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①

2013-03-08刘敏李嵩刘春辉李红玲石汉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肌电图肌电生物反馈

刘敏,李嵩,刘春辉,李红玲,石汉文

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①

刘敏1a,李嵩2,刘春辉1a,李红玲1a,石汉文1b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桡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患肢功能及EMG、MCV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明显改善桡神经损伤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桡神经损伤;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运动疗法;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本文著录格式]刘敏,李嵩,刘春辉,等.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 19(2):167-169.

桡神经起自臂丛的后束,是臂丛神经中最易损伤的神经[1]。在桡神经损伤中,神经受损可因炎症、神经血管受压等引起,临床上常见由于睡眠后特别是饮酒后熟睡、肢体的位置放置不当、手臂被压或上肢垂悬于床沿致神经损伤[2],有可能同时遭受风寒。本研究在药物、针灸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的桡神经损伤患者82例,排除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毒原因导致。56例于睡眠后出现桡神经损伤,其中40例睡前12 h内有大量饮酒史,16例有吹空调伏案睡眠史;14例为上臂肌肉注射不当所致;12例为长时间捆绑血压袖带后出现桡神经损伤。损伤部位在腋下者31例,上臂中、下部损伤者48例,前臂桡深神经损伤3例。病程14 d~3个月。

将其分为:①对照组(n=41):其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平均(41.18±9.75)岁;②治疗组(n=41):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平均(40.83±8.51)岁。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钠、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丹红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药物,辅以针灸治疗12周。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运动疗法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采用WOND 2000F神经康复重建仪(广州三甲医疗产业有限公司),将电极置于患侧的指总伸肌、拇长伸肌、腕伸肌等部位,使其伸指、伸腕。选择双通道反馈治疗方式,频率50 Hz,每次训练5 min,休息5 min再训练,共40 min/次,1~3次/ d,6 d/周,共治疗12周。

运动疗法: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以健肢带患肢做肘腕及指背伸、拇指外展及背伸、手指内收及外展运动,拇指对指及对掌、前臂旋转及各指间、掌指及腕肘关节屈曲功能训练,训练时让患侧的腕及手指关节屈曲,在伸侧给一定的阻力,辅以主动及被动关节运动,活动度达到或接近关节正常活动度,每次治疗40 min。共12周。

1.3 评价指标

1.3.1 总疗效 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桡神经功能评定标准[3],对患肢肌力、伸腕及肘角度、伸指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分为优:13~16分,良:9~12分,可:5~8分,差:≤4分。

1.3.2 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 采用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定患者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对两组0~3级和4~5级进行比较。

1.3.3 伸腕、伸肘角度 伸腕或伸肘角度>60°为优,45°~60°为良,<45°为差。

1.3.4 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检测 采用Keypoint 2/4型4导程肌电图仪(日本)进行检查。受检者肢体在检测前均常规复温,保证皮温在31℃~34℃,采用同心针电极刺入肌腹内检测指总伸肌和肱桡肌。肌电图检测插入电位延长;静息状态下的异常自发电活动(纤颤电位、正锐波、束颤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平均时限延长大于正常值的20%,波幅小于正常值的75%或大于正常值的1.5倍;大力收缩时单纯型减少75%或混合型减少25%放电为异常。

1.3.5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MCV)测定 以针电极刺入肌腹内作引导电极,在腋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内侧头之间和Erb氏点刺激桡神经。桡神经MCV低于(58.4±6.7)m/s为减慢,波幅低于(18±8)μV为降低。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 0.05。

2 结果

2.1 总疗效

经过12周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n)

2.2 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

治疗组治疗后4~5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4~5级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在治疗前后腕伸肌、指总伸肌MMT分级比较

2.3 伸腕、伸肘角度

伸腕角度比较: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 6.96,P<0.05);伸肘角度比较: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5.1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伸腕、伸肘角度的比较(n)

2.4 EMG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EMG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MG比较(n)

2.5 MCV及波幅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CV及波幅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MCV及波幅比较

3 讨论

桡神经来自臂丛后束,于肩胛下肌、大圆肌表面斜向后下,绕经肱骨后方桡神经沟至臂外侧,沿肱三头肌外侧头下行,其走形表浅,易受压迫、撞击、冷冻等外界因素损害[4]。现在常见由于睡眠后尤其是饮酒后熟睡、肢体的位置放置不当致桡神经损伤,由于酒精中毒时周围神经对机械性和缺血性损伤更为敏感,一旦受到压迫或牵拉较易出现神经瘫痪,且多为单一的周围神经瘫痪[5]。肌肉注射致神经损伤与注射药物本身的毒性、酸碱度、渗透压及注射部位有密切关系。三角肌中、下1/3区的后部肌层较薄,桡神经在该区深面由内上向外下走行,在此区肌肉注射或预防疫苗注射过深可造成桡神经损伤。在肘窝外侧部,桡神经经肱肌和肱桡肌之间进入前臂的外侧,位置表浅,曲池穴封闭或在此区注射的药物外漏可造成桡神经干或深支的损伤[6]。桡神经主要是运动纤维,受损伤导致手臂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伸肘伸腕、伸指、拇指伸直外展障碍,同时可伴有手背桡侧和桡侧3个半手指背面皮肤麻木,多数为手背虎口区皮肤麻木,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腕下垂。

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不但要抗炎消肿,改善受损神经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还要营养神经,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再生,增强肌力防止肌萎缩也很重要[7]。临床研究显示,周围神经只有获得连续与足够的血氧供应,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8]。当神经纤维组织失去神经支配的时间过长就会发生变性,肌肉麻痹时间过久就会发生萎缩,纤维变性后,即使再恢复神经支配,也难以恢复其功能[9]。肌电生物反馈通过电刺激可改善神经血供,促进轴突再生,使神经轴突平均密度、新生血管数量增多[10],反复肌电刺激可兴奋神经、肌肉的细胞去极和复极化,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类吗啡样物质释放,后者有增强肌肉张力的作用,其是主动训练与电刺激的有效结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能看到信号、主动收缩肌肉并感觉到肌肉收缩,实现患侧肌肉的主动收缩,达到反复进行主动运动训练的目的。运动疗法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特殊治疗方法[11],在被动运动时,可给受累关节一定的压力,因为负重在肌肉功能恢复、抑制CK活性减少、促进神经恢复及局部血液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2]。

神经电生理学是对周围神经损伤程度判定最具客观性的、有价值的一项检查[13]。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能客观反映被查神经功能状态,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及预后,其神经传导速度反应髓鞘功能,波幅反应轴索功能。MCV对周围神经损伤很敏感,此与运动纤维为粗纤维,易受损有关。针对肌肉康复治疗手段,特别是康复运动训练手段,肌电图可作为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及随访的评估方法。本结果显示,两组桡神经损伤患者在治疗后患肢肌力、伸腕角度、伸指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经肌电生物反馈、运动疗法综合药物、针灸治疗的MCV、波幅和治疗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说明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疗法,有效增加神经血流,给神经再生提供了良好的营养环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所以桡神经损伤患者在早期常规药物、针灸等治疗同时予以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能够加快神经损伤的恢复。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4.

[2]闵丹琳,沈定国,苏风霞.肌肉重活动后臂丛神经麻痹[J].中华神经精神科志,1995,28(1):29.

[3]顾玉东,潘达德,侍德.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29-135.

[4]刘学岐.针刺治疗桡神经损伤4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 15(3):40-41.

[5]王其庆.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159-161.

[6]钟世镇.临床护理解剖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689-691.

[7]张素娟.微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1004-1006.

[8]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3.

[9]袁杰,李平,麻明歌,等.面肌功能训练在单纯性面瘫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4,47(2):73.

[10]Chen YS,Hu CL,Hsieh CL,et al.Effects of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using silicone rubber chambers[J].Biomed Mater Res,2001,57: 541-549.

[11]南登昆,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066-1075.

[12]Matsuura T,Ikata T,Takata S,et al.Effect of weight bearing on recovery from nerve injury in skeletal muscle[J].Appl Physiol,2001,91:2334-2341.

[13]王奇才,孔德枝,刘恒方.神经电生理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评估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2-113.

Effect of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 and Kinesitherapy on Radial Nerve Injury

LIU Min,LI Song,LIU Chun-hui,et al.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Hebei,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 and kinesi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radial nerve injury.Methods82 patients with radial nerve injur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41)and treatment group(n=41).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dcine and acupuncture,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 and kinesitherapy in addition.The radial nerve function was assessed and analyzed by electromyogram(EMG)and 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limb motor function,EMG and MCV were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 and kinesi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mb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radial nerve injury.

radial nerve injury;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kinesitherapy;electromyogram;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R651.3

A

1006-9771(2013)02-0167-03

2012-07-16

2012-08-25)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a.康复科;b.急诊科,河北石家庄市050000;2.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门诊部,河北石家庄市050000。作者简介:刘敏(1978-),女,河北石家庄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康复治疗方面的研究。

10.3969/j.issn.1006-9771.2013.02.019

猜你喜欢

肌电图肌电生物反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