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毒宁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68例

2013-03-03陈军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热毒脑炎抗炎

陈军红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平顶山467000)

热毒宁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68例

陈军红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平顶山467000)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用常规抗炎、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可迅速缓解患儿发热、头疼、呕吐症状,在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在普通抗炎、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退热明显、减轻头痛及呕吐症状,镇静止惊、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病毒性脑炎;小儿;热毒宁;中医药

病毒性脑炎,又称病毒性脑膜脑炎,是病毒所致脑实质和脑膜炎症。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毒脑炎时,常引起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当炎症波及脑膜时,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1]。热毒宁注射液有解热、抗病毒、抗菌、抗炎等多重功效,能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2]且不良反应少。我院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36例,均符合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年龄2岁至12岁。入院时均有明显发热、头疼、呕吐、抽搐症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3岁;对照组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岁2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病情、病程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抗病毒、降颅压、退热、护脑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按0.5~0.8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静滴,1次/d,疗程5~7天。

1.3 疗效判定①显效:用药后3天内体温正常,无头疼、呕吐、抽搐等症状,意识清楚。②好转:用药后3天内体温高峰值下降,轻微头疼、呕吐次数减少、抽搐减轻、意识恢复。③无效:用药3天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进行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55例占80.88%,好转10例占14.71%。对照组显效32例占47.06%,好转20例占29.41%。治疗组总有效率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不良反应热毒宁应用过程中或应用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常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证候。儿童病毒性脑炎是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后遗症较严重。发病机理目前多认为与病毒直接侵入和过敏反应性脱髓鞘有关,急性病毒性脑炎病变广泛,病变程度白质改变较灰质为重[3];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综合治疗,包括降颅压、降温及对症支持治疗。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青蒿及栀子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其中青蒿性寒味辛,可解表散热;金银花性寒味甘,可清热解毒;栀子性苦味寒,可祛三焦火热;三药合用可起到有效的清热可抗病毒等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4]热毒宁注射液有很好的抗病毒、抗炎、退热等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该研究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退热明显、减轻头痛及呕吐症状,镇静止惊、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杨敬良,李焕生,周丛斌.56例病毒性脑炎临床特征及预后[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937-1938.

[2]郭庆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6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33-934.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59-763.

[4]棘振华,汪俊兰,刘玮.穿琥宁静滴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0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17(4):2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9.019

1672-2779(2013)-19-0033-01

吴义红

2013-08-10)

猜你喜欢

热毒脑炎抗炎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