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两岸四地语文,助力民族复兴和国家兴盛

2013-03-20李行健

武陵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义项词典语言文字

李行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010)

整合两岸四地语文,助力民族复兴和国家兴盛

李行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0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为了增进两岸四地的交流,两岸学者合编语文词典。两岸语言文字形成差异的原因和现状昭示着两岸合编词典对振兴中华、凝聚民族力量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有着重大意义。整合两岸四地语言文字有助于我国积极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两岸四地;语文词典;语言文字;整合;和平统一;民族复兴

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而台湾当局政权更迭,两岸形势出现了新的面貌。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恢复两岸协商,真正实现了两岸双通,特别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等十多项协议的签订,极大促进了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正是在这样大好形势下,两岸四地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富强,增进四地的交流,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作为学术而非政策层面的探讨,整合四地语文自然提上了学者们的议事日程。

一 两岸四地语文现状

两岸四地的语文情况可以大致分为大陆和台湾两个语文社区,从当前语文情况来看,香港和澳门可以暂时归入另一社区。两岸语文差异情况厘清了,逐步达到化异为通,由通到同,两岸四地语文的差异就较易解决。本文以两岸语文为讨论内容。

(一)两岸语文存在各层面的差异

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海峡两岸尽管有相同的思想文化传统,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但具体到字词的形、音、义、语用层面,还是存在不少的差异,尤其是大陆在推行简化字、废除异体字和旧字形以后,这种差异在书面上更为明显。由于词语演变情况不同,两岸在语言上各自产生了一批独用词语或者是形同义异或义同形殊的特殊词语。大陆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与台湾推行的“国音”、“国语”客观上也造成一些字词在读音上的分歧。所有这些,都不利于两岸之间日益密切的经贸文化交流,不利于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积极正视,也需要有适应时代需要的语文工具书对此加以全面反映,以促进沟通交流使分歧缩小和解决。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只有语言畅通无阻,才能交流沟通。事实证明,海峡两岸半个世纪隔绝,社会和语言都各自产生了一些不同的变化,虽然相互可以交流,但不时会出现障碍。前年我们两岸合编《中华语文词典》的大陆部分成员到台北回访。过海关时,我们带有一只大的纸箱,本不需检查,结果却出了误会。我们告诉对方内装的全是作为礼品的光盘,对方不大明白是什么,于是要求检查,一看是台北通行的“光碟”,“啊”地一笑,就请我们走人。上车去饭店途中,陪同的一位女士和我们谈到台湾的数位出版很发达时,我们就不知数位所指,经解释才明白就是大陆说的数字出版。短短的交流,使我们感到双方的语言在大同下有了小异,而这些小异有时真会给交流带来不便。

(二)两岸语言产生词汇差异的主要原因

两岸语言差异的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空间的作用。台湾虽然始终坚持以国语为标准语,但孤立在一个与标准语的基础方言隔绝的环境里,台湾国语自然靠近南方官话色彩颇重的50年代前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不可能从基础方言中汲取新的营养。反映在词汇系统上,古语传承词数量较多,有些还衍生出新的义项和用法。

2.方言影响。台湾人口2 000多万,其中闽南人占70%多。据统计,“国语+方言(闽南语)”的双语人口也达70%多。在这样一个双语型社会里,闽南话作为地区的强势方言,给台湾国语带进大量闽南方言借词是很自然的。

3.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词汇发展的影响。例如台湾报刊上常见到大量有关选举的热词,这与台湾的选举文化紧密相关。如“站台、奥步、冻蒜、搓汤圆、桩脚、扫街拜票”等等,或新造,或旧词新用,或借自方言,来源不一。

4.外来词的影响。两岸外来词的引进方式不尽相同,对外语原词进行语音、语义、词形等方面的改造各有遵循。另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是台湾国语中的日语外来词。日据时代大量日语词进入台湾本土语,主要是闽南语中,一部分又从闽南语进入国语。

大陆方面也有上述类似的情况,特别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词义演变方式的不同,新词新义产生的途径不同,对外来词消化吸收的理念不同,产生了一批与台湾不同的词语。

(三)两岸差异词的类型

1.各自特有的差异词。大陆的“房改、妇联、试点、离休、片儿警”;台湾的“奥步、捷运、打底、大车拼、水电工”,这两组差异词所指的事物或现象是一方独有的,不会构成异名同实的对立组。有些词如“奥步”、“试点”,台湾《重编国语辞典》(台湾重编国语辞典编辑委员会编,2005年网络5版)标明“试点”为大陆用词,其“独有”的含义是就其词语的形式而言。如“奥步”指不好的招数、阴招、损招,双方都有这样的概念,但大陆没有与其语义等值的一个“唯一性”的对应词语。

2.异名同实差异词。此方的一个单位,彼方一定有一个等值的异名单位,如“鼠标—滑鼠”、“简讯—短信”、“分辨率—解析度”、“方便面—速食面”等。也可包括一对多的情况,如“硒鼓/感光鼓—墨水匣”、“同案犯—同犯/共犯”。

3.同名异实差异词。两岸名称相同,但含义不同,如:“窝心”——大陆指不开心,台湾指开心;“土豆”——大陆指马铃薯,台湾指花生;“公车”——大陆指公家的车,台湾指公交车;“本科”——大陆指大学四年制学制,台湾指与选修的学科相对的学科。

4.同词义项差异词。即多义项的词语,在两岸至少有一个相同的共有义项,其他义项则表现出差异。如“催熟”,《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释为:“①用物理、化学等方法促使植物果实加快成熟。②指使人或事物过早地成熟。”义项①为两岸共有,义项②是大陆独有的。同类型台湾义项多于大陆的如“导言”。台湾《重编国语辞典》“导言”有两个义项:“①书籍或论文开头的部分,叙述全书的主旨或主要内容。亦作‘绪论'、‘绪言'。②一条新闻中起头的部分,这一部分用字不多,但能叙述全部新闻内容的要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导言”即绪论。大陆各辞书基本一致。这是台湾“导言”的第一个义项,台湾“导言”的第二个义项,大陆作“导语”。

5.不平衡传承词。“不平衡”指传承词在两边表现差异,活跃程度迥异。如“宣导”,《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出版)释为:“①疏散;疏通。②开导。③传呼引导。”该词在大陆的书面语和口语中基本匿迹了,但在台湾现代语文里高频使用,并且有了新的转义。“警察局”、“幼稚园”也可划归此类,它们在大陆仅用于特殊语境,不再用来指称现在的实体。

此外,两岸还有一些构词语素的顺序不同(如“熊猫、猫熊”)和词语搭配或色彩不同等等差异。

二 两岸合编语文词典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语言的统一和畅通无阻的交流,是一个统一国家和社会应该具备的条件。两岸从合编语文词典着手,促进语言文字的统一和交流,增加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这将会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极为有利的氛围和条件。试想,我们认定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两岸同源同宗,而两岸语言却不通,需要通过翻译才能交流,那将是一种多么尴尬的局面啊!

我们不妨从反面教员陈水扁们的台独行径中,看看语言对国家统一的作用。陈水扁当政的台独举动中,核心就是所谓去中国化。首当其冲的就是妄想去掉民族共同语,扬言台湾讲的不是汉语,他叫作“台语”,也就是说在语言上搞台独。因为共同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纽带,只有割断这条纽带才利于台独。由于他们的无知,才把汉语的闽南方言叫台语,以为它不是汉语,实在非常可笑。但如果阴谋得逞,它给两岸交流造成的损害也不可低估。众所周知,推广方言就是对民族共同语(现今台湾叫“国语”)的削弱甚至会造成分裂,必然会对海峡两岸的和谐发展形成障碍,对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造成巨大的伤害。这无疑从反面昭示,语言的统一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紧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今天必需将两岸语言中的差异加以清理,通过词典的功能使之求同存异达到沟通,然后逐步化异为同达到统一。

显然,语言文化在国家民族生存发展中有很大的重要性。以汉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抵制、融合过多种外来语言文化,最终形成今天高度发达的汉语和汉民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书同文”,保证了汉语的书面语可以跨越方言和历史,成为记录传播民族文化的统一工具。到工业化社会后,随着民族的觉醒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推行使汉语逐步达到“语同音”的高度统一水平。历史证明,这些措施对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对民族的团结与和谐相处发挥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反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要消灭一个国家或民族,就是从根本上消灭它的文化和语言,如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时强迫人们学习、使用日语,连姓名也要改成日本式的。而当前社会不可能再以武力征服手段实现侵略目标,于是更倚重语言文化的扩张来实现目的。英语的推广以及一些人对外语的盲目崇拜,不仅仅是学外语的问题,而是随着语言的传播,必然使西方文化也渗透进来,逐步削弱我们传统文化,侵蚀国家民族意识。这与我们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我们在外语教育中一定要预防西方文化的渗透,要加强我们民族语言的学习和推广,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三 从两岸语言的差异到化异为同的融合

两岸语言中产生的差异,正如前所述,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这些差异妨碍了两岸的交流,但从汉语发展的历史说,这些差异大都是汉语中的新生成分,是丰富和发展汉语的宝贵资料,是两岸人民的创造。在两岸密切交往中,相互吸收对方有用成分,无疑很好地丰富了汉语,为汉语发展提供了养料。

因此,两岸词典的编写,不仅要描写差异,还要注意到两岸语言生活中的和谐相互容纳的一面。先前不少台湾专有词,已被逐步吸收进普通话,如“负面、代沟、媒体、运作、界定、评估、涵盖、瓶颈、前瞻、知名度、工薪族、转型期、自助餐、联手、打卡、包装、认同、心态、共识、爆满”等等。近时纷纷涌现的不少新面孔词已经难分你我,如“作秀、观光、套牢、愿景、福祉、管道、达人、香波、丁克族、脱口秀、麦当劳、肯德基、霹雳舞”等;还有一批共用的字母词如“卡拉OK、AV端子、H签证、MTV、KTV、CPU、CBD”等等,举不胜举。《全球华语词典》(李宇明主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附录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涉及两岸的一共有141条,其中“两岸地区”共用的就占了106条。两岸近年合作编写科技名词词典,“戒备森严”的科技术语界也渐显开放心态。英文的laser,大陆叫“激光”,台湾则用“雷射”,这种绝然而分的定名似乎很难变动。但我们发现台湾“教育部”审订的《气象学名词》将“雷射”和“激光”并列,台湾学者也认为“这是好现象”。台湾三民书局《大辞典》释“雷射”为“由激发辐射所加强的光”,倒是很符合“激光”的义位结构,也许“激光”一词能被台湾接受。

最近几年两岸日趋频繁的互动加之网络工具的助力,一些词语流通很快。例如“吐槽”(针对对方言行反驳、嘲讽)、“站台”(支持义)、“轰趴”(家庭宴会)等类新词语,已在大陆一些求新的媒体文字中出现。收词时对这部分词语如何处理定性,往往让人颇费斟酌。我们以“达人”一词,说明处理这类“落户词”的原则和办法。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未收;《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虽然收录,三个义项分别为:“①通晓事理的人;②豁达豪放的人;③显贵的人。”但这些都不是现在媒体上流行的用法。台湾一位学者2008年的一篇文章提到“近年来受到日剧及网络的影响,台湾更引进大量的日语借词,这些新的外来词大陆和香港尚未见到,但在台湾媒体上已广为使用,即使台湾的‘教育部'也尚未将其‘列入词典中'”。该文举例中就有“达人”一词。很明显,作为“能人;行家”义的“达人”来自日语,扩散路线为:台湾—大陆。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或末期“达人”进入大陆,很快流行开来。打开《人民网》“达人”出现率为3万多条,即使抛去非结构性分割(如“抵达人民广场”这样的切割),用量也是惊人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说明来源的同时,不再把“达人”使用地区划定为台湾。

我们相信两岸关系的和谐,也会带来两岸语言生活的和谐,从化异为通到化异为同,更是两岸民众的愿景。

四 积极应对全球化大潮中的语言竞争

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健康发展是保卫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屏障。当今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统一规范的语言文字对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强势语言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扩张及其在国际政治竞争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思想、认知世界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同时它也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世界向现代化和全球化迈进的时候,每个国家和民族(除极为强势的英语国家外)都面临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的民族语言,如何弘扬自己传统文化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就是保卫自己的传统和民族特质,巩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意识,防止外来强势语言文化对国家和母语的侵害。

一个国家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宏扬,必然面临外来的各种语言文化的侵蚀,要保存自己的特质,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作好应对竞争的心理准备和增强自身语言文化的竞争力。汉语要成为强势的语言才符合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这也是国家增强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涵。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话语权的重要性,不可轻视语言霸权主义在掠夺资源、文化扩张和推行强权政治中的作用。话语权与经济实力、军事优势是相辅相成的三股力量。我们今天要努力做好语言文字的整合统一工作,从语言文字本身增强我们的话语权,助力复兴中华、国家强盛的伟大事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我们当务之急应做好下列工作。

首先,整合两岸四地语言,不仅要有统一的书面语,还应该有一致的口语。据调查,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居民能说普通话的已超过一半。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因此今后两岸四地还应继续做好促进普及普通话的工作,大陆更应加大力度,早日完成推普任务。使全民族和整个国家达到“语同音”的境界。

其次,还应逐步完全达到“书同文”的水平。当前主要是简体字和繁体字不统一的问题。现在一方面要促繁为简由之过渡到统一,简化字已为大陆13亿人使用,不可能再恢复繁体字。台、港、澳也逐步认识简化字,他们书写时也往往使用某些简化字,如台湾的“台”就是最好的说明。但在文字未统一前还需抓紧实现电脑繁简自动转化的问题。在做好“书同文”、“语同音”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到“词同义”,即不管在口语或书面语中,同一词形应该达到意义一致,如“窝心”不能在台湾表示“开心”,在大陆却是“不开心”,以致在交际中产生歧义。

最后,两岸四地联合共同做好汉语在世界上的推广传播工作,合作编写教材,共同培训师资,分享教学的成果和经验,加大推广的力度,使推广传播工作取得更加可观的成绩。这必将极大地增强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使中华民族的崛起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们近几年在两岸合作编写《中华语文词典》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请大家指正。

(本文曾于2012年10月在北京香山首届“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责任编辑:刘英玲)

H102

A

1674-9014(2013)01-0120-04

2012-11-17

李行健,男,四川遂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誉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两岸合编《中华语文词典》大陆主编,研究方向为辞书学和词汇学。

猜你喜欢

义项词典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漫画词典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