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观察

2013-03-0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规范化

殷 平

(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职业病防治院康复科,淮北235000)

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观察

殷 平

(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职业病防治院康复科,淮北235000)

目的 观察规范化康复训练在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选取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而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观察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

恢复期;脑卒中;偏瘫;规范化康复训练;临床疗效

本文对我院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之间收录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之间收录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63.4±1.4)岁。观察组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64.6±1.2)岁。两组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在恢复期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包括患者的病情、食物和心理以及康复训练(语言、认知和心理以及职业与社会等方面)等相关的护理,而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并采取Bobath理论作为指导的现代康复技术进行实施[1],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 翻身训练 由于恢复期的患者病情已经稳定,是进行功能训练的重要阶段,并做好床上翻身训练,而且这也是基本的功能训练,在进行翻身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缓,避免动作僵硬而造成损伤。

1.2.2 桥式训练 在患者发病的2周内实施桥式运动,并取仰卧位,使双腿屈曲,同时足踏床,并慢慢的抬起患者的臀部,并维持一段时间之后轻缓放下。并在患者完成桥式运动之后让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同时使其患腿进行屈曲。

1.2.3 坐位训练 在患者发病的3周内实施,一般在实施该法时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首次实施应控制好坐立的角度,逐渐改善坐立的角度,从而改善患者的坐立状况。

1.2.4 站位训练 在患者发病的3~4周内实施站位训练,由于早期患者实施该项训练有一定的难度,应先使患者站立,简单的活动,同时也可以实施部分减重支持装置对患者进行站位平衡的康复训练,从而改善恢复状况。

1.2.5 步行训练 这一部分的训练是整个护理的重点,首先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的指导,并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做好督导,规范其步行姿态。然后,在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最后,依据患者的训练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而帮助患者快速的恢复。

1.2.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康复治疗师应对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实施简单指导,并对让患者学会基本生活能力,并恢复其生活护理,包括穿衣、进食、洗漱和床旁移动以及入厕等情况。并且协助患者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从而快速的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1.2.7 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主要包括:患侧康复训练、肌力训练、语言功能训练以及Bobath握手等[2]。

1.3 疗效评定 在患者实施3月后进行康复情况评定,患者的ADL生活能力主要采取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而运动能力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判定[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χ±S)进行表示,并采取t进行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 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分析,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观察(χ±S)

2.2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χ±S)

3 结论

脑卒中偏瘫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中常常采取康复疗法进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因此,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治疗中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并帮助其快速的恢复[4]。

临床中康复疗法比较多,本次主要实施规范化的康复训练,重点主要是在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并依据Bobath理论作为指导的现代康复技术进行实施,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体的应用效果。本文中主要是依据患者在恢复时期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这样实施的过程中达到循环渐进的效果,而且目的性也比较强,从而提高整体的应用效果[5]。

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期实施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6]。本组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后的ADL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的ADL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这种康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依据患者不同恢复时期的特点而进行制定的,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一一指导,从而提高整体的应用效果[7]。本组的资料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期采取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的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效果,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这是由于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据Bobath理论进行实施,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局部的血运状况,从而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8]。

概而言之,临床中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期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值得临床中应用。

[1]孙爱华,罗平.贯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5):79-80.

[2]冉春风,段小贝,黄兴国,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0):610-612.

[3]韦坚.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康复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8):1014-1017.

[4]蓝兴东,徐爱华.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40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07):26.

[5]李昊凌.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8,19(1):30,27.

[6]郑云玲,刘云萍.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09):963-964.

[7]沈光宇,成彬,蔡俊燕,等.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评价[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3(06):666-667.

[8]李宁,黄煊,庞晓英,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4):492-493.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6.097

1672-2779(2013)-06-0133-02

��韩世辉

2013-03-23)

观察组的ADL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采取规范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规范化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