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积累·激趣·巧改”三步作文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2013-03-19孙红梅
李 红,孙红梅
(莱阳卫生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
我校学生连续3年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征文比赛提交的文章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缺乏积累,内容空洞;材料陈旧,随意编造;情感虚假,无病呻吟等。笔者与学生交流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学生缺乏素材,写作基本功差;二是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检验学生语文素质的手段之一,但作文教学的无效或低效,越来越束缚了学生的写作。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1 积累材料,厚积薄发
刘勰曾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这段话是说,材料更重于表达,因为表达不得当,可以重新修改,而材料空洞,则无法成文。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积累材料、获得丰富的原始材料非常关键。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材料,除从课本收集外,还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1 就地取材好处多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1]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取材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只有找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自然、社会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作为教师,应及时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关注身边的琐事,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风云变化。留心观察,仔细感悟,用心体验。从司空见惯的事件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捕捉真实的、典型的瞬间,获取独特的、感人的情思……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写作的第一手资料。
1.2 新闻媒体材料新
从新闻媒体中收集的材料,具有时代性、新鲜感,能克服学生作文中材料陈旧的弊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新闻、报纸中,掌握当前最新鲜的素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作文思想具有时代感、责任感。譬如:“最美洗脚妹”刘丽,“大衣哥”朱之文,“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见义勇为的刘怀亮,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孙茂辉……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灵魂才得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境界才得以提升。天价广告宣传片牵出的“夫妻贪官”刘瑞扬、陈宜涵,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学历造假被开除,为等领导见死不救致使车主丁志健溺水身亡的军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会更加洁身自好,警钟长鸣,我们才更懂得人格至上、荣誉至上。
2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愿写;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让学生想写;调动学生自身积累,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1 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依据课堂内容,采取不同形式,加强练习。譬如:学习《项链》后,让学生补写一个结尾;学习《十八岁和其他》后,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习《我的母亲》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篇《我的母亲》;学习《最后一片叶子》后,让学生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老残游记》,听过《回家》音乐后,让学生写篇鉴赏;看《白洋淀》后,让学生写篇读后感……结合课堂内容的写作,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而且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产生联想,整合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2.2 创设情境,即兴写作
即兴写作,就是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某件事,某个情节,某个人物,某一神态、动作,当场进行写作训练。教师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即兴写作。譬如,今年寒假后第一堂课,笔者走进教室,学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安静下来,而是唧唧喳喳,说个不停。面对此情此景,笔者没有武断地让大家安静,而是询问:“能告诉我大家在讨论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在谈论《北京爱情故事》。”面对此情此景,笔者知道学生的注意力一时很难回到课堂上,忽然想到,为什么不做一次即兴练习呢?于是便问,大家最喜欢《北京爱情故事》里的哪个人物形象,最讨厌哪个人物形象?说说喜欢、讨厌的理由,讨论10分钟,然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影评。作文交上来时,笔者发现学生写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连平时最不愿写作文的学生,这次也自己写作,没有抄袭他人作文。由此可见,教师要适当为学生创造条件,加强习作练习,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3 批改作文方式多样化,自主参与效率高
语文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作文本发下来,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文,或走马观花,或置之不理,或只看看分数,至于作文中的错误则很少关注,下次写作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学生对教师的眉批、总评视而不见。可见,教师批改作文耗时、费力、低效。教师批改作文是必要的,但不能越俎代庖,它只是一种示范,是学生学习修改、提高修改能力的过程,因此,改革作文批改方式迫在眉睫。
3.1 自行修改
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往都是几易其稿。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自改,这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批改方式,在完成作文后应由学生自批自评。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将受益终身。
3.2 结对互改
结对互改,是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学习小组内学生交换批改的方式。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是我们的天性。在互改中,学生会发现其他人作文的缺点,能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同时结对互改也是一个交流、沟通、提高的过程。批改作文时,学生是站在“教师”角度思考问题,可引发学生批改的兴趣,促使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增强参与意识。
3.3 集体同改
集体同改,即全体学生共同修改同一篇作文。教师可将不同学生的作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让学生发表修改意见,集思广益,共同完成对一篇文章的修改。这样,这篇文章便成了大家智慧的结晶。
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能调动其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教其方法,激其兴趣,培养其能力,使学生想写、爱写、善写。
[1]叶圣陶.文章例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