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机化学课程中溶液的配制教学探讨

2013-03-18张茂美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容量瓶物质溶液

张茂美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1 无机化学中溶液配制教学的重要性

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1],是我院医药卫生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化学课程。该门课程的学习为医药类人才储备了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也为后续的其他化学课程和专业课程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类分散体系,临床上许多药物需配制成溶液使用,药物分析与检测中常需要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如标准溶液、缓冲溶液等。“溶液的配制”是无机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涉及许多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固体的称量、液体的量取、溶解、移液、容量瓶的检漏、振荡等,这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2]。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以及误差分析,该内容在后续专业课程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生物化学中均有应用。重视溶液配制的教学,在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使学生深刻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熟练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明确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溶液配制的教学内容分析

2.1 教材

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及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校本教材《无机化学实验指导》,由我院化学教研室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及医卫类专业需求编著。

2.2 教学内容

2.2.1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单位、公式、相关计算。

2.2.2 溶液的配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案、步骤、仪器使用方法及操作要点。

2.2.3 误差分析 对不规范操作所致误差进行定性分析。

2.2.4 教学重点、难点 以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操作步骤为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及容量瓶的使用为教学难点。

2.3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质量分数浓度及物质的量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但我院药学系、护理系学生80%以上为文科生,化学基础薄弱,对学习有畏难情绪,过分依赖教师,欠缺科学的学习方法。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教”、“学”、“做”三者相结合,给出任务,让学生按要求配制溶液。

分析讨论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对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演示教学法:教师演示容量瓶的检漏、移液等操作。

错误成功法:不提前告诉学生正确操作或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从自己失败的教训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3.2 学习方法

合作式学习:学生3人一组,交流讨论,分工合作。

探究式学习: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3.3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讲解更直观、生动[3]。利用实训室现场教学,融“教”、“学”、“做”三者为一体。

4 教学过程设计

4.1 物质的量浓度

创设情景,复习导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物及多媒体展示药品和化学试剂,如药用酒精、异烟肼注射液、氯化钡溶液等,引导学生关注标签上不同浓度的表示方法,由质量分数浓度的复习导入物质的量浓度,再通过一张医院体检化验单(体液中生化指标的含量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可增强学生职业的意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列表比较质量分数浓度及物质的量浓度,发展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符号、单位、公式。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和重构的过程,只有将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最后通过3个判断题进一步巩固概念,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应用计算,如临床急需1 000 mL 0.167 mol/L的NaC3H5O3溶液,需NaC3H5O3多少克?让学生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

4.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采用项目教学法,按“选、定、做、查、演、评”六环节进行。

4.2.1 选:选项目,做准备 提供两个项目:配制200 mL0.154 mol/L的生理盐水;配制100mL 2.0mol/L的NaOH溶液。两项目方法相似,仪器选用及操作步骤稍有差别,学生可灵活选择,基础好的学生可完成两个项目。提供多组仪器,如不同规格的烧杯、量筒、容量瓶、天平等,使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及仪器选用上呈现多样性。学生3人一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咨询,确定项目,熟悉仪器,做好准备。

4.2.2 定:定方案,分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师生的双边交流非常重要。学生根据原有经验设计方案,多会选择烧杯、量筒,只能粗略配制。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改用容量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方案,确定详细操作步骤。

4.2.3 做:做实验,练技能 学生依照方案进行实验,对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混匀等操作进行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错,并演示规范操作。

4.2.4 查:查问题,改方案 对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如烧杯中残留有溶质、读数时俯视或仰视等,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及咨询教师,解决问题,修正方案,规范操作。

4.2.5 演:演操作,说要点 学生分组比赛,演示项目完成过程,并说明操作要点。其他学生观察、提问、评价,并将自认为不规范的操作记录下来,为后面的误差分析做准备。

4.2.6 评:评优秀,谈得失 评选优秀团队、操作能手,进行自评和他评。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教师、同学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并感受师生情谊和分享快乐。

六环节中“选、定、做、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学生通过发现问题、修正方案、重做实验、反复练习、规范操作,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4.3 误差分析

采用多媒体展示溶液配制过程,引导学生归纳能引起误差的操作,讨论溶液物质的量和体积的变化,分析其对浓度的影响,并列表进行归纳。进一步巩固概念,让学生学会应用,也让学生意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细节决定成败,使学生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

4.4 小结

小结并布置课后任务:如何用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稀盐酸?让学生自主探索溶液的配制,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5 教学反思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实践,就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但没能得到提高,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在溶液配制的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讲演操作,并进行讨论评价,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谢吉民.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静霞,张新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创新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08(2):41-43.

[3]张静.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9):52-53.

猜你喜欢

容量瓶物质溶液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谈如何降低容量瓶的容量误差
『溶液』知识全解读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要点剖析
解读“溶液”
对容量瓶几个实验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