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备课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18马丽娜刘晓彦刘帅伟徐纯琼李玉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传染病青年教师集体

张 栩,马丽娜,刘晓彦,刘帅伟,徐纯琼,李玉芳

(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的迅速发展,人类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多曾经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正在逐渐降低发病率或者已被控制,如天花、鼠疫、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但与此同时,由于病原体的进化和变异,很多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如艾滋病、SARS、疯牛病、甲型H1N1流感等。一些曾被控制的古老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如肺结核、性传播疾病、血吸虫病等[1]。传统的传染病疾病谱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为传染病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最新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改变传统传染病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其中提高传染病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集体备课。

1 集体备课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形式及内容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集中集体的力量为讲好一堂课做准备。在传染病教学中,集体备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1)在教学开始前4~8周,开展第一次集体备课,参加人员是传染病学系的主任、教学秘书、资深教师,并欢迎青年教师自愿参加,采取会议讨论的形式,备课内容主要是:①集体对即将开始的教学计划进行分析探讨,学习并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教学目的;②了解并掌握学习对象的基本情况,在我校开设传染病学课程的专业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影像、医学检验等,针对每一个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探讨传染病学授课内容的不同要求;③确定教材,目前传染病学系常用的教材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传染病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概论》等。依据每一个专业对传染病学课程的不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教材,并结合当前传染病的发展情况,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及时间。如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我们就在授课中增加了甲型H1N1流感的内容;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增加了手足口病的教学内容等;④确定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在传染病教学中着重培养其临床思维,从疾病的症状入手,提出问题,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而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对传染病的流行与防控内容,在讲授“传染病预防报告与管理”时,我们开展模拟场景教学,加深学生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印象;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则重点强调传染病诊断中辅助化验检查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作为“金标准”的病原学检查在传染病诊断中的重要性;⑤安排好教学人员,组织教学,通过集体对整轮教学计划形成一致意见后,分配教学任务,安排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搜集资料进行备课教学。

(2)在教学开始前1周,安排第二次集体备课,这是最重要的一次集体备课,参加人员为全体教学人员,并邀请院内督查教学老专家来指导备课,其内容是:①首先由教学秘书或系主任将本次传染病教学的内容、时间、地点、对象、对授课教师的具体要求(包括仪表、教具、课前准备、课后自我回顾等)、教学课程进度、授课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课程结束后传染病学的考试命题预案,向全体授课教师进行讲解;②检查每一位承担教学任务的授课教师所准备的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③请每一位授课教师展示所授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并重点提请集体备课小组解决授课教师在本轮授课中需要新增或者需要删减的内容、授课中重难点内容的讲解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准确、是否讲解透彻、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在授课中使用双语、是否在授课中与学生互动交流等议题。通过集体讨论后达成共识,例如,在近几年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种类已经由2007年的37种增加到2008年的38种、2011年的40种,而即使采用最新版本的教材在回答法定传染病病种问题时也只有38种,明显少于现行法定传染病病种。大家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授课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目前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和数目,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新的传染病在不断出现,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变化;④在展示多媒体课件后,请老专家对授课教师的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进行点评,并对优秀教案、课件给予表扬,在征得授课教师的同意后,可将其收入传染病学系教学素材资料库,作为模板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参考使用;⑤青年教师在授课前,要安排试讲,在试讲的基础上,主要从授课内容、时间安排、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并在重点、难点处请老教师示范,并向青年教师传授如何采用启发式、病例讨论式、交互式、问题引导式、参与式、口诀式、案例综合式等教学方法和技巧,以解决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在理论课教学后的第二周、第三周,安排第三次集体备课,主要讨论通过前几周教学后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适应性,即是否能够快速理解难点、牢固记忆重点内容。集体备课参加人员为授课教师、见习带教教师,并邀请学生代表参加,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反馈教学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如课程安排中理论课程与见习的衔接效果、授课的形式与方法等,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计划、教学重点进行微调,见习课则安排带教教师进行PBL模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在传染病临床见习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巩固理论课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书本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病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书本知识获取病例资料,指导他们对病例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并进一步应用这些资料对病人做出正确诊断。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使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2]。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为其今后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第四次集体备课安排在教师授课结束、学生课程考试后,主要内容为:对学生的考试试卷进行分析,集体讨论在前期教学中哪些重点知识没有讲透,哪些考点在教学中被遗漏,从而为今后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2 体会

传染病学系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深刻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新颖,还能使全体教师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使大家对每一个重点、每一个难点、每一个新增内容以及见习带教方式等达成共识,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教学方法更加优化。

(1)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共享教学资源。传染病学教师都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不仅要完成查房、值班、会诊、上门诊等任务,还要担负科研工作,任务繁重。在教学期间,时间紧张,不可能所有教师都能将有限的时间及精力全部投入到查寻教学资料、设计教学计划中去,而通过集体备课评出的优秀教案课件则可以作为模板供所有授课教师学习和参考,这样做不但能使资源达到共享,而且能节省大量时间、人力、物力,为授课教师在原有模板的基础上螺旋式提升教学质量搭建教学交流平台;通过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能使传染病教学在共性中体现个性。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它将逻辑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分解消化难点,促进教学,其形式有图片、视频、音频等[3]。在传染病教学中,由于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不同于其他普通内科疾病,有些传染病在夏季发生(如乙脑),有些传染病在冬、春季节发生(如流脑),有些传染病有地方特色(如血吸虫病)。在一轮教学过程中,学生则很难见到所有所学病种的病人,而通过多媒体视频,学生就可以见到真实的现症病人,从而弥补了实践病例不足的缺陷,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在传染病教学中,一些经典的传染病如伤寒、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一般难以见到,且对于一些青年教师来讲,其本身也没有见过此类病人。通过集体备课,老教师可以把自己曾经诊治此类疾病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并手把手地帮助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包括授课时的仪态、仪表、站位;授课中如何讲解难点、重点;如何采用启发式、病例讨论式、交互式、问题引导式、参与式、口诀式、案例综合式方法教学;如何利用情景教学等。这样能使青年教师深深地感受到老教师的敬业精神,从而激发自身的求知欲和教学热情,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3)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兴的教学要求,而通过集体备课,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教学创新、探索,丰富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服务,才能提高传染病学的教学水平。

总之,在传染病教学中,通过集体备课优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间的互动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传染病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1]廖慧钰,郭雁宾,孙国平,等.改革传染病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初步研究[J].医学教育,2005(4):32-35.

[2]林潮双,赵志新,张宇锋,等.从见习前考试答卷分析传染病学见习教学的重点[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331-333.

[3]杨文.多媒体手段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教书育人,2005(20):48-49.■

猜你喜欢

传染病青年教师集体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我为集体献一计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警犬集体过生日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