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外贸英语专业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3-03-19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外贸英语外贸双语

戴 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高职院校外贸英语专业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戴 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本文通过探讨国内高职院校外贸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如双语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力求探索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效果的新思路。

高职外贸英语专业;双语教学;外贸英语教材教法

央视财经频道2012年9月的一期“对话”栏目中,嘉宾恒安集团总裁许连捷一番看似矛盾的话语引起众议——“目前国内工人的工资都已上涨,但我认为工人的工资并不高,就是有点贵”。许总解释道,他说的“贵”,实指他的企业每年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得接受公司的专门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培训费用不菲。他认为公司承担了本不应由他们承担的再培训义务,因为这些岗位技能是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许总不仅一语道出高校的教学内容应涵盖哪些教学领域,也尖锐地指出了目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严重脱节的事实。

一、高职外贸英语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外贸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一系列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涉外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大量业务文件如信用证、外贸函电等都以英语的形式直接呈现,学生必须具备对这些文件的解读和制作能力,才能顺利完成业务操作。这些外贸实践技能的掌握,仅凭传统的单一汉语专业课程教学或纯英语语言课程教学都无法实现。从这些专业课程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只有实施双语教学,才能根据外贸岗位群的要求,培养出既能用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业务交流,又熟练掌握外贸操作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使之符合外贸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

2001年,教育部颁发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指出,在本科院校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要求生物技术等高新领域的专业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用外语教学的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其他专业根据条件分步实施到位。为了缓解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脱节之供需矛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满足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时代要求,各高校纷纷展开了双语教学改革,许多高职院校也跻身其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高职院校外贸英语专业双语教学实践的若干思考

(一)双语教学目标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招收仅仅精通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专业人才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少,且一般只青睐基本功更为扎实的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多数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学历低,对于今后仅凭英语谋生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对英语学习向“高、精、深”方向推进的兴趣不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宜采取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重任的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而应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就业为导向,采用能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侧重职业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模式[1]。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外贸英语的专业双语教学侧重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忽视外贸职业技能的培养。有些教师对外贸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不甚明了,教学目标不明确,照本宣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外贸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即本着“专业第一,外语第二”的原则,以满足外贸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为目的,培养以外语语言的应用为基础,掌握一定外贸职业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用人的双向需求。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语言只是作为传播外贸专业知识的手段和载体,而非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学生外语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应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逐步适应双语教学,方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师资力量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可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双语教学,使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充分考虑课程的衔接性、连贯性和应用性。衔接性是指双语课程的开设应由易到难,保持一定的内在联系,前导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开设作铺垫和准备,后续课程则是对前导课程的扩展和深化。连贯性是指双语课程一旦开设就应在之后的各个学期连续开设,不可断断续续或太过集中于某个学期开设,以确保已适应双语教学的学生能持续保持对双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效[2]。应用性指的是,除了外贸实训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程包括英语语言课程也要充分体现外贸的专业特色。

笔者在对所在学校外贸英语专业的调研中发现,该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不仅较为科学,能合理体现双语课程与其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性、连贯性,在应用性方面也独具高职特色。大学一年级,除了开设专业基础课《进出口贸易实务》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英语基础课《综合英语》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外,另开设了两门更贴近外贸岗位要求的专业英语课程《外贸英语口语》和《外贸英语听力》,以区别于本科院校单纯提高语言技能的普通口语和听力课程,让学生从基础学习阶段就开始逐步熟悉外贸工作的各种语言环境。大学二年级,除了开设《外贸制单》、《报关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以及另一门专业英语课程《外贸英语阅读》外,两个学期均开设了双语课程《外贸英语函电》(I和II)。在学生已适应了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二下学期还增设了另一门双语课程《外贸英语谈判》。大学三年级,除了继续开设两门双语课程《外贸英语函电III》和《国际结算》外,另开设了一门实训课程《外贸项目设计》,通过各种实训模块,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通过由专业基础课、英语基础课、专业英语课到专业课和实训课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逐步适应了双语教学的要求,这种将英语语言技能和外贸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外语和外贸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三)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

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是直接制约着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瓶颈问题。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大致分为三类: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国内学者自行编写的双语教材以及任课教师自编的讲义。外贸专业的原版教材比较少见,且原版教材有着费用高昂、语言晦涩难懂、内容编排不符合我国的课程教学大纲等诸多众所周知的弊端,因此,应侧重选择后两类教材。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与我国教学传统中优秀的中文教材相对应而改编、由国内学者编写、外文专家审阅的外文版本的教材,应该是首选。这类教材不仅在编写体例和内容的组织与选择上符合我国国情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外文专家的审阅和把关下,语言也基本能达到帮助学生学到纯正英语的目的。不过,目前这类教材多为本科教材,不太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选用这些本科教材,通过任课教师对其内容精心挑选、重新编排和优化组合,使之符合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要求。对一些难度偏大或实践性较强的双语课程,还可结合任课教师自编的讲义一起使用,以增强操作性,确保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

笔者在《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就是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版本科教材,其内容编排与传统的中文教材相对应,语言较纯正,通俗易懂。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在用英语阅读和理解国际结算的一些基本概念、规则和操作流程时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不因语言问题而妨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笔者编写了提纲式的讲义,相应制成电子课件,要求学生上课时认真记笔记,课后结合讲义与课本一起复习,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国际主流的三种教学模式——浸入式、保持式和过渡式。浸入式,指全部学科使用外语进行教学;保持式,指除了一些学科使用外语教学外,其他学科均使用母语教学;过渡式,指在初始阶段部分或全部学科使用母语教学,之后逐步过渡到全部学科使用外语教学。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母语和外语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和运用关系。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学生的总体外语水平来看,除个别院校的英语相关专业可采用“浸入式”或“过渡式”模式试点双语教学外,多数院校只有采取“保持式”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外贸英语专业的双语教学应以“保持式”教学模式为基础,围绕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点,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接受能力、不同课程的专业特点、进度安排等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用母语和外语授课的比例,并将英语语言教学有机融入外贸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在不同外贸业务背景下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我国学生由于缺乏英语听说环境,普遍读写能力强于听说能力的特点,教师可用英文板书,制作英文课件,除了相对简单的内容如国际贸易的专业词汇、基本概念和规则主要用英语讲授外,对于复杂的理论和实务内容如信用证条款、福费廷业务等,教师可适当加大用汉语阐释的比重。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操作部分如信用证的审核和制单等,更要在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实践技能操作要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来灵活调整用英语授课的比例,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具体内容,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国际结算》课程为例,首先,针对该课程内容繁杂、相似概念和流程较多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时应注重不同结算方式之间,以及同一结算方式下票据与单据之间的比较和分析。可采取“案例导入”的探索式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训练其分析和思辨能力,并采用分组讨论法进行案例分析,中英双语并用,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以锻炼其英语思维。其次,课程内容涉及大量业务单证和流程图,通过制作英文课件,采取多媒体教学,可直观地演示业务流程,增大教学信息量,使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和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笔者要求学生将不同结算方式的流程以课堂演示的方式用英语简述,以鼓励和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

在实训教学环节,教师应重视与外贸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将语言学习、实践技能与就业岗位挂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根据外贸业务的流程,设计各种各样的实训模块。学生通过模拟仿真教学、角色扮演、单证案例评析、电脑同步制单、外贸项目设计等多种方式,在校内实训基地接受相关实训模块的模拟训练,并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特定外贸公司“零距离”的实际业务活动参与,将课堂中所学的外语语言知识和外贸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的业务环境中。教师应用英文编写实训指导书,要求学生用英文解答实训练习和撰写实训报告,教师进行英文讲评,确保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步提高,为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打下坚实基础。

(五)双语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理论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下,双语教学评估应注重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摈弃以学生的期末书面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学生的课程评价不仅包括期末的书面理论考核,还应渗透到不同教学场所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用英文完成的平时作业、课堂发言、讨论与演示的成绩,以及实训、实习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双语学习,充分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为鼓励学生用英文思考和解决问题,笔试时应使用英文试卷,要求学生用英文作答。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有能力参加“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报关员”“外贸跟单员”等职业资格考试,为就业准备必要条件。这种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的有效结合,不仅可实现一教多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还可实现对全新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

[1]林文斌,戴莉.外贸英语专业实训教学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82-85.

[2]李继宏.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1,(10),26.

G712;H319

A

1672-9846(2013)02-0066-04

2013-03-01

戴 莉(1972-),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和教学法研究。

猜你喜欢

外贸英语外贸双语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浅谈外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