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少儿男子体操比赛调研与分析
2013-03-05孟浩
孟浩
【摘要】采用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和有关文献资料法,对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体操比赛男子甲、乙组和丙、丁组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及其动作的完成质量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但其中也存在甲乙组参赛人数明显低于丙丁组参赛人数、缺乏高水平运动员且有共同的弱势项目和奖牌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针对在本次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拟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四川省体操项目朝着更加健康、快速、全面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四川省;运动会;体操比赛;分析
前言:
体操运动在四川省开展广泛,与全国各省市相比,开展的比较成功。特别是培养了一批国家优秀体操运动员,其中奥运冠军邹凯在08年奥运会上一举摘得了体操团体冠军(同杨威、李小鹏、陈一冰、肖钦以及黄旭),自由体操冠军,单杠冠军三块金牌,树立了四川省体操运动发展的一面旗帜。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选拔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四川省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四川省顺利举行了第十一届运动会体操比赛。本次比赛采用全国少年体操比赛规定动作,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07年版,进行比赛动作的编排与评定。本次比赛规模庞大,无论参赛队伍和运动员参赛人数都已超过前面第十届运动会,充分显示出,我省在体操项目的开展方面越来越成熟,各方面发展日臻健全。通过对比赛的现场观察和访谈,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同时提出一些参考和建议,以促进四川省青少年体操的全面快速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
参加2010年7月17日-7月20日在四川省自贡市举行的四川省十一届运动会体操比赛的男子运动员共88人。
(二)研究方法
1.现场观察法:对本届运动会体操比赛进行现场观察,收集到有关比赛的资料,并对部分项目比赛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2.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本届运动会所有比赛的记录,对比赛成绩进行了统计、处理。
3.访谈法:通过对比赛之前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以及组委会的访谈,了解体操比赛的具体情况。
4.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十余篇有关比赛调研的相关文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参赛人数分析
从本次运动会参赛人数来看,参加本次体操比赛男子项目的有8个代表队共88名运动员。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比赛分为四个年龄段:男子甲组(12岁),乙组(11岁),丙组10岁),丁组(9岁),其中甲组6人,乙组6人,丙组34人,丁组42人。男子丙丁两组占了男子项目参赛人数的绝大多数,人数约占总人数的86.4%,甲乙组运动员人数很少,而且实际比赛人数都是5人。各地区水平不尽相同,派出的运动员也有所差异,其中成都,达州两个市区没有分派甲乙组男子运动员参赛,内江、乐山两市派了甲组、丙组、丁组运动员参赛,自贡、泸州派了乙组、丙组、丁组运动员参赛,宜宾和南充各组都有参赛人员。由于甲乙两组人数较少,所以竞争力相比丙丁两组较小。
从各组别参赛运动员人数来看,我省高水平男子体操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在参加此次体操比赛的队伍中,甲乙组的实际比赛人数只十人。其次,多个教练员反应招收少儿体操运动员较难,这就给运动员选材制造了障碍,且很多小孩即使被选中也不能坚持长期系统的训练,以至于甲乙组运动员人数逐渐减少。针对这些问题,省市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光靠一次正规化省级的少儿体操比赛来推动全省基层体操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显然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加大投入,解决运动员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其次要采取措施激发少年儿童参加体操训练的兴趣,在阻止现有运动员的流失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充后备力量。
(二)比赛成绩分析
竞技体操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对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的运动项目。只有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比赛中有良好的发挥并取得好成绩。在比赛中,拿到全能冠军才能体现出运动员综合水平,得到全能金牌才能体现出奖牌的分量。同时,只有所有参赛选手的各项水平都高,各运动员取长补短,取得团体冠军才有雄厚的基础。表1、2、3为本届省运会体操比赛男子甲乙丙丁四组全能成绩统计。
从表1甲乙组全能比赛的成绩中可以看出:得分在13以上的比例偏低,尤其在鞍马、吊环、双杠项目,两组均没有得分在13以上的运动员出现,说明我省少儿体操训练需要重视鞍马、吊环、双杠项目尖子的培养。而得分在7.5以下的比率较高的项目是单杠和双杠,甲组单杠一共有五位运动员参赛有四位低于7.5,乙组双杠得分在7.5以下的比率为80%,这说明单杠双杠两个项目成为我省少儿体操训练最薄弱环节,这与单双杠运动自身运动特点有关,单双杠项目是男子项目中危险性和竞技性较高的项目,也是对身体素质要求最高的两项,尤其是双杠,这要求我们基层训练应从基本素质着手,良好的素质是发展能力的前提,而不应将此项目放弃。
由于丙组、丁组人数过多所以只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前八名作为分析对象。表2、表3反映:运动员单项得分最高,并不一定能拿到冠军,比如说丙组自由操名次排到第五的选手得分是13.6,比全能成绩第一的选手成绩还要高0.2,双杠成绩第二的13.8比第一名的13.7多0.1;要取得全能冠军,要求运动员6个项目全面发展,综合能力要强,从表中的成绩我们发现,冠军的获得者,六项成绩基本都在13分以上。
纵观本次比赛,体现出四川省少儿体操比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地区的业余体校培养的选手水平各异,在丙丁组的前八名中,差距比较明显。其中缺乏尖子运动员,只有少数运动员达到较好的水平,大多数处在业余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科学训练,在抓尖子的同时也要注重普遍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有利于运动员的成长,如此才能为省级或国家级体操训练输送更多优质的运动员苗子。
(三)奖牌分布情况分析
表3显示:奖牌最多的是宜宾市,其中共获得9个冠军、5个亚军、2个季军,反映出宜宾市体操的发展在四川省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名是自贡市,共获得3个冠军,2个亚军,1个季军;第三名是成都市,共获得2个冠军、4个亚军、2个季军;奖牌数最少的是达州。从整体上看,自贡、宜宾和成都在男子少儿体操方面开展良好,要发挥好在体操发展方面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泸州和乐山,在前8名的运动员占有较大比例,但是都没有取得金牌,银牌两队也只各取得一块,说明这两个地区要加强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关注有潜力的运动员;达州市在本次的比赛中,只取得一个第8名的成绩,因此要加大体操项目的开展范围和层面,增强体操气氛。
(四)动作完成情况分析
通过现场观察我们对男子丙丁两组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动作完成情况做了记录和统计(见表4)。总体上本次比赛参赛选手完成规定动作的成功率较好,其中存在部分运动员在单杠和吊环的比赛中失误而未完成动作;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掉下器械的失败;移动小步、小晃和中晃的现象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因此反映出运动员均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一落地的稳定性差,在跳马和吊环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落地直接站稳的运动员几乎没有。“力、难、稳、新、美”是当今竞技体操制胜的基本要素。“稳”主要包涵2个方面:成套动作的稳定性和落地的稳定性。其中落地稳定性的发挥对于整套动作的完成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实力相当时,直接影响着裁判员的印象以及对运动员名次的认可程度。因此应该在落地稳定性的训练方面强下功夫。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我省男子体操后备队伍发展不均衡。甲乙组参赛人数很少,有的代表队甚至没有甲乙组运动员,丙丁组有较多选手,但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代表性。
第二,从奖牌的获得情况看:宜宾、自贡、成都和内江取得较好成绩,其中宜宾成绩最为突出,取得了九块金牌,共计24块奖牌。这与教练员、运动员和体操氛围方面的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第三,甲乙组参赛选手少且技术严重不均衡;丙丁组人数相比甲乙组人数较多,但是只有前八名技术比较全面,其余选手水平不尽如人意;缺乏尖子运动员。
第四,各组存在共同的弱势项目,如吊环、单杠是男子体操的弱势项目;同时落地稳定性不强,在本次比赛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二)建议
第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将对整个系统产生消极影响。在对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上,应该全面重视在训练中的每一个细微问题,做到万无一失,这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第二,充分利用退役运动员的技术资源,为体操训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地、市级体校与当地高校的联合办学,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和场地设施。如与成都体育学院的联合教学。
第三,坚持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促进我省体操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加要注重有潜力运动员的培养,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夏端阳.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关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2:101
[2]吴声光.广西第十届运动会体操比赛技术统计分析[J],体育科技,2004,4:15,42
[3]李静.《新课程标准》下的基本体操教学现状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3):147-148.
[4]李鹏,蔺新茂.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系下体操教学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67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