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砂土地基承载力分析

2013-03-12李世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5期
关键词:冲沟细砂粉土

李世飞

(鄂尔多斯市神东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9)

1 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上多属冲沟地形,现状建筑用地主要经回填整平而成。原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现状场地平坦,拟建场地人类活动较少,周围稀有构筑物、地表大面积分布填土,主要为素填土,现选取榆林市经济开发区一块具有代表性拟建场地,其上覆素填土厚度约0.6~4.9m。

2 场地地层结构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地层较为简单,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①素填土、②粉土、③细砂、④全风化砂岩、⑤强风化砂岩。现将各层分述如下:

①填素土:杂色、松散、稍湿、以粉土和细砂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土质不均匀。该层一般堆积厚度约0.5~4.9m。

②粉土:黄褐~灰褐色,稍密,稍湿,土质较均匀,以粉土为主,局部含砂量较高,局部含有土块,手掰易碎,干强度较低,无光泽,无韧性,无振摇反应。该层分布不连续,部分孔位缺失,层厚3.5~5.4m。

③细砂:灰褐色~黑褐色,呈松散~稍密状态,一般为稍密状态,主要由细砂颗粒组成,局部含土量较高,部分层位为原冲沟坡积物,受地表水浸染作用呈黑褐色。该层分布不连续,局部孔位缺失,多呈透镜体分布,层厚约0.9~2.6m。

④全风化砂岩:红褐色,全风化状,由砂岩风化而成,大部分母岩风化为土状,风化裂隙发育,该层力学性质良好,分布连续,层面埋深0.8~8.3m,层厚约8~10m,层面起伏变化较大。

⑤强风化砂岩:红褐色,强风化状,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产状近水平,风化裂隙较发育,干强度较高,遇水易软化崩解,该层力学性质良好,分布联系,层面埋深约13.0~20.0m,层面起伏变化较大,勘察期间未能揭穿该层,根据区域资料,该层厚度大于10m。

据钻孔揭露,在勘探期间,拟建场地内未揭露地下水,但该场地原地形为冲沟,是地表水的天然排泄通道,地下水受降雨和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在降雨较多的时段内其下伏地层中可能会出现少量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粉土、细砂及强风化砂岩中。

3 地基土工程性质分析与评价

3.1 标准贯入试验

为查明填土层的密实程度与工程性质,勘察对素填土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标贯试验锤击数统计结果见表1。

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表明:

①层素填土标贯实测击数一般为3~14J/30cm,平均击数7.7J/30cm,土质较为松散。

填土层厚度较大,其下卧地层为粉土层,在粉土层上进行标准贯入测试,平均击数达到35J/30cm,该层工程性质良好。

标准贯入试验统计结果表

表3.1

3.2 地基土承载力及变形参数评价

根据现场原位测试结果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确定本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如下:

①素填土 fak=80KPa Es=4MPa

②粉土层 fak=120KPa Es=8MPa

③细砂层 fak=120KPa Es=10MPa

④全风化砂岩层 fak=300KPa Es= 25Mpa

⑤强风化砂岩层 fak=500KPa Eo= 50Mpa

3.3 基础持力层的选择与基础型式探索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分布地层为填土、粉土、细砂、全风化砂岩与强风化砂岩。拟建构筑物易采用采用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比较重要一些的建筑物应该选择全风化砂岩层为基础持力层,对于小型或者不重要的建筑物可适当加深基础埋深,扩大基础底面积,可选择粉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

根据勘察资料,场地下伏基岩面起伏较大,受自然地形影响,拟建构筑物范围内,填土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存在不均匀地基问题,因场地存在半岩半土不均匀地基,建议对全风化基岩进行超挖,基础底面应设置一定厚度褥垫层,来协调不均匀沉降。

4 结论与建议

4.1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上属冲沟地形。原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现状场地平坦,拟建场地内及其附近无断层及其它构造通过,拟建场地人类活动频繁,主要表现为对场地进行的堆填整片。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4.2 拟建场地地层较为简单,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填土、②粉土、③细砂、④全风化砂岩、⑤强风化砂岩。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变形能够满足承载力小于140MP的建筑物。

4.3 勘察期间未揭露地下水,但需注意降雨及季节变化带来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

4.4 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弱蚀性。

4.5 本场地覆盖层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场地原地形为冲沟,后经回填整平,属抗震不利地段。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按0.45s考虑。可不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和处理。拟建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级。

4.6 基础施工时,若遇异常现象,应尽快通知勘察单位进行验槽,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7 地基土的承载力若大于140MP的建筑物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高楼万丈平地起,所以地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和上部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轻和消除地基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工程质量。

[1]李刚.地基处理方法浅析[J].科学之友,2011(12).

[2]于玉贞,邓丽军,李荣建.砂土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离心模型试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

[3]王明选.建筑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及其应用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

[4]杨桦,杨敏.荷载传递法研究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进展综述 [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01).

[5]董忠级,张兴广.陕北榆林砂土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

猜你喜欢

冲沟细砂粉土
水泥-沥青粉复合稳定粉土的强度及渗透特性
饱和粉土三轴等p应力路径试验特性研究
风机基础设计在冲沟发育地区的应用
Nitric oxide detection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
特细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
固化剂稳定粉土路基的应用研究
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机械组成及抗冲性差异①
大同地区天然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细砂路基典型病害及其成因机理研究
作为路基填料的细砂液化风险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