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观察
2013-03-06卢美平
卢美平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浙江东阳322100)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观察
卢美平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浙江东阳32210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肝癌介入治疗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33例根据患者需要采用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护理。采用模拟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价,同时观察2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及便秘等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轻度疼痛17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1例;对照组轻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23例,重度疼痛4例。干预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无消化道出血病例,出现恶心呕吐9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0.30%;对照组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恶心呕吐17例,便秘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76%。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发生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可减轻胃肠道反应,对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确保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肝肿瘤;疼痛;护理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各种污染的加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介入治疗是肝癌治疗的方法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操作均在血管内进行[1],因此容易引起患者疼痛。大量研究证实,采用药物镇痛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2],为了减轻患者术中疼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地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生理应激[3]。本研究选择我院肝癌介入治疗患者66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2种方式,比较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肝癌介入治疗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33例患者根据患者需要采用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干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33~71岁,平均(52.5±18.4)岁;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2~70岁,平均(51.5±18.4)岁。2组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介入治疗前常规告知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术中采用深呼吸等缓解疼痛的方法。在患者疼痛加剧不能耐受时及时给予安慰剂(0.9%氯化钠注射液0.5~1.0mL)注射治疗。干预组在上述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首先设计心理干预模式,术前,护士通过与患者1~2次交流,责任护士在术前尽可能多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紧张、焦虑、恐惧的原因,建立护患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有针对性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医学知识,如介入治疗的途径、特点及轻微疼痛是正常的等,同时通过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疼痛耐受力进行初步评估后,以确定介入治疗过程中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其次,介入治疗开始后,我们通过语言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谈话内容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贴近患者生活,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在谈话中适当穿插鼓励及增强患者自信心的内容;指导患者做全身放松训练和深呼吸、面部肌肉运动。指导患者有规律地大口吸气,呼氧、无移位的面部、上肢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3~5min;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疼痛加剧时我们通过对面部的治疗性抚摸,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和孤独感,具体操作为双手拇指腹反复轻柔从眉间向两侧按摩,直至太阳穴,每次按摩时间为5~10min,同时观察患者反应,辅以语言沟通和疏导,对触摸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如上述干预措施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时,及时给予安慰剂(0.9%氯化钠注射液0.5~1.0mL)注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疼痛、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及便秘等胃肠道反情况。
1.4 疼痛的评估:在临床对疼痛的判断尚无统一准确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反应,患者的回应是惟一精确的标准,患者说痛就有疼痛。临床疼痛的评估通常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从0~10分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标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3~7分;重度疼痛>7分,由患者根据身体疼痛情况进行选择。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情况比较:介入治疗过程中,干预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介入治疗过程中疼痛情况比较
2.2 胃肠道反应比较:干预组无消化道出血病例,出现恶心呕吐9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0.30%;对照组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恶心呕吐17例,便秘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5.76%。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介入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肝癌介入是肿瘤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治疗原理是利用介入放射学[4],向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管,断绝肿瘤血供,使肿瘤体缺血而缩小或坏死[5],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治疗方法由于治疗效果显著,也成为目前临床非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非首选方法。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栓塞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使80%以上患者肿瘤供血减少甚至消失[6],栓塞的同时注入的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中产生高浓度、高效价的杀伤作用,对肝包膜或腹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7],导致组织局部发生水肿、坏死而发生疼痛。同时供血量减少会导致肝脏组织缺氧、水肿等,致使肝包膜紧张而引发疼痛[8]。
介入治疗给患者造成强烈的生理应激,表现在疼痛给患者身体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介入治疗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源,据相关文献[9]报道,肿瘤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情绪,患者在疼痛加剧过程中,不仅造成生理应激反应的增加,同时会增加心理压力,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产生以紧张、恐惧、焦虑、抑郁为代表的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当心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出现精神障碍、应激性溃疡等。因此,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10],从而使紧张的肌肉放松,可减轻疼痛及胃肠道反应。我们在护理前首先通过必要的沟通,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对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治疗开始后根据预定的护理干预方案实施个性化干预,通过心理干预、触摸干预、药物干预3个步骤,有效降低了患者疼痛评分及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干预有效。
分析护理干预之所以能减轻疼痛及胃肠道反应,主要是肝癌患者自身就带有一定的负性情绪[11-12],因此,心理护理不仅可减轻介入治疗中患者的疼痛,同时对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纠正负性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肝癌患者除必要的药物对症治疗外,心理支持十分重要。我们通过患者言谈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因素予以及时纠正及开导,运用专业知识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将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转化为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正性心理。使患者心理处在较好的状态,以减轻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减轻疼痛。
[1]王艳,杜丹丹,富启英,等.心理干预护理在早期肝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24-226.
[2]田赫男.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9,25(11):50-51.
[3]张丽萍,郝雪萍,张伟霞.高龄老年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2):128-129.
[4]王茂强.老年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5,7(6):104-107.
[5]陈利群,顾亚芳.住院乙肝病人领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12):2098-2099.
[6]张金山.现代腹部介人放射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9-81.
[7]罗莎莉,刘继红,孔金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卧床制动时间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4-5.
[8]刘晓虹,沈丽.肝癌患者心理状态与个性的评估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53-154.
[9]徐军,朱华芳.癌症疼痛的评估和护理[J].常州实用医学,2009,25(2):118-120.
[10]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讨论[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73-74.
[11]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6(3):6-7.
[12]邵玉芬.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96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9,23(3):91-92.
(本文编辑:赵丽洁)
R735.7
B
1007-3205(2013)04-0464-03
2012-04-05;
2012-10-10
卢美平(1973-),女,浙江东阳人,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从事介入相关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