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徽商与三官信仰
——以明清时期上海嘉定三官庙宇的分布走向为例
2013-03-13雷伟平
雷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上海嘉定徽商与三官信仰
——以明清时期上海嘉定三官庙宇的分布走向为例
雷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在上海嘉定区明清时期三官庙宇地理分布基础上,探讨徽商与三官信仰分布走向的关系,可以看出上海嘉定区的三官信仰是徽商在与其他商帮的竞争下,借助历史上对三官大帝的不同诠释,而形成的属于嘉定的三官信仰圈。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商帮如闽商粤商将三官信仰带到嘉定,而徽商以换实不换名的方式将其推向嘉定的普通百姓。
三官堂;地理分布;徽商;明清时期;嘉定
明清时期,上海嘉定区随着棉花业的发展,成为吴淞地区重要的产棉市场,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市镇,南翔、外冈、唐行、徐行等镇的棉布闻名于世。江南地区一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这些市镇的繁荣,徽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徽商在明朝中期已经进入上海,“明成化年间,徽商已在上海附近的松江、吴淞、嘉定和浦东经商”[1]。而三官信仰也在徽商的推动下成为嘉定区百姓的重要信仰之一。由徽商建造的三官殿是嘉定历史上第一座三官信仰实体。本文将在三官庙宇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其分布走向,进而探讨这一走向与徽商在嘉定发展的关系,分析嘉定的三官信仰如何在徽商与其他商帮竞争的背景下获得发展。所采用的理论是信仰圈理论,方法是民俗地图法。
一、研究背景
目前在学术界研究上海三官信仰地理分布的仅见张化的《上海宗教通览》中对上海三官堂数量和分布的统计,但是未对每个区的具体分布做深入研究。研究徽商的著作有张海鹏和王廷元的《徽商研究》,分别从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徽帮的形成、徽商经营的行业、经营方式、徽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是未见有将徽商同三官信仰联系起来的研究;研究闽商的著作有高红霞的《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1],分析福建人到上海经商的原因、生存状态,将闽商与粤商、徽商、甬商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上海福建人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等等,但是未对属于福建人的三官信仰加以探讨,这一点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故其在研究信仰时,仅提到了天后信仰。研究徽商与上海的论文有蔡玲存的《近代徽商转移上海的原因分析》,唐力行的《徽商在上海市镇的迁徙与定居活动》,日本松浦章的《徽商汪宽也与上海棉布》,吴仁安的《论明清徽商在上海地区的经营活动与历史作用》,刘芳正和刘效红的《明清以来徽州茶商在上海》,王廷元的《徽商与上海》等等,未见以徽商在上海各个区的发展为视角进行研究的,也未见研究徽商的信仰的。鉴于此,本文以明清时期徽商与三官信仰为视角,在上海嘉定区三官堂分布的走向的基础上,探讨徽商的发展轨迹与三官堂分布的关系,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徽商成为三官信仰的重要推手。
二、明清时期嘉定地区三官堂的地理分布
嘉定地区的三官信仰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的嘉靖时期。在明朝,曾有三座三官堂①三官堂是一个统称,表示三官信仰的实体,可以是三官堂、三官庙、三官殿或者其他配祀三官的实体庙宇。,一为集仙宫,“在东城二图,……嘉靖二十九年道士谢一诚重建三清殿,徽商吴国宁建三官殿三茅殿。……今废。四周环水,名玉带河。”(清光绪《嘉定县志》卷三十一,寺观)在集仙宫有三官殿,嘉靖时期由徽商建造。根据《嘉定历史文献丛书》第一册的记载,集仙宫在今嘉定镇金沙路东,练祁塘南,其址今存银杏一棵。根据实际调查,该地址已经成为秋霞社区,在该社区内存银杏树一棵。集仙宫旧址在菊园街道秋霞社区的东部。即图中的A点①本文使用的地图均来自www.map168.com.。二为三官堂,“在城隍庙西,明嘉靖甲子年建”[2]。城隍庙在西南隅,经实地调查,城隍庙也在秋霞社区,则该三官堂在秋霞社区的西南偏西处,门前有河流过,即图中的B点。三为雪方堂,堂中“有三元殿,明季寺僧募建,李流芳为疏。又有守鹤楼。今废”[3]160。历史记载中没有具体的位置,只知在南翔镇,在田野调查中也无人知晓有关雪方堂的历史。因此本文只是将其标注在南翔镇,不表示其具体位置。即图中的C点。
到了清朝,还有十四座三官堂。分别为:一万寿观有三元殿,“国朝顺治、康熙间,募建关帝庙,并建三元、斗姆两阁。熙增:乾隆、嘉庆间,三元、斗姆两阁,方日辉、诸文泰先后募重建”[3]172。该观在南翔镇,也无法知道其具体地点,所标注的点只是表明该观在南翔镇,即图中的D点。二在外冈镇,“在龙德桥之西。康熙年间,里人募願建立,后徽商姚氏重新裝金”[4]27-28。“龙德桥名东塘桥”[4]5。 则该三官堂在外冈镇的西边,图中的E点。三在外冈镇,“在镇南五里沙冈桥西”[4]27-28。则该三官堂在西南方向,即图中的F点。四在安亭,“昆邑菜区南三图”[5]无法确定具体的地点,因此只是一个标注。即图中G点。五在望仙桥乡,“在十七图。浜旁有土阜,庚申被毁,后三十年重建”[6]。在现代的外冈镇中泾村的位置,即在今外冈西北方向。在图中是H点。六在安亭镇:“文十四图,黄渡乡”②民国《嘉定县续志》,卷十五,杂志。民国《嘉定县续志》所记载的县况是光绪和宣统两朝三十年间的事实。因此该志记载的关于三官堂的情况列入清朝时期。。黄渡已经并入安亭镇,而文十四图在如今的黄沈村、老宅村,经过田野调查该三官堂在黄沈村,在安亭镇的东南部,在图中即是I点。七在黄渡乡吴淞江北,“问津庵,文五图”(民国《嘉定县续志》卷十五,杂志)。文五图包括泥岗和邓家角村,而泥岗在吴淞江北。在安亭镇的南部,在地图上是J点。八在南翔镇,“官三十九图”(民国《嘉定县续志》卷十五,杂志)。官三十九图在永乐村和槎山村[7],永乐村在南翔镇的西南部,则该三官堂在南翔镇的西南部,即K点。九在江桥镇的先农村,“华家桥庙,人十图在江桥乡,供忠佐王、三官、观音”(民国《嘉定县续志》卷十五,杂志)。 根据
1992年的地方志提供的地名比对可知,人十图在先农村,先农村在今江桥镇的中东部,即图中的M点。十在江桥镇先农村,“三官堂,人十图,在江桥乡”(民国《嘉定县续志》卷十五,杂志)。根据第四个华家桥庙的地点,可知该三官堂也在先农村。地图中N点。十一在唐行乡,“服三十九图,在唐行乡”(民国《嘉定县续志》卷十五,杂志)。唐行乡在今华亭镇的东部,服三十九图在塔桥村、娄塘镇先塘村、徐行乡平民村。经过田野调查之后,确定该三官堂在塔桥村。即地图中的O点。十二在外冈镇的“东塘彩仙庙西”(民国《嘉定县续志》卷十五,杂志)。根据1992年上海嘉定县志中的地名比对可知,东塘彩仙庙在徐秦村和陈周村,这两个村子在外冈镇的东南,则该三官堂在外冈镇的东南,即P点。十三在澄桥乡,称为西三官阁,在“来十五图”(民国《嘉定县续志》卷十五,杂志)。澄桥乡在现在的新城路街道的北部,该阁就在新成路街道的北部,即图中的Q点。十四在徐行乡,祔祀城隍祠,根据地图的比对,该三官堂在徐行乡钱桥村、徐行村、范桥村其中的一个村子里,而这几个村子在现徐行镇的中东部,即图中的R点。
综上,一方面根据三官堂的分布以及各个方志中提供的时间,可知三官堂分布的先后顺序是:嘉定镇(明嘉靖时期)——南翔镇(明末)——外冈镇(清康熙时期)——安亭镇(清乾隆时期)——江桥镇、华亭镇(唐行在华亭镇)、马陆镇、徐行镇。另一方面从方位上看三官堂的分布呈现从中间到南部到西部再到北部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三、嘉定徽商在三官堂分布走向中的核心地位
三官堂呈现“中心——南部——西部——北部”这一走向是由徽商在嘉定的发展模式决定的。为什么会如此呢?
在分析原因之前,有几点要作以说明,一是濒临嘉定区的青浦区和宝山区对嘉定的三官信仰的影响程度微乎其微。几乎均在明末,青浦区的朱家角、商榻,宝山区的吴淞所都出现了三官堂,朱家角和商榻所在的青浦区濒临江苏和浙江,宝山区的吴淞所在长江边上,二者离嘉定区还有一定的距离,他们之间的传播显得不可能。嘉定县当时地属苏州府,江苏有着三官信仰的传统,但是嘉定的第一座三官堂是由徽商建造的,说明江苏对嘉定三官信仰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二是上海最早出现三官堂的时间是元大德年间,地点是在浦东南汇的新场镇,其远离嘉定县,传播也不可能。三是上海各大商帮的信仰有所不同。各商均在其会馆中供奉自己的神灵,徽商供奉的是朱熹,晋商供奉的是关公,粤商、闽商供奉天后和关公等,未见有供奉三官大帝的。而且我查询了明朝的徽州府志修、六安志等安徽地方志,未见有三官堂或者三元宫。而闽商在他们家乡是有三官信仰的,在明朝的《八闽通志》中记载有三官堂和三元宫,在当时的汀州府宁化县“三官堂,宣德三年建。”在福宁州宁德县有一座“三元宫,元泰定元年建。”还有粤商,广东的三元宫历史悠久。这些说明闽商和粤商均是信奉三官的,但是现在没有直接的材料说明他们将三官信仰带到上海,有旁证可间接的说明,在史孝进和袁一峰写的《申城道教十二帮》中,他们认为清代上海的道士可分为十二个帮派,其中包括广帮,“广东人偏信三官大帝,广东同乡会募建了三元宫。……但是该三元宫一直没有道士进入。”因此本文认为是闽商和粤商把三官信仰带到了上海。徽商在1754年建徽宁会馆,比闽商的泉漳会馆要早几年,比潮州会馆早五年,可知,三者在上海经商的时间不相上下。徽商与闽商在经营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踏进上海的时间较早,并不固守一地,是埠际贩运贸易的主力,不固守一业,大多兼经数业等[1]。徽商经营的棉布业闽粤商人也在经营。为了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徽商采取的方式是从信仰入手,接受他们的信仰,并做了一定的改变。
下面探讨三官实体形成上述分布的原因:
徽商在与其他商帮竞争的过程中,借助信仰的力量以达到击败闽粤商帮的目的,最终在嘉定形成了属于徽商的三官信仰圈,将天地水三官信仰挡在了嘉定的大门外。当闽粤商人将天地水三官信仰带到江南的时候,徽商接受了该信仰,却是有选择的接受,在嘉定镇首建三官殿,借助历史上对三官大帝的不同诠释,以唐宏葛雍和周武三兄弟为三官,以后随着徽商的足迹,嘉定三官信仰逐渐形成了气候。因此,如果说是闽粤商人将三官信仰带到上海,带到当时的嘉定县,则是徽商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详述如下:
1.徽商在嘉定的经商路线与三官堂分布的路线相似。徽商在嘉定的发展,可以追溯至明朝中期,这个时期“徽商执嘉定商业之牛耳,推动嘉定棉纺织业的发展”[8]。而徽商在嘉定最重要的生意是棉花和棉布,嘉定全县适宜种棉,加上元朝时期黄道婆传来的织布技术,使得嘉定的布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远销至大江南北甚至于国外。
第一,嘉定镇是嘉定县的核心地带,是商家必争之地,“嘉定镇的土布业最为繁荣,东大街和南大街布店、摊位比户相邻,有数十户之多,为土布集散地,其中吴三房布庄最为盛名,所经营的土布畅销各地。”[9]既然嘉定镇发展如此兴盛,其他商帮如闽粤商一定会在此地分得一杯羹。由于闽粤商人信仰天地水三官大帝,徽商吴国宁在嘉定镇建嘉定的第一座三官殿即是为同闽粤商人的竞争而造,此三官非彼三官,信仰之战也是商战。粤商闽商的三官大帝是天地水三官信仰,而徽商在嘉定镇所建的三官殿供奉的是唐宏万庸周氏①这个三官应该是唐宏葛雍周武,可能是年久字迹模糊的原因导致现在得到的信息是唐宏万庸周氏。。可见徽商在这场商战中的用心良苦。
第二,南翔镇是嘉定县的另一经济重镇,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明清时期徽商云集,百货聚集,甲于诸镇,有银南翔之城。所产刷线布,又名扣布,光洁厚实,远近珍之。”[10]120同时,在明朝末年南翔镇出现三官堂,到清朝乾隆嘉庆时也出现三官堂。此三官堂的具体供奉已经不清楚。不过可推断很有可能也是供奉三个兄弟即唐宏葛雍周武。
第三,外冈镇是原嘉定县的棉布重镇,据明崇祯时的《外冈志》,“四方之巨贾商,贸易花布者,皆集于此。”而且外冈布因其质量深受人们喜欢,据清雍正时《续外冈志》,“布有浆纱、刷纱二种,我镇独织浆纱。据商人云:‘外冈之布,名曰冈尖,以染浅色,鲜艳可爱,他处不及。’”外冈镇的三官堂在康熙时出现,之后共有三座三官堂(包括望新乡中泾村的三官堂)。其中一座又与徽商有关,在清朝初年的外冈曾流传这样一则故事,“徽商姚南青,启质库于镇之北街。耳中忽有祟,热时呼令暴赤日中,遇寒则使之履冰握雪,不堪其扰。或劝,求援于张真人,乃与夥朱任远偕往江西,询诸土人,云:‘府有例,奉金五十状始纳。’如其言以敬之。翌日令法官为设醮焚疏,伏坛逾时,起谓曰:‘祟由浙中桃花坞作,另立门户,不属吾教,君昆季相仇,为此恶剧,欲除必从其原,治之较便。’随书一符纳绛囊,使服诸膺,尔时祟屏息寂然。归途渐有声,旋访于桃花坞,无所跟寻而已。佩符后,耳中间唧唧有声,不复肆,遂置之。(质库是古代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商铺)。”①(清)雍正《续外冈志》,所记载为雍正七年之前的事情,作者至雍正七年去世。卷四,杂记。而在外冈的三官堂曾“里人募願建立,后徽商姚氏重新裝金”[4]27-28。该姚氏即徽商姚南青,为了治病将三官堂重新装金。而这样的故事在当今的民间也有类似的说法,如根据笔者在安亭的调查可知,安亭黄沈村的三官堂曾是一家人的家庙,文革期间被毁之后,到1990年有人身体不好,经高人指点,重新修造三官堂。
第四,安亭镇的黄渡盛产棉布,并以徐家布机闻名[10]123。安亭镇也因此称为各商帮在嘉定争夺的重要市镇。这里的三官堂供奉的也是三个兄弟。最后江桥镇、唐行镇、马陆、徐行镇是清朝末期重要的棉花产地,江桥镇在明永乐年间即是吴淞江下游的沿海贸易港口之一,一直延续至清初实行海禁,时称江桥浦[10]124。由于徽商侧重于“与长江中下游相连的陆路贸易”[1],江桥镇也成为徽商的贸易路线之一。在唐行镇,明万历后,有唐姓开设棉布、杂货行[10]124。在马陆的戬浜,“清末商铺三四十家,以棉布、六陈贸易为大宗”[10]122。徐行镇在清初就“取代新泾镇(澄桥)而成为嘉定东北乡的棉花基地”[10]122。这几处出现三官堂则是在清朝光绪宣统时期。综上可见三官堂的分布趋向呈现出与徽商的贸易路线相类似。徽商并不是一次全部的占领嘉定的市场,主要还是按照棉业的生产地来占领市场的,也就是从核心到南部再到北部逐步推进的。
2.以唐宏葛雍周武三兄弟为核心的三官信仰圈的形成,为徽商在嘉定的发展奠定了信仰上的基础。集仙宫中的三官殿是第一座三官信仰实体,当时有张意为其做记,“三官祠者,世所谓三官神帝也,《搜神记》:三官为周厉王时人,唐宏万庸周氏,厉王失政,三官累谏弗听,弃官游吴,吴王悦之,会楚人来侵,三官战败楚兵,吴王酬以爵不受,后归周,宣王赐賚甚厚,卒加封侯号。至宋祥符九年,真宗东封岱岳,至天门,三官从空而下,扈驾显灵,帝封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同判岱岳冥司,此其出处大校也。”[11]唐宏葛雍周武三官大帝是历史上对三官大帝的不同诠释。在最近的田野调查中,在外冈中泾村的三官堂,据管庙的师傅讲三官堂供奉的是三个兄弟,具体是谁,已经说不清楚,只知道三官为人刚正不阿,对百姓很好,人们修堂纪念他们。这三官即是集仙宫中的三官。还有黄渡周沈村的金师傅的家庙,也是说供奉的三兄弟,与中泾村的说法相类似,可见这三个三官堂是同源的。包括嘉定镇、外冈镇、安亭镇等以三兄弟唐宏葛雍周武为核心的三官信仰圈就这样形成了,将闽粤商人的天地水三官信仰挡在了门外,为徽商在嘉定的发展奠定了信仰上的基础。该信仰圈并不排除该范围内的其他信仰。
总之,徽商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其他商帮的信仰,并在竞争中利用和改造了该信仰,形成自己特有的信仰圈。徽商在经商策略上的胜利,也为徽商立足嘉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四、结语
三官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对其有不同的诠释,包括天地水三官、唐宏葛雍周武三官、尧舜禹三官等,本文中徽商恰是利用这些诠释,他们在嘉定将闽粤商帮的天地水三官诠释成唐宏葛雍周武三官,最终形成嘉定独特的三官信仰圈,致使闽粤商帮的天地水三官在嘉定让位于三兄弟三官。
如果说闽粤商帮将三官信仰带到嘉定,那么徽商就是三官信仰的推手,他们将三兄弟三官推上嘉定的历史舞台,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三官信仰圈,在信仰上让普通的百姓远离了闽粤商帮的天地水三官。这不仅是徽商在信仰上的胜利,也为三官信仰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1] 高红霞.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77.
[2] (清)康熙.嘉定县志:卷二:戎镇·庙宇[G]//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第7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3]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南翔镇志:第一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4] (清)钱肇然.续外冈志[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5] (清)陈树德,孙岱.乾隆安亭志[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34.
[6] (清)张启秦.望仙橋乡志稿[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7] 上海嘉定县县志编纂委员.上海市嘉定县志:中国地方志[G]. 1992.
[8] 徐振保.徽商与嘉定[G]//嘉定文史资料,第24辑:319.
[9] 徐燕夫.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06.
[10] 上海市嘉定区地方志办公室.嘉定县简志[G].上海:方志出版社,2008:120.
[35] (明)张意.集仙宫三官祠记[G]//吴亚魁.江南道教碑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66.
责任编辑:毛正天
C958
A
1004-941(2013)03-0042-05
2013-05-15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基金项目“天地水三官信仰的流变研究——以上海、浙江、福建、台湾为例”(项目编号:2010015)。
雷伟平(1975-),女,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