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压监测在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2013-03-03林燕金王智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3期
关键词:弥漫性外伤死亡率

林燕金 王智钧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0

颅内压监测在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林燕金 王智钧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0

目的:分析颅内压 (ICP)监测在救治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中的指导作用。方法:98例因外伤导致的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根据是否采用颅内压监测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和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GO S分级:I级6例、Ⅱ级9例、Ⅲ级8例、IV级12例、V级14例,死亡率为12.24%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为2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中即时行颅内压 (ICP)监测对临床治疗方法指导意义显著,根据颅内压值选择适当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死亡率。

颅内压;监测;弥漫性脑肿胀;治疗指导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多由车祸等外伤引起的颅脑损伤,临床多为继发性,并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不易控制,病情较严重,死亡率偏高。患者多表现为神志昏迷 (原发性),伴或不伴颅内血肿,一般伤后数小时之内即可进展为偏瘫,瞳孔散大,颅内压力升高,病情快速恶化,入院后多为脑疝中晚期,治疗困难,不易处理[1]。临床对是否及时行开颅手术仍存争议,研究表明颅内压(ICP)监测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把握治疗方向,减少患者病死率。本文观察颅内压 (ICP)监测对救治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治疗的指导作用,现作出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入急诊科。多由外伤引起,包括车祸、坠落伤、打击伤以及跌伤。患者年龄25岁~65岁,平均(43.24 ±2.43)岁。入院前病程未超过3小时。根据患者神志情况分为神志尚清、浅度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各31例、24例、26例、17例,其中56例患者一侧瞳孔散大,42例患者两侧瞳孔均散大。患者同时伴有呼吸道阻塞,呼吸运动不规律等表现,经检查合并气胸、肢体骨折、脏器受损等其他外伤,基本生命体征稳定性差。所有患者入院后经CT均诊断为弥漫性脑肿胀改变,其中22例患者伴有脑挫伤,26例患者伴有硬膜下血肿,66例中线无移位,21例患者中线移位,范围<0.5cm,11例患者中线移位,范围<1.5cm。患者被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9例,所有患者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未行颅内压监测,采用常规脱水、营养维持等治疗,伴血肿者做开颅手术。监测组入院后,立即局麻穿刺部位,行侧脑室穿刺,穿刺后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同时将引流管置入,外端连接引流装置,不仅可以监测颅内压变化而且能够通过血性脑脊液引流降低颅内压。若ICP在2OmmHg和40 mmHg之间,使用呋塞米、甘露醇等脱水剂脱水;若ICP超出40 mmHg,排除颅内出血以及血肿后,行脱水治疗,并适当引流脑脊液,同时早期使用激素、营养维持、催醒剂等常规治疗;若ICP持续大于40 mmHg,则选择开颅手术,摘除骨瓣,减轻颅内压。

1.3 评定疗效标准 治疗后,比较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根据格拉斯哥 (GOS)结果分级:I级为患者治疗后死亡,治疗失败;Ⅱ级为患者仍昏迷,呈植物生存状态;Ⅲ级为患者神志恢复清醒,但肢体重残,生活不能自理;IV级为患者肢体残疾程度不影响生活能力,不需他人长期照顾;V级为患者恢复较好,能正常生活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监测组患者恢复良好者14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12.24%,对照组死亡率为22.4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同),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GOS分级比较[n(%)]

3 讨论

严重外伤损伤脑功能,导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情发展迅速,临床治疗效果不确切,颅内压迅速升高是脑外伤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死亡率偏高的闭合性颅脑损伤疾病。CT显示全脑急性肿胀,大脑半球呈弥漫性改变,脑池明显变小甚至消失,脑蛋白CT值较正常值比较由高变低,中线结构可发生移位,可伴有脑挫裂伤,硬膜外或下可检查到血液肿块,但血肿程度不影响中线移位距离[2-4],即可诊断为PADBS。旋转性暴力直接损害中脑网状结构、下丘脑等部位,阻碍正常血液循环,脑血管扩张,脑组织发生膨胀,颅内压升高,再次加重脑循环障碍,如此循环加重病情。由于弥漫性脑肿胀病情恶化速度快,临床并无明确治疗方法。传统采用单纯手术减压治疗,但是由于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完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较差,单纯手术对患者刺激性较大,死亡率较高。脱水、换气、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可缓解患者症状,对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起到维持作用,但是长期无指标使用脱水剂,严重损伤患者肾功能,可导致肾衰竭,加重病情[6]。

应用颅内压监测,能够直观颅内压力变化,利于采用针对性强的方法治疗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并且科学指导脱水剂使用量,改善过度脱水情况,同时根据颅内压数据可通过引流脑室液的方法降低颅内压,调整脱水剂用量,减少大量脱水剂对肾功能的损害,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研究显示,在救治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过程中,应用颅内压 (ICP)监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组因肾功能衰竭死亡原因少于对照组,并且颅内压监测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因此颅内压监测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稳定患者症状,减少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华伟.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5,16(1):55.

[2]刘胜,王诚,刘远新.脑灌注压对刨伤性脑损伤后急性脑缺血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27(2):224-226.

[3]邓家秀,张永东,刘娟等.外伤后急性弥慢性脑肿胀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1):14-19.

[4]莫万彬,杜贻庆,周晓坤.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3例的诊断和非手术综合治疗[J].广西医学,2007,11(12):947-949.

[5]许成杰,赵革灵,李捷等.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析 [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2):2 272-2 273.

R651

A

1007-8517(2013)13-0127-01

2013.05.19)

猜你喜欢

弥漫性外伤死亡率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CT值对弥漫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