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2013-03-18李建明严志登

微创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管

李建明 严志登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普外科,中山市 528400)

肝外胆管结石为外科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随着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的广泛开展,胆道结石的治疗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开腹手术到大部分的病人可选择各种微创治疗,根本改变了胆道结石的治疗方式。我科从2006年开始针对不同肝外胆管结石,采用不同的内镜联合方案进行阶梯性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至2011年共有94例肝外胆管结石病人行内镜治疗,其中男41例,女53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62.5岁,12例有胆道手术史,所有病例都行B超及CT检查,考虑有肝外胆管结石。18例病人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76例合并有胆囊结石,肝外胆管单发结石59例,多发结石为35例,CT测量胆总管直径为0.8~3.0cm。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根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合病人的意愿,先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肝外胆管结石后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如为单纯肝外胆管结石,成功取石者,则治愈出院;如合并胆囊结石,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于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且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不成功者,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用胆道镜检查取胆石后予胆总管T管引流;对于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而ENBD成功者,应用LCBDE,取净结后石,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后3~5d经鼻胆管造影无异常者拔除鼻胆管出院。对留置T管引流的病人,术后10~12d行T管造影,如无结石残留,带T管出院,术后4周拔除T管;对造影有胆道结石残留者,带T管出院,术后6周后再次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至检查结石干净。

2 结 果

本组病人单纯肝外胆管结石18例,用十二指肠镜行EST治疗,1次取净结石12例,结石残留需再次取净5例,1例取石不成功行开腹手术;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76例,行EST成功67例,术后行LC,其中1例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中转开腹手术,ENBD3例,应用LCBDE并胆道镜检查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行ENBD不成功5例,应用LCBDE并胆道镜检查取石,胆总管留置T管引流3例,2例LCBDE不成功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EST时十二指肠穿孔行急诊开腹手术。术后经T管造影,胆道有结石残留1例,术后6周后再次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本组微创手术治疗成功89例,成功率为94.68%,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

3 讨 论

肝外胆管结石传统手术方法为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但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需放置T管较长时间,同时胆总管切开后可能并发胆管狭窄、胆瘘等。随着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的广泛应用,肝外胆管结石可通过一镜或多镜解决。内镜的应用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和观念,使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理念广泛为胆道外科医生所接受。但随着医疗实践的深入和病例数量的积累,单一的内镜治疗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腹腔镜及十二指肠镜有各自的优点,如十二指肠镜可不用麻醉,创伤小,胆道狭窄及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内可多次重复治疗等;腹腔镜能直视下处理胆石,可结合胆道镜进一步了解胆道情况。但它们也各自的不足,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加以运用,以期达到最优的治疗方案。

约15%胆囊结石的病人合并有胆总管结石[1],对这类病人,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微创处理方法[2,3]:一是通过十二指肠镜行EST胆总管取石,然后行LC;另一种方式是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EST加LC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同时可纠正胆总管开口狭窄。一般认为EST加LC,对胆总管直径大小无特殊要求,但结石大小及数量有一定影响,结石直径大于2.5 cm,或结石数量多,EST取石成功率明显下降。而对LC加LCBDE,胆总管结石大小没有限制,较大结石更易取出,但胆总管直径小时手术难度较高,易出现术后胆总管狭窄,需中转开腹手术率较高,目前多需放置T管引流,带T管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单纯腹腔镜治疗需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这类病人大部分需留置T管约4周,病人带管时间长,影响工作及生活。胆汁丢失有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同时胆切开后有胆瘘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对胆总管无扩张病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难度大,并发症更多。因此,胆总结石无胆道扩张者不宜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对于胆总管结石,我们先行EST,再行LC。因为如EST失败后,可通过行LCBDE,虽然病人要留置较长时间的T管,但同样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先行EST再行LC也降低了手术难度,因为它能为EST提供较完整为“胆管树”图像,能发现胆管的变异,减少术中胆管损伤的可能性[4],达到了“诊治一体化”的要求。如先行LC再行EST,一旦EST不成功多只能再次开腹手术,增加了病人的费用和痛苦。先行EST,再行LC住院时间短,不用留置T管,病人和医生乐于接受。

2006年我院开展三镜联合阶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针对不同的病人,分别采取一镜法、二镜法及三镜法,通过三镜的阶梯联合应用,可解决大部分的肝外胆管结石。此方法为南开大学首先开展[5],该方法集中了各镜的优点,发挥了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的长处,对单纯胆总管结石者,EST即可完成治疗。而对十二指肠镜不能取出胆总管结石者,由于已放置鼻胆管,可于LCBDE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后以ENBD导管代替T管的支撑引流作用,避免了放置“T”管的相关并发症。胆管一期缝合,使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对于胆总管结石较多者,较难一次取净;对结石较大者,如结石大于2.5 cm,碎石较为困难,通过术前影像检查作出评估,可考虑于胆总管内放置鼻胆管,再于腹腔镜下切开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行一期缝合。术后不必放置T管从而避免胆总管较长时间放置T管的弊端,病人同样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达微创治疗的效果。此法通过三镜的渐进和灵活运用,以最小的创伤,解决病人的胆管结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镜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扩大了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范围,用最合理,最少的创伤解决病人的问题,真正体现了一切发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三镜联合法手术成功率可高达95%~97.79%[2,5],已代替了大部分的开腹手术。

当然,十二指肠镜操作要求术者要有较好内镜基础,操作难度较大,成功率与技术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病人最好由同一组医生处理,这样可更好把握病情。目前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胆管损伤等,常发生于术中病变复杂及胆道变异病例中。同时LCBDE术有一定的结石残留率,其目前仍不能完成所有胆道手术。如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手术难度较大,胆囊三角冰冻粘连,解剖困难,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等,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6]。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及时机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不要为了追求微创治疗强行应用内镜,对内镜处理较困难和有严重并发症者要果断开放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7.

[2]黄小兵,梁 平,李 靖,等.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初步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4(4):519-520.

[3]黄秉一,张文兴,刘 欢,等.“三镜”联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7):548-550.

[4]朱 琪.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现状[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4):229-231.

[5]秦明放,赵宏志,王庆,等.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阶梯性方案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2):88-90.

[6]赵海峰,于大海,佟立权,等.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8):820-821.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