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事法学本科生实习带教探讨
2013-03-19周伦琴
周伦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 402160)
医事法学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专业,旨在培养既具备医学知识又精通法学的复合型人才[1]。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的背景下,多数医院是本单位医务人员或外聘律师共同参与医疗纠纷的处理。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医务人员医学知识丰富,法律知识不足;律师法学知识丰富,医学知识不足。在此情形下,医院迫切需要医事法学专业人才来提高医疗纠纷的处理效率,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充分利用临床实习,让医事法学专业学生了解工作特点,掌握医学和法学的实践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我院医务科先后接收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共12名医事法学专业本科实习生。
1 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
医事法学是医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不仅对学生法学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还强调学生医学和管理学的综合运用,反映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特点。管洪彦等指出,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守如下基本原则:注重基础课程学习,培养社会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原则;突出特色课程,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原则;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原则;加强实践课程设置的原则——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2]。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卫生行政及卫生监督执法需要的,既有医学知识背景又熟悉法学的高级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生产实习阶段着重使学生掌握医学专业基本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各类司法诉讼工作,具备应用法学知识指导医疗和公共卫生实践活动并进行执法监督的能力。
2 制订带教计划
根据医事法学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我科制订了为期3个月的带教计划。(1)初步掌握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核心医疗制度及医疗政务一般性管理流程;(2)提高对医疗投诉的接待处理能力以及医疗纠纷调查、分析、解决能力;(3)了解临床科室对疾病诊断、治疗的过程,熟悉各种操作规范、规程,学习医生对待患者的方式,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4)熟悉医疗保险及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法规政策;(5)掌握基本的医疗法律文书书写规范,如答辩状、和解协调书等;(6)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或参与医疗法律案例剖析及讨论活动,模拟医疗纠纷法庭,培养学生运用医学、法律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
3 带教方法
3.1 环境介绍
学生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转变为医务人员,普遍无法适应新角色。带教教师应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使其克服心理障碍,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医务科是医院的核心职能科室,具有上传下达、对内对外联系医疗业务的功能,要想顺利开展工作,熟悉环境必不可少。因此,医务科科长或带教组长在学生入科时,除介绍医务科的职能、人员情况及职责外,还要介绍医院环境,各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科室的分布,重要联系部门的功能等。
3.2 入科教育
医务科不同于其他部门,网络权限广,通过医院的H IS系统、O A办公门户、医生工作站,既能查阅住院患者的病历,又能知道医院的医疗指标。在入科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强调工作的保密性和原则性;同时强调学生要遵守工作纪律,严禁迟到、早退、旷工,服从带教教师和科主任管理。
3.3 练内功,打基础
医事法学专业学生要具备医疗纠纷的处理能力。但是,要想独立完成医疗投诉、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需要不断地积淀医疗业务相关知识。学生通过环境熟悉和入科教育后,先后安排其在医务科、质控办、医保办和接待办轮转实习。按照我科带教计划,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采用带教教师言传身教、举办讲座的培训方式,使学生熟悉医疗流程、质量考评标准、核心医疗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等,为医疗纠纷的处理做好铺垫。
3.4 运用多种带教手段提高学生医疗纠纷处理能力
3.4.1 培养接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是医事法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尤其应注意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3]。因此,带教教师可让学生协助接待投诉5次(及以上),独立接待投诉3次(及以上),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接待机会,引导学生做到接待有序、接待有礼,一次好的接待是沟通前必需的润滑剂,让学生有意识地多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多倾听。通过礼貌性、技巧性沟通,发现和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意图,才能深入交流,交换意见。
3.4.2 培养医疗纠纷调查、分析、处理能力 完成医疗争议较小的投诉的调查、分析、处理意见评估,与患方独立沟通、解释等工作,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承办1件及以上投诉;为协助完成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对学生强化教育1次(及以上);完成医疗诉讼前期证据收集和资料准备工作。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患方动机、意图、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做好应对准备。
3.4.3 培养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通过运用缜密的法律思维,严密的法律逻辑,专业的法律、医学知识独立完成两个案件的答辩状、和解协议书及其他法律文书的写作。做到立据充分、合法、合理,有效地协调双方矛盾,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3.4.4 组织学生成立课题小组 选取有医疗争议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医患关系课题小组为单位,挑选案例进行组内讨论,相互探讨,学习经验,汲取教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专业素质。
3.4.5 模拟法庭 组织学生体验各种角色,熟悉庭审程序,提高参与庭审的能力。模拟法庭程序:确定案例,进行角色选拔与分配,小组讨论,准备庭前诉讼文书、证据资料,庭前演练,正式开庭等。根据学生的意愿及其综合能力分配角色,从发布开庭公告、进行开庭准备到作出判决,均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3.4.6 写旁听的心得体会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法院旁听。庭审结束后,让学生围绕几个争议焦点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对整个庭审过程和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再根据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写出心得体会。
3.5 严格考核
制定医务科实习考核量表,带教教师根据实习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实习期末,带教组长对学生进行医疗法规的理论考核。依据理论考试成绩和考核量表分值,进行总体评价,填写实习鉴定,总结实习情况。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4 体会
医事法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后,理论联系实际得到强化。带教教师应根据科室及自身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工作技巧。通过指导教学,讲重点、解难点、提要点后,再让学生实践,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以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4.1 端正认识
带教教师对实习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做到细心、细致,发现错误及时予以纠正,对积极、优秀的学生予以鼓励、表扬,从而使学生端正认识,正确对待临床实习,确保能真正掌握临床知识和临床思维方法,收到最佳实习效果。
4.2 言传身教
带教教师在日常临床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医德医风培养,需注重自身思想品德、医德医风,言传身教。带教教师要根据医疗环境实际情况结合医学伦理学及其他相关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医德医风。
4.3 了解特点
根据医事法学专业特点及培养方案安排带教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带教,促进学生行政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纠纷处理能力的提高。
4.4 严格考核
建立出科考核制度,由医务科带教教师进行考核、评分。根据考评结果,由带教教师认真填写考核表,主要涉及基本技能和病历、文书写作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结合平时实习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录在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教学质量。
[1]刘成龙,靳安民,闵少雄.医事法学专业学生骨科临床带教的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8,3(7):325-326.
[2]管洪彦,范高洁.论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医学与法学,2007(3):35.
[3]崔玉明,贾敬鸿.医事法学专业特色的形成路径探讨[J].医学教学研究,2010,13(5):81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