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2013-03-05马玉泉曹旭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胸段颈部食管癌

马玉泉,刘 晖,刘 煜,刘 建,曹旭丹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河北邯郸056000)

·论 著·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马玉泉,刘 晖,刘 煜,刘 建,曹旭丹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河北邯郸056000)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胸段食管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30例(37.50%)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其中右侧14例(17.50%),左侧11例(13.75%),双侧均转移5例(6.2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无关,但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即胸上段,T3及T4,低分化肿瘤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几率明显增高。30例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有20例(66.67%)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而50例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有15(30.00%)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随访3年,30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为40.00%,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为76.00%(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发生部位,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胸段食管癌患者,应行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淋扫术,以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检测喉返神经淋巴结有助于指导食管癌患者是否行颈淋巴清扫术。

食管肿瘤;喉返神经;肿瘤转移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1]。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双向性及跳跃性,常可转移至双侧喉返神经旁,而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与其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2],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胸段食管癌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淋扫范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8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30~72岁,平均(58.6±6.6)岁。按UICC2009年标准,其中胸上段18例,胸中段42例,胸下段20例;T1期15例,T2期25例,T3期28例,T4期12例;肿瘤长度2~9cm,平均(4.7±2.5)cm。患者均经术后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低分化20例,中分化40例,高分化20例。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左侧卧位,在患者右后外侧第5肋骨间切口,行食管次全切除术。清除胸襟内纵隔各组淋巴结群。关胸后患者取平卧位,行腹部及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右胸切口后外侧,颈部切口衣领状[3],上腹部切口正中。进行手术,常规治疗及三群淋巴结清除,右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的清除,在气管后方打开纵膈胸膜直至右锁骨下动脉,将右喉返神经在右锁骨下动脉水平钝性分离,暴露清楚后,清除其周围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左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的清除,游离食管直至胸膜顶并将其往后方牵拉,助手将气管向前方牵拉,将神经于气管稍左后方进行钝性分离直至颈根部,清除其周围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情况:80例患者中,30例(37.50%)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其中右侧14例(17.50%),左侧11例(13.75%),双侧均转移5例(6.25%),右侧略高于左侧。共检出淋巴结350枚,转移淋巴结120枚。

2.2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素,但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素,见表1。

表1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 (例数,%)

2.3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30例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0例(66.67%)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而50例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有15例(30.00%)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1,P<0.05)。

2.4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30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为40.00%,50例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20,P<0.05)。

3 讨 论

食管癌转移的主要方式为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常规切除术后,常发生上纵隔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易引起术后复发,是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也是淋巴结由纵隔转移至颈部的重要途径[4-6]。因此,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规律,可以指导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有研究[7]显示,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占所有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91.8%。本研究结果显示,30例(37.50%)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且右侧转移率略高于左侧。不难看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好发于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因此,对于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行食管癌次全切除术时,应重视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有学者[7]报道,食管癌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47%,而有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仅为21%。由此可见,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8]。本患者研究结果显示,30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为40.00%,明显低于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6.00%。

局部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食管癌术后失败的重要原因[9],而颈部及上纵隔复发最为常见。Altoki等[10]发现,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术有高达20%~60%的复发率,而三野淋巴结清扫(胸部、腹部及颈部)复发率仅为8%。

本研究结果显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无关,但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而且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也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发生部位、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同时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胸段食管癌患者,应均行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术,以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1] 周道安,刘明,李彩英,等.胸中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1,22(5):280-282.

[2] 任光国,邓建华,肖波,等.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27(4):215-217.

[3] 吴君旭,于在诚.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41(6):713-714.

[4] 夏李明,陈奇勋,周星明,等.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J].中国肿瘤,2006,15(11):782-784.

[5] 杨国明,王会志,董驹,等.贲门癌、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测压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6):699-700.

[6] 宋庆青,刘文峰,李可志,等.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36-237.

[7] 刘大治,王宪东,冯芳,等.预防性支架置入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6):26-28.

[8] 李中华.螺旋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2):190.

[9] 张帆,杨文生.左胸径路行食管癌切除并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体会[J].河北医药,2009,31(17):2279-2280.

[10] ALTORKIN,KENT M,FERRARA C,et al.Three field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squamous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J].Ann Surg,2002,236(2):177-183.

(本文编辑:刘斯静)

R735.1

B

1007-3205(2013)08-0931-03

2012-09-25;

2012-10-23

马玉泉(1975-),男,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食管癌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8.023

猜你喜欢

胸段颈部食管癌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胸段食管异物临床治疗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