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阶段教育贫困生状况及对策研究——以西部某市为例

2013-03-18乔继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郭 忠,乔继华

(1.定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高中阶段教育贫困生状况及对策研究
——以西部某市为例

郭 忠1,乔继华2

(1.定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对策与研究

解决贫困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就学困难,是当前教育领域里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一项真真切切的民生工程问题。

1 高中阶段贫困生现状

西部某市属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8.90%。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在校学生中,贫困学生约208 306人,占在校中小学生(含中职学校)总人口数的35.60%,其中特困生130 722人,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2.34%。近年来,随着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相继实施的“义教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加上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项目逐年增多等因素,大大缩减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的贫困面。但是,由于近年来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持续增大,高中阶段学习费用的上升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贫困面在增大。据抽样统计,目前,在高中教育阶段,包括中职学校,在校学生中贫困学生约占41.30%,其中特困学生占28.00%,约20 660人。

贫困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家庭的贫困、经济的拮据对贫困生身体、心理的成长有着全面的、长远的影响。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的贫困学生“穷且意坚”,贫困反而成为他们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精神动力,许多学生品学兼优,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我们同时也了解到,有一定数量的贫困学生因其家庭经济条件差而导致过分自卑、过分自责、过分敏感,还有的学生甚至因省吃俭用而导致营养不良,从而患上疾病。许多贫困生因为行为土里土气,被其他学生认为是没见过世面。另外,贫困生当中很多人不会唱歌、打球和使用电脑,这使他们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10.00%的贫困学生觉得自己很差,认为周围的同学、教师都在嘲笑自己,甚至有时会为一点小事与同学争执不休。他们自我封闭,不愿与同学交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因而失去了一次次的受助机会,即使在得到帮助时,也会深感内疚、自责。在这种自卑心理的笼罩下,使他们步入了心智发育的一个怪圈:自卑—努力—失败—更自卑。有此类心理的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和活动表现都很一般,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的不完整(或单亲或留守)加上物质的极度匮乏,家长对其不施教育、引导,放任自流,从而导致他们自觉性差、不思进取、任性,甚至对别人有怨恨、仇视的心理。

“贫困”不是学生本身的过错,而他们本该快乐的成长体验却因“贫困”而蒙上了一层阴影。学校教育,尤其是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理应受到更多关注与关怀。

2 贫困学生家庭因素分析

某市高中教育阶段贫困学生,除一部分来自城市下岗职工、低保家庭外,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市高中贫困生总数的64.30%来自农村。贫困生按其家庭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孩子多、田地少、收入低,导致家庭常年贫困。由于农业人口占该市总人口数的88.90%,加上地域条件、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农业生产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家庭,除耕地作物的收入外,无其他经济来源。因为高中阶段学费的增加,使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感到供高中生的经济负担较重,因而这些家庭的子女随时面临着失学的困境。这种情况的贫困生约占贫困生总数的38.80%。

(2)供养多个大学生、高中生而导致贫困。目前,国家对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但接受非义务教育学生的费用却依然很多,高中阶段教育在读学生一年至少需要4 000多元的学杂费及生活费(主要是住校学生),大学生的费用就更多了。这种情况的贫困生约占贫困生总数的29.90%。

(3)学生父母双方或单方常年有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特别困难,这种情况的贫困生约占贫困生总数的13.60%。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是一部分重视教育投入的家庭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4)家庭其他成员有重大疾病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而导致的极端贫困。这种情况的贫困生约占贫困生总数的8.50%。

(5)因天灾人祸、父母离异而导致家庭生活极度困难。这种情况的贫困生约占贫困生总数的5.30%。

(6)由于某种因素失去双亲或单亲,家庭生活特别困难。这种情况的贫困生约占贫困生总数的3.30%。

3 解决高中阶段教育贫困学生的对策与思路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解决高中阶段教育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必须正视高中阶段教育贫困学生,尤其是特困学生存在的事实,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高中阶段教育贫困学生现象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直接关系到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关系到巩固“两基”成果和教育改革成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彻底解决。

(2)采取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界相结合的经济救助手段,帮助解决贫困生的学习、生活费用问题,保证特困生不因贫困而辍学。2007年起,某市得到“建行未来——中国建设银行资助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项目支持。此项目每年在该市选取一所高中学校资助70人,每人每年1 500元,每年共计105 000元。2008年至2009年,由我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实施的高中贫困学生公益金助学项目,根据省上安排的受助名额,该市分别有2 050名、2 640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每人得到1 000元资助,共发放资金469万元,极大地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但由于资助面不广,只在普通高中学校中实施,仅占全市普通高中特困生的1/10,且其属于一次性资助,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许多高中阶段教育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近年来开始实施的“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金”国家计划和针对高中贫困学生的“滋蕙计划”,使30%左右的普通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受到了赞助,大大缓解了这一突出问题带来的影响,使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利益。因此,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更多次数、享受面更大、覆盖面更广的贫困生资助项目是解决高中阶段教育贫困生的当务之急。

(3)学校要尽其所能最大限度地做好减免费用、设立奖学金以及专项资助等方面的工作,使贫困生走出困境。学校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更了解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便于根据具体情况在“第一时间”实施救助。事实表明,这种“早期救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该市个别县区的部分学校,每年都对部分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设立奖学金,用来奖励成绩优秀者,以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适时组织献爱心助学捐款活动,并根据学生贫困程度,对其给予一定的资助。同时,还通过其他助学渠道,解决了少数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这种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4)要更多地关注和重视贫困生的身体、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依托学校政教部门、共青团等机构,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开展一些有益的教育活动。如对学生进行生活态度的教育,改变贫困生的认知方式,让其不要把贫困当作耻辱;引导贫困生正视贫困及生活现实,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目标和理想追求,先成人,后成才;通过对贫困生生活信心的教育,使他们正视贫困,实现自我肯定,不断超越自我;学校要重视营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氛围,从他助到自助,将贫困生的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通过多种途径教育,消除贫困因素对贫困生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使其立足长远,着眼未来,走出贫困的阴影。

(5)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目前,国家实施了中职学生学费减免、补贴政策,切实解决了千千万万农村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费用问题,使得更多的贫困学生完成更高学业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成为现实。教育部门要多渠道、多途径争取其他资助项目,并要管理好资助项目的开展,对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资助,切实解决中职学校中特困学生的学费问题,帮助他们完成正常的学业,争取为社会输送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

(6)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使得更多的普通高中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贴和营养补助。目前,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寄宿生生活补贴和营养补助,切实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使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但是这个“阳光工程”、“民生政策”只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而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还无法享受。因此,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诸多“惠生”政策同样实施于高中阶段教育,以保障高中阶段教育的所有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G40-03

A

1671-1246(2013)04-0031-02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