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对策初探
2013-03-19赵健亚周松林丁亦青徐广飞
赵健亚,陆 颖,周松林,丁亦青,徐广飞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当前,培养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融通的学科。实验课的设置与开设有助于将已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新知,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不断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我们结合兄弟院校积累的成功经验[1,2],积极探索,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 更新实验内容,完善实验教材
以往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基础验证性实验比重较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一些内容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导致学生对实验毫无兴趣。另外,针对我院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设备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些内容并不适合进行实验,而有些先进仪器学生又没有机会了解使用。因此,有必要按照实际情况重新编写实验教材。
我们精选、保留了一些技术性和实用性强的验证性实验,删除方法陈旧且现在基本不采用的实验及与其他课程重复设置的实验,适当增加营养学相关实验。将实验内容模块化[3],分为基础实验模块(以营养素检测为主,培养和巩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食品安全实验模块(以食品中有害因子检测为主,满足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应急工作要求)和现场教学模块(案例讨论、模拟食品卫生监督、营养调查及分析评价等)。三大模块内容既独立又相互协调,可使学生在参与各模块实验时具有目标性,同时体会实验的系统性。各模块内容应与时俱进,定期更新,增加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专题。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各模块实验又分为基础型(验证性实验)、提高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型等不同梯度,同时设立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让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对自己进行不同程度能力提高的规划,把学生从只注重基本规范化操作训练逐渐引向注重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观察、思维、探索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来。
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 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上已列出详细操作步骤,教师在实验前给学生准备好样品及仪器、试剂等材料,并详细讲解实验内容,甚至进行操作演示,学生仅需“依样画葫芦”模仿。这种教师全面指导的训练方式对学生安全、有效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也限制了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发现有些组的学生对同一实验不同操作步骤进行分工,有些学生却不动手,只是旁观。而对于单台实验设备,只能由教师和少数几位学生操作完成,其余学生只能旁观、记下实验数据,甚至还有学生听完教师讲解不参与实验就开始忙于照教材抄写实验报告。这完全是“大锅饭”实验,学生做这种实验自然无趣。“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授人以渔,实质是教会学生善于质疑和答疑,将被动地全盘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培养和强化学生实验兴趣入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2.2 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逐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2.1 基础型实验——互动式教学法 对一些必选的原理验证性实验,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简单仪器的使用,教师利用实验课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规范化培训,着重培养学生实验兴趣,调动实验积极性。
首先从样品入手,改变过去样品单一、由教师统一采购的方式,教会学生自己采样,可使样品多样化,并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实验兴趣。如在基础实验模块中,学生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一种食品进行全套的营养素检测,由此完成从取样到分析测定并总结报告的一系列过程;在食品安全实验模块中,学生可自主采样对鲜奶进行感官指标和理化性质的综合评价,对火腿肠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对果汁进行食用色素含量测定。由于学生采集的样品是自己关注并经常食用的,因此,操作时会更加注重分析测定的准确性,这样的实验课采样花费是相同的,效果却要好许多。
实验准备在实验全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花费很多工夫完成相当多的细致工作,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而目前常规教学中,学生不参与实验准备,也是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参与一次实验教学。该组学生需参与教师的备课、准备实验器材、预实验等,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细致指导,让他们掌握实验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等,在正式上课时,该组学生协助教师教学,组织讨论,协助指导其余各组学生完成实验。
2.2.2 提高型实验——开放式教学法 不拘泥于传统的跟着学时走的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实验内容、实验资源、实验时间、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定组、定时、定地进行实验。一方面,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学生一人一组独立实验,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时间主动学习,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从图书馆、网络等获取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践。这种教学法主要针对一些自选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体流程为:教师布置实验项目供选→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教师审核→教师辅导学生进行预实验,调整方案→正式实验→整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实验得失。这种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经历实验的失败与成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3研究创新型实验——自主式教学法 对研究创新型实验进行自主式教学,只针对部分学有余力、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鼓励和支持其进行课外科研训练。本课题组教师承担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可吸收、鼓励部分学生自愿参与科研活动,担当科研助手,并让研究生承担部分指导工作,进行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另外,学生还可参与每年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立项申报。学校给予一定经费资助,提供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实验的机会,同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积极配合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定成绩
以往实验考核是根据学生的平时实验情况来确定成绩,实验成绩的构成为:实验态度(20%)+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30%)。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人数很多(两个班共有70多人),教师只能凭学生出勤、平时印象和实验报告来粗略评价,有些学生参与实验敷衍了事,通过编造结果或抄袭他人报告得到高分,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并进行量化考核。
首先,在实验课教学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其次,教师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操作情况,做好平时成绩记录。再次,要求在实验报告中增加思考和讨论两项内容[4]:思考内容主要列出注意事项,加强学生对实验重点、难点的理解;而讨论内容主要是对实验的总结,要求学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明确考核成绩不能单纯以实验结果的好坏来评定,学生需要仔细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这样,那些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学生成绩自然相对较高,也可防止实验报告千篇一律。另外,在所有实验结束后单独安排一次实验操作能力考核,以抽签形式对实验基本概念、原理、注意事项和问题分析与处理等进行口头阐述及答辩,由教师组成的评分小组按预先制定的考核评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规定实验考核与理论考核分开进行,前者合格方可参加理论考核。这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又能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
在上述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学改革,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自主立项的热情有所增加,并且能积极为以后的教学出谋划策。另外,此过程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促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实验技术并应用于实验教学,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达到教学相长。
[1]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17-19.
[2]王秀娟,程海萍,党占翠,等.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100-101.
[3]邵继红,徐莉春,任香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2):1238-1239.
[4]那立欣,孙长颢,李颖,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