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脉灵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2013-03-03罗燕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儿茶降香通脉

罗燕平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绍兴312000)

通脉灵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罗燕平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绍兴312000)

优选出通脉灵颗粒的提取、浓缩及成型工艺。根据处方中各药的有效成分选择合理的提取方法;通过成型性、溶解性及吸湿性实验结果作为综合指标筛选出通脉灵颗粒的辅料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主要药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原儿茶醛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确定了该剂型的制备工艺,建立了操作简便,色谱斑点清晰的薄层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

通脉灵颗粒;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1 通脉灵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1.1 通脉灵颗粒的处方组成丹参250g,红花62.5g,郁金125g,地黄125g,降香62.5g,川芎62.5g,乳香(制)31.25g,没药(制)31.25g。

1.2 提取工艺研究工艺路线的确定:降香主要含有挥发油类,宜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丹参含有丹参素、原儿茶醛等多种水溶性成分,川芎含有阿魏酸等水溶性有机酸类,地黄含有水溶性多糖,降香药渣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故以上药物均可采用水煎煮法提取;红花中含有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等多种成分,宜采用乙醇渗漉提取;乳香、没药为树脂类药材,留粉应用。

1.2.1 红花的渗漉提取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粉碎药材至粗粉,用70%乙醇作溶剂,润湿后浸渍24小时进行渗漉,收集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收存,后收集续漉液至无色。压榨药渣,药渣液与续漉液合并。收集得到初漉液53.2ml,续漉液1000ml。药材须经过粉碎,否则不易压紧,装柱后气泡难以排尽,影响浸出。

1.2.2 降香挥发油成分提取取处方量药材,减压干燥(50℃,-0.08Mpa)3小时,粉碎后过20目得粗粉,加8倍量水浸泡5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6小时。蒸馏得到降香挥发油1.35g,收率为2.16%。

在预试验中,发现降香粉碎过细后,收率并不能提高,原因是粉碎太细,容易糊化并产生泡沫过多的现象,影响提取。

1.2.3 水煎煮提取将降香药渣及蒸馏后的水溶液与丹参、地黄、川芎加8至10倍量水煎煮,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

1.3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1.3.1 红花清膏的制备将红花续漉液与药渣液混合,抽滤,减压旋蒸滤液(55℃,-0.08Mpa)至相对密度为0.919(60℃),将旋蒸后的浓缩液与初漉液合并,于水浴上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8(60℃),共得红花清膏285.5g,冷藏备用。

1.3.2 水煎液清膏的制备将煎煮所得的药液抽滤,减压浓缩(80℃,-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011(70℃),将旋蒸后的浓缩液至水浴上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3(70℃),静置过夜,高速离心(15min,4500 r/min,20℃),得离心后清膏1346.2g(上清液)。

1.3.3 混合稠膏的制备将上述两种清膏合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60℃)的稠膏,得膏率为0.912。

1.3.4 浸膏粉的制备郁金真空减压干燥(50℃,-0.08Mpa)3小时,粉碎,过100目得细粉。取125g加入混合稠膏中,混匀,减压干燥(50℃,-0.08Mpa),粉碎成细粉。

乳香真空减压干燥(50℃,-0.08Mpa)3小时,粉碎,过100目得细粉,取31.25g。

没药真空减压干燥(50℃,-0.08Mpa)3小时,粉碎,过100目得细粉,取31.25g。

将上述三种细粉混合均匀。

1.4 成型工艺的研究

1.4.1 辅料的选择考虑到该颗粒剂既有水溶性成分,又有脂溶性成分,以及颗粒剂的溶解性和混悬性,所以采用混合辅料以便取长补短。初步确定以糊精、淀粉、CMC-Na、CMS-Na、微晶纤维素、PVP等常用辅料。将药粉与辅料混合均匀,用适量70%乙醇制软材,过一号筛制粒,减压烘干,过筛整粒。并根据下表不同辅料配比进行成型性,溶解性及吸湿性考察。见表1。

在我国中学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财务部门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在预算管理上,相关部门的领导对其应有一定的重视,加强中学的财务部门业务水平,把预算管理职责分配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对财务的安排进行有效控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合理性,继而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在财务部门的职业素养上,相关部门的领导在选择财务人员时,应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管理过程中,有一个积极正确的态度,站在学生、学校的立场上,秉着对学校与学生负责的态度,加强对财务管理技术的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财务部门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定期对相关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讲座。

表1 混合辅料的八种不同配比

1.4.2 实验结果混合辅料成型性及溶解性实验结果见表2。吸湿性实验结果,见表3。

表2 不同处方的制粒与溶解情况

表3 不同处方颗粒在RH75的环境中的吸湿率(%)

1.4.3 结论

经过以上实验的综合考量,处方G在成型性、溶解性及抗湿能力等方面综合优于其他处方,因此决定其为最佳处方,投入制剂,即药粉,加入1倍量的糊精,1.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CMC-Na),0.6%的聚维酮(PVP),2%的羧甲基淀粉纳(CMS-Na)。

2 通脉灵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2.1 薄层色谱(TCL)鉴别

2.1.1 丹参的鉴别取通脉灵颗粒6g,研细,加甲醇15ml,超声提取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原儿茶醛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含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8∶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4-二硝基苯肼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1.2 郁金的鉴别取通脉灵颗粒6g,研细,加水15ml与乙酸乙酯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取出,放冷,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分取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姜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1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2 含量测定

2.2.1 色谱分析条件色谱柱:Thermo ODS C18(150mm ×4.6mm)不锈钢柱;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甲醇-0.5%醋酸(20∶80)。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样品中原儿茶醛含量,峰形较好,按原儿茶醛峰计算理论板数N>2500。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原儿茶醛对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原儿茶醛20μg)。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通脉灵颗粒20g,研细,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水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 Hz)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10min(3000r/min),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移置分液漏斗中,加盐酸0.5ml,混匀,用乙醚振摇提取5次(15、15、10、10、10ml),合并乙醚液,回收乙醚,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2.4 空白溶液的制备空白溶液的制备是按处方中药材比例配制不含丹参的群药,按其工艺制成空白制剂,再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并测定。结果空白溶液在与原儿茶醛对照品相同保留时间处未显色谱峰,故认为无干扰。

2.2.5 线性关系的考察精密量取原儿茶醛对照品溶液(0.0206mg/ml)0.5、2.5、5.0、7.5、10ml,分别置于量瓶中,各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以原儿茶醛对照品浓度(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17130x+2782.7,R=0.9997。结果表明,原儿茶醛在1.03μg/ml~20.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如图1。

图1 原儿茶醛含量标准曲线

2.2.6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20μl,分别于配制后0、2、4、6、8h后依法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基本稳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3%。见表4。

表4 稳定性试验结果(%)

2.2.7 仪器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20μl,进样6次,求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5%,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见表5。

表5 精密度试验结果(%)

2.2.8 重现性试验取同批所制颗粒,精密称取6份,按上述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测定含量。求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1%。见表6。

表6 重现性试验结果(n,%)

2.2.9 加样回收率试验采用加样回收法。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颗粒1g,精密加水24ml,再分别精密加入原儿茶醛对照品水溶液(0.5056mg/ml)1ml,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并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见表7。

表7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9.104

1672-2779(2013)-19-0149-03

杨 杰

2013-08-20)

猜你喜欢

儿茶降香通脉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挨打的蜜峰
两香煮大肠调便秘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降香檀心材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维生素C在儿茶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探究
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PLT、PAgR、D-D和TEG的影响
儿茶治好了我的鼻炎
儿茶散治疗口角炎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