使患儿去除心理焦虑和压力,在患儿吞气过程中,尽量分散其注意力。建议患儿进食时要慢,不使用吸管或吸嘴的杯子,不喝含有碳酸的饮料、乳制品,不吃口香糖,这样可减少气体的摄入和产生。口服多种维生素,乳果糖、四磨汤等通便药以及胃肠动力药,促进气体的排出。对腹胀严重者,给予口服二甲硅油和西甲硅油等硅油类药物治疗,硅油类药物能改变气泡表面张力,能消除肠道中的泡沫,使被泡沫储留的气体得以排除或吸收,可明显减少消化道内气体,效果好。
经心理疏导、饮食调节,适当的通便药、胃肠动力药和多种维生素治疗20例,患儿痊愈,8例患儿无效。
2 讨论
2.1吞气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自主性吞入空气过多,其发病机制是患者在声门闭合时吸气降低了胸内压,并由于食管上括约肌松弛将空气吸入食管。正常情况下气体就被排出,有时可产生响声。另一些患者吸入气体没有排出,其结果导致胃内积集大量气体,引起体内的胃和小肠鼓起,引发各种不适。有时候吞气症激动时会加重,甚至带有各种形式的类似抽搐动作和神经精神功能性的强制性吞气,
2.2腹胀是吞气症最常见现象,同时伴有嗳气、肛门排气等。吞气症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可以发现。由于家长和医师往往没有意识到吞气是引起腹胀的原因,而易漏诊。睡觉时由于停止吞气,腹胀基本消失。腹胀晨起较轻,随着不自主的吞气现象和进食逐渐开始腹胀,越进食越加重饱胀感,甚至可以出现腹痛。因此患儿惧怕进食,但饥饿感明显,又想进食,往往产生矛盾和焦虑。长时间这种状态,进食往往减少,可导致营养不良。本组3例2岁男童,由于其家长施予孩子的饮食方式不正确,导致发病。如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进食,而不给孩子食物,或者正常饥饿得不到食物;患儿由于饥饿,不停哭闹,不停吞咽唾液,逐渐出现吞气现象,结果导致腹胀数月就诊。该3例患儿吞气动作明显,有明显饥饿感,又想进食,因为腹部不适,又不敢进食,故不时哭闹,哭闹又加重吞气动作,产生恶性循环,导致营养不良。
2.3目前随着家长对儿童饮食的过分关心,对孩子的未来期望过高,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和异常,故其吞气症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吞气症患儿可伴有哮喘、多发性抽动症、生长发育迟缓、孤独症等。儿童吞气症作为一种功能性疾病给儿童带来的烦恼是不可小小视的,吞气现象可能是一个长久的现象,能够持续数周或数月之久。需要广大医护工作者积极区别,认真对待,探索各种有效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