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糖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3-03-04苏文昭王冬梅任平香张秀香张学清
苏文昭,王冬梅,任平香,张秀香,张学清
(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稽核部,河北丰润064000;
2.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丰润064000)
·临床研究·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糖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苏文昭1,王冬梅2,任平香2,张秀香2,张学清2
(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稽核部,河北丰润064000;
2.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丰润064000)
糖尿病足病;血糖;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是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的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困难,费用较高,愈合较慢,生活质量差,所以这类患者大多合并心理抑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1]。社会心理因素与炎性反应标志物水平有关,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炎症时期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近年来发现CRP与抑郁症呈正相关[2]。有研究[3]表明心理干预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3]。本研究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其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糖和CRP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8月—2011年8月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5~78岁,平均(57±11)岁。
1.2 评定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将伴有抑郁障碍者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分者确定为抑郁障碍,选择糖尿病足合并抑郁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7~76岁,平均(58±10)岁。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心理干预组常规治疗+心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和CRP的变化。
1.3 治疗方法:①内科常规治疗,如饮食教育,规律换药,胰岛素控制血糖,使用前列地尔及辛伐他汀抗动脉硬化等治疗。②心理干预,由有心理医师证书并专门接受心理干预培训的1名主管护士实施。方法为热情诚恳、耐心听取患者和家属的倾诉;结合测试结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解答疑问,采用支持、安慰、疏导、鼓励、帮助和放松训练,引导患者面对和处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保持稳定的情绪,与患者一起分析负性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增强适应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干预每周1次。
1.4 血糖和CRP测定:入院后清晨空腹采血2mL,分离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疗程结束,重复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RP比较:2组治疗前血清CRP均高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1周和2周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心理干预组降低
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清CRP水平比较 (n=23,±s,mg/L)
表1 2组血清CRP水平比较 (n=23,±s,mg/L)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方差分析)
组别治疗前7d 14d心理干预组59.0±27.0 29.2±14.0*#10.9±8.0*#对照组 54.0±29.0 40.0±22.0*30.0±14.0*
2.2 空腹血糖比较:2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均高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组在治疗后1周和2周、对照组治疗后2周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心理干预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糖水平比较 (n=23,±s,mmol/L)
表2 2组血糖水平比较 (n=23,±s,mmol/L)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方差分析)
组别治疗前7d 14d心理干预组12.4±4.1 10.5±3.0*#7.1±1.2*#对照组 13.0±3.6 13.1±3.6 8.4±2.4*
3 讨 论
糖尿病足是指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的一种慢性疾病,心理因素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及心血管等多个系统而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因此,在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应重视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护理。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因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肢体坏疽、截肢,预后不良。患者大多合并心理抑郁。抑郁状态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依从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升高。以往研究[2]表明抑郁可导致炎症状态,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但随着抑郁症状的解除,机体的炎症状态亦趋于回到正常水平。CRP是肝脏合成的炎性反应的标志物[4],CRP水平升高反映内皮功能障碍,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2型糖尿病足患者CRP显著升高[5]。提示感染更加严重。故降低CRP,有利于降低糖尿病足等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足合并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血清CRP明显升高。说明二者均存在炎性反应,且合并抑郁障碍者炎性反应更为显著。有研究表明血糖水平与血清CRP呈正相关[6]。本研究心理干预组CRP水平下降,考虑与血糖下降有关。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CRP水平,从而有助于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 陈玉华,闫红丽,杨风云.糖尿病足的早期发现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50-152.
[2] FORD DE,ERLINGER TP.Depressio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US adults data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b examination survey[J].Arch Intern Med,2004,164(9):1010-1014.
[3] 金辉,孟繁荣.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后的疗效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6):688-690.
[4] 欧少雯,廖湘辉,段丽萍,等.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的测定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06,7(7):4-6.
[5] 孟宪华,蔡迪娅,全敏,等.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2(6)433-434.
[6] 章昕,王秋雁,张勇.ICU危重症患者血糖浓度与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IL-6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0):1173-1176.
(本文编辑:刘斯静)
R581.29
B
1007-3205(2013)07-0843-02
2012-12-04;
2012-12-27
苏文昭(1976-),男,河北丰润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医疗保险稽查及医疗费报销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