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

2013-03-06徐向东符青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传染病数据库

石 晶,师 伟,徐向东,符青远

(1.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2.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北京朝阳100026;3.北京市朝阳区卫生信息中心,北京朝阳100026)

北京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

石 晶1,3,师 伟1,2*,徐向东3,符青远2

(1.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2.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北京朝阳100026;3.北京市朝阳区卫生信息中心,北京朝阳100026)

目的探讨数字化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与功能实现。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和专家研讨法,回顾分析现有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可行性及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不足。运用软件快速原型法开发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系统,推广应用并分析时效。结果数字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实现了传染病疫情数据的快速采集、集中处理和区域共享功能。结论数字化的流行病学调查改进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采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效率,逐步建立了长期可行的疫情采集信息与疫情上报信息相互校对、相互监督的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

流行病学研究;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暴发层出不穷,公众健康不断受到新威胁。这就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传统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手段是目前传染病防控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移动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1-2],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建设的迅速发展,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数字化提供了新的平台,然而在公共卫生领域还未见整合EHR资源和移动医疗的技术应用。本研究将两者结合研发一种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试图探索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文献检索法,检索到研究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系统的数据内容及结构1篇[3],主要对流行病学基础数据进行分类和数据源研究,明确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系统的数据规则。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具研究1篇[4],主要介绍研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专用系统,但是用PDA直接输入后,再次核对难度较大。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移动设备等技术的工具研发3篇[5-7],然而GIS展示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之上的、空间信息需不断更新,而且单机版软件的应用难于满足疫情的快速分析和预判评价,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此类工具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构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集的动态定制模型2篇[8-9],通过不同组件的快速组合实现不同调查项目的零成本开发。由于流行病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大量组件的重复抽取和封装,可能会造成实际操作的难度加大。

本研究通过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辖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中,选取既精通基层传染病防控业务与计算机技术,又在实际工作中负责管理决策的八位复合型工作人员担任研讨专家,分析总结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的业务需求和管理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建立传染病“疫情专用平台”,包括流行病学调查表数据库,食物中毒、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症状及体征数据库,传染病治疗方案、应急预案及技术规范等数据库。利用辖区内建立的居民EHR数据库、实有人口数据库等基础资源搭建“公卫平台”。通过建立“接口数据库”,实现两大平台的无缝连接和信息共享。引入第三方技术支持,后台采用Oracle数据库、客户端采用Web技术和安卓系统,开发基于B/S架构的移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

2 结 果

2.1 系统的特性

2.1.1 准确性:现场采集原始数据,实现准确上报。自动采集到的疫情信息与疾控中心获得的上报信息进行核对,监督检查基层医疗机构的瞒报、漏报或误报。

2.1.2 及时性:及时上报并完成相关数据的自动入库和统计汇总。

2.1.3 科学性:通过对现场流调的大量数据的分析整理,提供极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2.1.4 灵活性:数字化通过PC终端和平板电脑两种方式实现,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携带平板电脑可随时随地灵活地通过3G技术登陆系统。

2.1.5 智能检索知识:实现基于传染病知识的智能全文检索,通过知识库的分级存储和类别划分,实现有效管理和利用大量数字资源,提供灵活的检索条件和组合,使检索快速、准确,保障了知识库系统的应用可靠性和方便性。

2.1.6 调查报告内容扩展性:系统可调用数据库中存在的大量调查报告模板,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和自定义,并允许随着实际工作的变化不断扩展和完善,避免数据库调整,保证报告内容变化的快速部署,实现系统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2.1.7 统计报表自定义:由于流行病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虽然几种常用的固定报表模板可以满足国家相关监测方案的要求;但是随着实际工作的需要往往报表会不断变化,系统生成自定义统计报表满足业务需求。

2.2 系统功能实现:按相关工作方案要求,流行病调查人员及时对需要流行病学调查的每一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使用平板电脑到现场采集各例疫情信息并保证流行病学调查表填写完整、准确,同时做到及时上报。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大致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化流调工作流程图Figure1 The flow chart of the digit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2.2.1 现场数据采集功能: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到达疫情现场的途中,通过惟一身份识别号码从“公卫平台”上顺利读取患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免疫接种史、诊疗用药史、实验室检查、家族史等信息。通过现场调查和询问主管医生及患者、患者家属等方法,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以及患者暴露史、患者发病前活动范围等情况,并与读取到的患者信息进行核对。最后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上传到“疫情专用平台”,通过后台技术的同步处理,保存到EHR数据库的个人健康管理记录和医疗卫生服务记录中,从而保证居民的“活档”,实现EHR的动态管理。

针对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命名为“一起事件”的功能,通过惟一标识、采用流行病学特定的监测方案,依据不同疾病不同组合规则进行“一起事件”的动态绑定,及时读取出已采集到的患者信息,实现“一起事件”的分类汇总。对于新发传染病的典型体征和临床表现,使用平板电脑拍照进行图片信息的保存,保证相关图片信息的收集,以便进一步的教学科研工作。

现场收集到的数据可通过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third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3G技术)上传至“疫情专用平台”,接口程序负责将患者信息及时通过接口数据库和接口表更新到“公卫平台”,实现信息校对、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

2.2.2 智能辅助判断功能: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急速前往疫情现场的途中,可以使用系统的知识库查阅功能,查阅各种传染病的特点、应急预案、处理流程、传染病监测方案、国家防控指南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信息;也可通过3G网络登陆至流行病学调查系统,获取应急指挥中心发布和反馈的事件信息、指示信息和决策信息等。

2.2.3 病例地址的精细化管理功能:利用“公卫平台”上EHR数据库和实有人口数据库的七级地址,按区→街道→社区→小区→单元→楼层→居民户实现网格化区分、精细化管理。系统迅速完成对生活社区和功能社区的定位,实现对个案病例现住址、个案病例潜伏期传播路径、密切接触者现住址以及事件的发生地和事件波及范围等地理信息的及时跟踪和预测。尤其是出现聚集性疫情或者是暴发疫情时,这种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同时多点位的关注,对于居民、学生等各种人群的圈定,对于疫情发展趋势的预判和把控等将对整个防控工作产生重大意义。

2.2.4 疫情专用平台的数据库更新功能:疫情专用平台除了主要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后的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设计专用数据库有效改进调查数据的管理方法。为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需要根据国家的权威发布、疾病最新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定期更新流调样表、知识库以及报告模板。将流行病学调查样表正确的写入到数据库中,同时提供给相关疾病主管人员应用。根据工作需要,实现动态管理,并保障流行病学调查样表和统计报表可被其他系统识别。

2.2.5 系统的设置管理功能:在数据库中定义用户密码表,当用户登陆时验证用户名和密码;设置权限表,不同权限的用户登陆后,通过权限表,给相应用户分配相应权限,中层管理者可进行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分析,高层管理者可获得决策支持,以便进一步指示。最高系统管理员才可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完成数据库的定义、建立、维护和操作等。

3 讨 论

流行病学调查的数字化不是简单的代替人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业务流程重组,从而建立一种集约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工作模式。

对于烈性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需要考虑污染、防护等问题,现有的数据采集过程只能做到半污染,并且这种传统的调查方式效率低、数据准确性差,调查人员在去往调查现场的路上也无法快速查阅回顾相关知识资料,管理人员不能迅速获得现场信息从而作出决策。北京市某区疾控中心使用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病调查系统后,减少了“纸质调查表录入到电脑数据库”这一重复工作,并且可以在现场将个案调查表甚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完成后上报相关部门领导,试点地区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完成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4.8±1.4)h缩短到(2.2±1.3)h内,大大提高了现场调查的效能,缩短了疫情处理的时间。

建立的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可实时采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共享、决策支持。开发的群发疾病信息上报的模块,实现了一起事件的关联处理机制。现场原始数据的第一时间迅速采集,形成了疫情采集信息与疫情上报信息相互校对、相互监督的新的管理模式。

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为我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1]李学新,杨宏桥,吴飞,等.基于ipad的PACS图像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1,6(7):27-29.

[2]孙丽萍,李建华,诸敏.基于Web Service的移动式医疗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24(35):167-169.

[3]方欣.流行病学基础数据的分类与数据源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0,5(11):93-94.

[4]任宏,袁政安,王晔,等.智能手机信息采集技术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682-684.

[5]生牲,孙建中,钱军,等.空间信息技术在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7,31(5):457-459.

[6]王伟星,龚建华,杨卫军,等.面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移动GIS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6):25-28.

[7]周文,李晓军,罗雷,等.基于GIS技术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系统的建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6):1273-1274.

[8]李言飞,马家奇,葛辉,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Web定制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1,6(6):14-18.

[9]葛辉,李言飞,鲍一丹,等.基于互联网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集定制系统模型建立[J].中国数字医学,2011,6(7):37-40.

(本文编辑:刘斯静)

A RESEARCH OF DIGITAL EPIDEM I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ONE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

SHIJing1,3,SHIWei1,2*,XU Xiangdong3,FU Qingyuan2
(1.Department of 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Hebei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17,China;2.Chaoyang District Public Health Bureau of Beijing City,Beijing 100026,China;3.Chaoyang Health Information Center of Beijing City,Beijing 100026,China)

epidemiology studies;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services

R56

A

1007-3205(2013)04-0421-04

2012-05-28;

2012-10-25

石晶(1987-),女,河北行唐人,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卫生信息化研究。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4.016

【关键词】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gital field epidemiology survey design and function.M ethodsThrough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experts discussion,the feasibility of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and the disadvntage of traditional epidemiology survey method were reviwed and analyzed.The rapid prototyping of software was used to develop and apply digital epidemiology survey system,and the effectiveness for a given period of time was analyzed.ResultsThe rapid acquisition,centralized processing and regional shar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 data had been realized by the digital epidemiology survey system.Conclusion The digital epidemiology survey system has improved the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of epidemiology survey,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epidemiology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A new long-term feasible management mode and work mechanism has been built,in which collected epidemic information and the reported information can proof and supervise each other.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传染病数据库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