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华源:“太和模式”缔造者

2013-03-01江接海

决策 2013年12期
关键词:华源太和王军

■本刊记者 江接海

生物医药作为阜阳市首位主导产业,近年来在皖西北大地迅速崛起,而充当阜阳医药产业领头羊的,正是太和县。统计显示,太和医药产业规模已经占据阜阳医药市场的7成以上。2006年整合成立的太和经济开发区,截止2012年规模以上医药类工业企业就已实现产值42亿元,仅仅用了6年时间就将生物医药产业上升到省级产业基地的层面。

医药产业的“太和式崛起”是各方角力的共同结果。其中,最深远的一面无疑源于其“全国最大的医药购销集散地”的商业物流优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太和就走出去一批跑单帮的‘药贩子’,并且这个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十多万太和人活跃在医药购销领域,建立起庞大而细密的市场网络。”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尚晓雷告诉《决策》。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正是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将这些原本各自为战的散户组织起来,统一调度和管理,优化结构并提升市场竞争力,最终将太和打造成有“买全国、卖全国”之美誉的“全国最大的医药购销集散地”。

今天,华源医药的销售行情已经被誉为全国医药商业的“晴雨表”,2012年销售额达到140亿元,销售业绩连续10年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中单体排名第一。正是这个中部地区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所创下的医药商业奇迹,被业界称为“太和模式”,并享誉全国。显而易见,华源医药不仅是太和医药产业的源头之水,更为医药产业的发展节省了原料采购和销售网络搭建的巨额中间成本,是太和医药产业成功崛起的坚强后盾。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溯源安徽华源的成功之路,探索太和县独有的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相辅相成的崛起模式,对于促进太和医药产业在新形势下的“再跨越”,加快实现太和医药千亿产业的目标,无疑拥有了新的文本价值。

风雨兼程涅磐路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太和县医药公司,成立于1953年。“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搞改革开放,太和医药商业就是那个时候起步的。”华源医药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明迄今已在华源工作33年,亲眼见证了太和医药市场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

太和医药人凭借敢拼敢闯的精神迅速成为市场经济下的第一批弄潮儿,利用上海、广州等一级供销站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差,迅速打开了二级市场,迎来太和医药的第一个“春天”,带动了成千上万的太和百姓涌进医药购销领域。

时间推移到90年代初,由于后续经营不善,太和医药公司一度负债数千万元,濒临破产倒闭。1991年,以华源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为首的新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可以说王军董事长给予了太和医药市场新生,这二十多年来太和医药市场能不断扩张,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企业才走上了一条以整顿求生存、以规范促发展的逆转之路。”李明说。

坐镇太和医药公司的王军,用三年的时间做成了三件事:第一年,刹住亏损;第二年,上个台阶;第三年,扭亏为盈。然而,由于当时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医药销售带来的丰厚回报吸引了大量居民蜂拥而入,整个医药市场呈现出混乱无序的局面,不仅药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假冒伪劣、非法经营等行为也充斥市场。

“最夸张的时候,太和县主干道镜湖路、沙河路整条路都是卖药的,总计有170多家个体户经营医药生意。甚至有的原本可能是个杀猪的屠户,第二天披上白大褂,在大街边摆个台子,就开始卖药了。”回忆起二十年前太和医药市场混乱无序的场景,李明对很多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彼时的太和县医药公司不仅作为一家企业经营着医药流通业务,同时还承担着类似于药监局的行政管理职责。从1994年至1996年的三年时间里,王军在成功地将医药公司经营状况扭亏为盈后,开始大力整顿全县医药市场。

“当年国家药监局曾明确表示,太和医药市场如果整顿好了,将成为全国医药市场整顿的标杆。”王军告诉《决策》,“因为当时太和的医药市场已经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形势,堵肯定是堵不住的,只有采取疏导的方式来整改。”

三年的时间里,王军主导下的太和医药公司先后成立了5个经营分公司,将全县境内具备一定规模并且规范经营的药商都吸纳到县公司来,对从购进卖出到票据财务的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管理,逐步将药品经营行为由柜组式上升到洽谈式,并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最终在1996年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验收。

“安徽华源一路走来可谓风雨兼程。1999年,企业再次站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王军告诉《决策》,“因为太和医药市场存在众多散户联合经营的现象,市场量大又不易监管,最艰难的时候,国家8部委联合来到太和检查,甚至要求取缔太和医药市场。”幸而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最终太和医药市场只是领到了停业整顿三个月的“罚单”。整顿期间,太和医药人高标准要求自己,按照国家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从软硬件的各个方面着手整改,最终达到国家药监局重新开业的要求。

“直到2003年,我们与中国华源集团强强联合,成立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后,华源才算实现了‘涅磐重生’,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坦途。”王军说。

“五统一、一分销”

2003年成立华源医药时,企业销售额才达到34亿元,2012年销售额则已突破140亿。10年的时间增长了100多亿,华源的成功不仅迎来了行业地位,成为全国医药销售行情的“晴雨表”,也终于得到了国家药监局的认可。“太和模式是全国医药市场发展的特例,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这是国家药监局对太和医药市场的盖棺定论。

事已至此,如何强求?众人由桌边起身,跟着老板娘去后院挑驴,只余下老黄他们如梦方醒,戴着面具,忙不迭地将桌上的金银财宝塞进麻袋里,肩扛背驮,回村去讫。众盗一边觉得富贵险中求,这回点子这么扎手,如果不是请到得力的老板娘,免不了鸡飞蛋打,面具扫地,看来鸟窝大师也不见得事事能中,瞎子毕竟就是瞎子嘛。

今天的华源医药有一组傲人的数据: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28个子公司、1万多名职工,建有现代化仓库20万平方米,药品日常库存量价值16亿元,全国各地4000多家医药厂商的3万多个品规的药品在华源集聚。公司连续6年销售额破百亿,连续10年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销售额中单体排名第一,是阜阳市百强企业的第一名,也是全国医药商业行情的“晴雨表”。

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华源人又怎样将其管理得有条不紊呢?

“华源创立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就是‘五统一、一分销’的经营管理模式。”王军说,“五统一指的是统一购进、统一仓储、统一财务、统一票据、统一价格;一分销指的就是分公司销售。”

在“五统一、一分销”的管理模式下,华源的5个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公司1500多台电脑联网管理,严把药品购进关、入库验收关、储存养护关、出库复核关、对外销售关等五个关口,构筑了一道严密的质量防火墙,切实保证了药品质量。

今天,安徽华源在“五统一、一分销”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在规范救市、质量立市、诚信兴市、服务活市的经营理念下,所创造出来的医药商业奇迹也被外界统称为“太和模式”。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安徽华源,对“太和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说到“太和模式”的成功,华源下属西药分公司经理王林深有感触。“企业成功了,员工也会跟着自信起来。我们这些一线销售人员,走到哪说自己是华源人,别人都尊重你,这种职业自豪感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而这种“太和模式”的成功,也加快了华源对外拓展的步伐。近年来,华源先后组建了宁夏华源耀康等多家外埠商业企业,在青海、云南、湖南等省先后控制了9家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

“我们也给自己定了目标,那就是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国性销售网络的布局,力争实现销售总额500亿元,打下太和医药千亿产业梦想的半壁江山。”王军说道。

平台经济与双轮驱动

在医药商贸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华源人,并没有沾沾自喜,面对500亿的宏伟目标,他们开始了更长远的的思考。“华源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拉动地方经济,靠什么拉动呢?平台经济。”王军告诉《决策》,“我们现在的平台经济主要包括物流平台、会展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保健品及中药饮片销售平台几块。”

对于华源来说,做活平台经济不仅是华源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我们的几个平台直接创造了十几万个工作岗位,直属于华源的员工就达到万余人,在太和本地的员工就有3千多名。”王军说。

商贸流通,物流先行。在华源的众多平台中,物流平台是其他一切贸易顺利开展的基础。目前,安徽华源物流公司已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设了占地面积335亩的现代华源医药物流园。园区整合了100多家物流资源,拥有1500多台货运车辆,建成的药品运输网络立足苏鲁豫皖,现已覆盖全中国。

华源物流的发展方向是第三方物流。今天华源物流园园区内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第三方物流仓库,合肥太极药业、河南辅仁药业等多家药企已经合作签约。“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流的区域性物流服务中心,让生产制造类企业专心搞好自己的生产,敢于放心把物流业务外包给我们。”王军如是说。

而华源会展平台的主要依托就是“华药会”。“华药会”是全国第二大医药行业交流盛会,大会集产、学、研、销为一体,旨在为广大医药界同仁构建精准招商和产品打包的保姆式营销服务平台。“从2008年开始,‘华药会’连续在太和举办了6届,单次大会就吸引到2000多家厂商布展,客流量达到10万次以上,单日成交额就能突破1个亿。”王军说。今天安徽华源的“华药会”已被业界评为行业风向标,成为医药产业新产品、新模式、新思想的集散地。

电子商务平台是华源人与时俱进的成果,目前华源医药网已拥有数万名会员,日点击量逾百万次。“我们电子商务平台的亮点是‘创业者模式’,华源医药网就像一个大卖场,每个人都可以来到这里注册,通过资质审核后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营销。”据统计,华源电子商务平台的“创业者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国800多个县区,网上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

保健品及中药饮片销售平台同样硕果累累。华源物流园内建有1.8万平米的保健品展销大厅,吸纳了近200家保健品经营企业入驻,保健品年销售额达到30亿元以上。而中药饮片展区也已经搭建完毕,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培育当中。

然而,久经沙场的华源人知道,仅靠医药商贸很难实现500亿的战略目标,同时单一的业务类型也大大限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的想法是:工商并举、双轮驱动。逐步形成一条以医药商业、医药工业两大板块为核心,物流、电子商务、会展、保健品销售等多个平台为支撑的医药产业链。”王军告诉《决策》。

敢想敢做是华源人一贯的风格,依托巨大的商业优势,安徽华源迅速并购、组建了安徽仁济制药、宁夏沙塞制药、安徽锦辉制药、安徽广生药业等4家制药企业,生产大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等200多个品种原料药。利用华源品牌的影响力,华源医药工业产品很快就打开了全国市场,医药工业年产值现已达到5亿多元。

猜你喜欢

华源太和王军
陇南江南华源电力有限公司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我要好好来欣赏
可爱的小丫丫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周恩来在50年代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Impacts of ice cover on local scour around semi-circular bridge abutment*