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意外”而更精彩
2013-03-15周春露
周春露
(姜堰市南苑学校 江苏 姜堰 225500)
活动背景:2012年12月8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举行的江苏省化学教育学会年会暨泰州市化学教育学会年会,并在本次年会上进行了一节专题课《碱式碳酸铜的再认识》的课堂展示。接到任务时,思考较多。
新课标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因此,我的基本设计思想是:要求科学探究要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并随时关注课堂中的“意外”和“生成”。
本课题是关于碱式碳酸铜的一节专题课,学生在这之前,只是在实验操作部分接触过这种物质,相关的知识是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分解和与稀盐酸反应的两个反应,而且当时只是为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而设计,因此很多同学对该物质的印象都不太深了。在课前作了多种预设,果然课堂上同学们思维活跃,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令人欣喜的“意外”。
一、课前准备
1.准备片断
上课之前,将分组后的同学们安排好座位后,给出了各组的实验仪器。
2.课堂意外
本节课中,我将省泰州中附中学九(9)班的20 位同学分成了五组,教学设计时有两组同学的实验仪器和另三组同学的不一样,也没有告诉他们,课前等待时我将仪器给了他们后,同学们开始去关心有哪些仪器,小组内的同学也在猜测可能要他们去完成哪些实验? 很意外的是马上有一组同学举手,向我提出他们的仪器中少了一些,我于是又提出:“有没有多出来的呢”? 所有同学马上观察自己和其他小组的实验仪器,讨论更热烈了,没想到这一组同学的一个小“意外”马上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也激发出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都开始兴奋了!
二、教学片断1
1.片断
图片1: 出土的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和出土的汉代的铜制品。
教师:第二幅图片与第一幅图片有什么不同? 表面的绿色物质可能是什么?
学生:略。
教师:如何改进课本中的装置来检验该变化中的气体生成物?
2.课堂意外
针对上面的问题,同学们都很快提出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但马上有同学提出:“老师,我觉得他们的设计有问题,并不知道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怎么知道如何来检验呢? ”于是我因势利导,马上提出同样的问题让同学们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同学们马上肯定了自己的猜想。我及时对同学们考虑问题全面并敢于质疑他人的做法进行了表扬,同学们别提有多开心了,课堂气氛更热烈了!
三、教学片断2
1.片断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加热碱式碳酸铜并进行气体生成物的检验。
实验步骤:(1)取碱式碳酸铜少量于试管中,固定试管;
(2)给试管加热;
(3)检验生成的气体。
友情提醒:实验中注意规范操作、注意安全、注意同组内同学合作完成!
2.课堂意外
课前与同学们进行简短交流时,我说过请同学们好好配合积极表现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想让同学们多多举手、多多表现自己,但是可能部分同学考虑过于周到,太想配合老师了,他们在加热碱式碳酸铜结束后,不仅将实验仪器都收拾好放回了实验整理箱,而且还将反应中生成的黑色固体都倒入了废物缸中,致使下一个实验中只能向其它组同学索要药品才能继续。
四、教学片断3
1.片断
教师: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的黑色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呢?
学生:(很多同学脱口而出)是氧化铜
2.课堂意外
对生成的固体进行探究时,很多同学从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因此提出问题后很多同学都马上答出是氧化铜,但仍然有几个同学提出并不知道是不是氧化铜,只有实验才能证明。课堂上的这一“意外”马上让我正好提出,你们得出这些结论是来自于课本的结论还是自己的实验结论?并很快地生成了我的下一个问题:黑色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黑色固体有哪些? 还是让我们一起跟随小明同学来探讨吧!
五、教学片断4
1.片断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1)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或加热时,能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固体铜;
(2)氧化铜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后,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了如下的设计:
方案甲:取固体样品,在酒精灯上灼烧
方案乙:取固体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课堂意外
同学们取出加热后的固体,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验仪器分别选择了相应的方法进行检验,完成好后,三组用方案乙进行探究的同学马上发现自己的现象中有 “意外”了,有一组同学发现自己小组的溶液颜色是深绿色,而其它组是蓝绿色,于是我将事先准备的少量水倒入该同学的试管中,当他们正惊讶于颜色变化时,我及时向同学们解释并激励他们化学的美会伴随我们整个化学学习,同学们加热吧,前方的风景更美;另一组同学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了气泡,严谨的同学马上提出为什么? 于是我将该同学的问题抛给了全体同学,经讨论后同学们都能明白了。我想此时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意外”了,更多是喜悦吧,而作为教者的我更是开心,我要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不仅能提出,而且自己讨论后解决了,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教给学生化学知识,还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该是何等的愉快啊!
六、教学片断5
1.片断
[提出问题]碱式碳酸铜是如何形成的呢?
某同学为了探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该同学发现A 中的铜钉生锈;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铜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铜与空气中氧气和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试回答:
(1)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吗?
(2) 你认为参与铜生锈的物质还可能有____________,理由是: 管中铜丝不仅与O2、H2O 接触,还与空气中其它成分接触。
(3)为验证该判断,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B 装置进行实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铜钉基本无变化。
由此可认为: 铜在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难以生锈,故参与铜生锈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铜生锈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以用图来表示)
2.课堂意外
设计上面问题中的最后一问时,我比较担心,因为这一问题如果放在铁生锈知识后面的话,学生解决它应该不难,而此时刚接触化学三个月,因此课前在这一部分我作了很多预设,原以为同学们会很难设计出较为理想的方案。但让我意外的是同学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很强,他们在讨论时,几个小组的同学都很快地设计出使用四支试管的方案,更有同学马上在学案上画出有关的方案和示意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一节课下来,总感觉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同样这样的意外也使这一节课更让我觉得精彩,我想这就是同学们的思维吧,这也告诉我们,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表现,才能出现那一个又一个惊喜与意外,只有用智慧把握住精彩的生成,才能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教学中要相信我们的同学,他们真的很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